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术编辑知识创新是知识创新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创新活动贯穿于学术编辑全过程,创新成果构成新的学术编辑知识树;学术编辑知识创新包括条件知识、本体知识和实践知识三个层面。学术编辑知识增长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增长因人而异.具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的价值是其创新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对本业的促进与实用,同时又进而表现为对社会的贡献;学术编辑已有知识同所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其知识创新的基本矛盾,是产生和推动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的动力源。学术编辑知识创新及其实现有其基本的层面、步骤、规律与模式,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学术编辑知识创新是知识创新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创新活动贯穿于学术编辑实践的全过程,创新成果的成新的学术编辑知识树,条件知识、本体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创新是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的不同层面,并各具特色;探索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的必备素质,并各有特点;引进创新、自主创新、组合创新和开发创新是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的模式选择,并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为主的经济形态。建立新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要对传统的以劳动、物质资料生产、物质产品确定价值的价值观进行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创新观,要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目标,构建商品价格、要素价格、资源价格三位一体的价格模式。新经济条件下决定价格创新的宏观发展战略的主体,是我国制定的跨世纪发展行动纲领性战略:一是科教兴国战略,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涌现,还要包括网络化战略。树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新观念,要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展和知识产品的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现行的按部门或行业直接投入具体劳动时间来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要按照部门或行业所应当包含的科技水平和资源利用的先进水平作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知识的分化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知识的增长,知识的利用类型和转移途径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与改变,以众多特殊条件为附带物的专门知识由于其使用价值高,正逐渐成为社会组织利用的主要知识类型。本文提出,传统组织理论是一个基于劳动配置的组织理论,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理论是一个基于知识配置的组织理论。还提出了知识配置的原则,用以解释知识创新和组织结构形式如何交互作用,从而形成组织的学习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并强调,基于知识配置的组织理论和设计是后现代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编辑的情报信息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信息能力是编辑职业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编辑工作要有所创新、创意、创造,就要克服种种情报信息障碍,获取情报信息;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综合、判断、吸收和开发情报信息资源;要实现情报信息能力的最高境界──—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向社会奉献最好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学报的作用出发,说明学报编辑在把高校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向社会推介时的作用。从而分析学报编辑人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学报编辑是创造性智力劳动的从事者——设计师与制作师;是特殊之师——人师之师;是知识广博的专业人才——学者与专家。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质是人认识、创新、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包括信息意识力、信息知识与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作为对信息进行优化加工的编辑,应当适应知识经济以及信息社会对高校学报发展的要求,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科技期刊的灵魂,管理体制与办刊模式创新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编辑自身创新能力培养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是激发个体新思维和新创意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但知识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提高了人们对知识所有权的占有率,并导致知识壁垒形成。鉴于此,本文从领地行为出发,分析知识领地行为对组织创新绩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机制及外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知识领地行为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组织知识领地行为对组织创新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与组织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知识共享在知识领地行为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组织创新模式是社会建设中需要优先突出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工作机构与服务的创新进行了探索:社会工作组织创新与政府、社区、居民的关系;组织经费来源的方式转换;组织模式创新要借助知识管理思想引导学习创新、知识创新和组织创新,以此提升社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障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申了劳动的本质、劳动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劳动的社会形式及其关系,解决了体脑劳动的对立,充分肯定了知识劳动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要求,按照“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系统化劳动教育体系,融入工匠精神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校内二课活动、校外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劳动教育载体,融入行业发展新技术,形成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构建与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相适应的创新系统,是一国或地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实现赶超的关键因素。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涉及创新主体的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和跨区域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创新主体及其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型创新组织的涌现和发展,是创新系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包括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工业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机构在内的传统专业化创新组织相比,新型创新组织的功能边界跨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创新环节,属于政府主导的混合组织,兼具网络化和一体化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和风险社会分摊机制,新型创新组织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推广和规模生产创新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新前沿。  相似文献   

14.
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维系的动力,其动力从产生的层次上分,可区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从产生的基础上分,可区分为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从作用的方向或性质上分,可区分为正动力和负动力。研究各种动力因素的产生,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寻找各种动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并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在学术编辑的知识创新实践过程中,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于提升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系统的总动力,加速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问题,作认为,凝结在社会主义商品中的全部价值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补偿消耗掉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第三部分是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它属于包括每一个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所有,所以叫做社会公共价值。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社会公共价值的生产。生产社会公共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运动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生产的方向,它推动着、指示着全部社会主义劳动的方向,在所有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生产活动复杂的联系里占据中心位置,它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唯一的客观归宿。生产社会公共价值,是社会主义主要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学报要立于时代的潮头,不断发展壮大,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命脉,是制胜的关键.创新是为了提高学报的质量,质量是学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它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学术形象和学术水平.高校学报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刊理念的创新;二是编辑工作的创新,它包括编辑意识创新,编辑过程创新,编辑手段创新;三是知识创新即强化学报的创造力;四是体制创新即增强学报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反映于编辑出版活动中的编辑策划意识有着其强烈的表现个性与共性。编辑策划是贯穿于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程序。现代编辑策划的创造性劳动价值体现在所策划的图书选题既能较好地导向化市场,又能较好地满足读所需。  相似文献   

18.
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是客观发展的需要。编辑工作与社会文化事业紧密相关,而在社会的变迁中,编辑工作正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研究编辑素质现代化、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推进现代化,目的在于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提升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发达国家从学历社会、文凭社会迈向能力社会,这与市场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现又由能力社会开始向创新社会迈进,这是知识经济发展决定的。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创新人才,而传播知识、造就创新人才的途径是教育与培训。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得市场经济、善于利用市场机遇。灵活掌握和运用现代工商管理方法,驾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实践证明,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干部开展管理培训;,…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主体创新集中体现为观念创新和创新地开展编辑活动。编辑主体创新与“名刊工程”建设两者互为依存,互相发展,首先“名刊工程”的建设依赖于编辑主体创新,是编辑主体创造性作为的结果;其次,“名刊工程”的建设推进编辑主体创新,完善编辑主体的多元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