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基于公共物品模型和基础设施实物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灌溉设施、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对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各地区1995-2010年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灌溉设施、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都对中国农业生产总值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灌溉设施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地区来看,灌溉设施和等级公路的农业生产效应分别体现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等外公路的农业生产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轨的过渡期,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增幅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大部分属于公共品和准公产品范畴,因此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负有重要职责。近年来,国家在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的领域不断拓展,建设资金的安排上更加强调向困难地区、困难人群倾斜,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夯实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增加投入,整合资金,提高效益,创新体制机制,使农民长期受益。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重要保障。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有着明显差距,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方面也与东部地区有所不同。文章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西部地区市政基础建设的水平及其融资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西部开发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目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增长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发展 ,农业生产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 ,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社会稳定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和自然差异很大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差距早已形成。虽然 ,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西部地区和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在总体上是高速发展的 ,不存在绝对缓慢问题。但是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改革开放前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走在农业发展的前头。但由于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步伐。增加企业、外资、个人等社会资金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针对投资过程中笋遍存在着“预期陷阱”这一经济现象,可通过制定最惠政策,提高投资保障,扩大宣传影响。促进投资意识等措施消除“预期陷阱”,增大社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7.
一、抓住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要卓有成效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着力搞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因为: 1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不可逾越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产业,更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从西部地区来说,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与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很不适应,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交通、通…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3)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不断恶化之势。如何建设好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对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薄弱,而只有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姜涛 《经济与管理》2012,26(7):24-28
农业增长离不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具有技术不可分性、低排他性、不可贸易性等特征,因而应当主要由政府的公共投资来提供。运用1994—2009年期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模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耕地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是不断递减的,但由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公共投资增多、农业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农业总产值仍稳步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农业科研、农村教育和农村电力等方面的公共投资都能推动农业增长,但由于各项投资的边际影响不同,需要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研究还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能够明显缩小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然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61-62,8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灾害成灾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达到50%。比发达国家高10多个百分点。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灾害成灾率有重要影响。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相对减少以及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大量增加是导致农业灾害成灾率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本文通过支持强度、支持增长及支持效益等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状况进行评价,据此分析了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地区面板数据和基于利润函数,考察电网基础设施的能耗效应、产出效应及其地区差异。主要发现是,电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增加了地区能源消费,其能耗效应和产出效应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西部地区,电网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能耗效应,电网投资向西部倾斜有利于减缓整体能源消费增长,电网投资优化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如此,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仍是抑制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CRITIC方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采用时间和个体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为正“U”型非线性影响;其机理在于财政科技投入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非数字科技创新挤出效应、数字科技创新促进效应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效应;非数字科技创新挤出效应即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了非数字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从而抑制了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科技创新促进效应即财政科技投入提升了数字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效应即财政科技投入有力推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证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国家的投入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局部收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户自主合作供给的意愿不高,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本文主要从造成农户自主合作意愿低下的原因出发,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各地经济发展影响的路径,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并细化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讨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传导作用,以及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区域异质性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且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②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全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部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③东部地区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④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投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应继续加大固定资本投入,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追赶状态,大力赶超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克服地域发展不平衡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经济规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类型增多,促进了农业经济地发展.农业机械进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农民增收增产,保障我国生产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文章在分析农业机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如何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缪仕国  蔡笑 《经济地理》2006,26(5):786-791
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文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1993—2003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其他部门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其他部门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其中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快基础设施领域改革,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如何加快农业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一直是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科技兴农、农业奖补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激励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可持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与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生产相关的制度激励问题直接联系的。在现有制度环境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内在的制度困境,可持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克服这些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