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为应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政府把西部地区作为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取得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同时刺激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成功经验。这证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发展战略耦合是一项值得重视的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增长策略。当前,为抵御新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国家宜把中部地区作为这轮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以收到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营造区域热点、刺激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效果。 ?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勤 《经济师》2001,(5):81-8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处于领导地位 ,而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存在着规模和经济贡献方面的差距。因而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 ,西部地区应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和困难出发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软环境的改善、人才的培养、技术优势、扩大政策性鼓励力度等方面来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减少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界定和价值计量方法,引述出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是造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对东西部人力资本投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议,如何平衡我国东西部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2003~2012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对数模型估计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国内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培育人才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显著。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区域存在不均衡效应,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投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要想加速发展,应充分利用港澳台投资,解决西部地区资金匮乏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的飞跃。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分析西部地区港澳台投资现状及港澳台投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如何吸引港澳台投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姜涛 《经济问题》2012,(6):72-77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对农业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差距的形成。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方面的差距较大。通过基于回归的方差分解,运用1994~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间的区域差距,能够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上的差异所部分解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差异过大的现状,倘若政府持续执行沿海侧重型的投资发展策略,则区域差异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此,必须提高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尤其加大对中西部农村的投资,并改革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制度,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马智利  林庭 《经济纵横》2007,(6):50-51,39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投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要想加速发展,应充分利用港澳台投资,解决西部地区资金匮乏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的飞跃.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分析西部地区港澳台投资现状及港澳台投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如何吸引港澳台投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笔者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地区的政府投资挤出(挤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挤入效应最明显,西部次之,而中部地区则最低。另外,民间投资除了受到政府投资的影响外,还受到经济波动、城市化率、基础设施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城市的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合意的民间投资水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是一种集技术、资金、管理与知识等为一体的复合资源,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呈现非均衡分布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引入规模大,而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规模相对较小,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结构水平低是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不足的主要原因。文章采用AHP分析方法,构建了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西部地区的十一个省级行政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态设施是指维护生态系统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生态运行设施、生态修复设施和生态培育设施三大类。它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开发的物质基础,是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条件。生态设施的存在和增长依赖于相应的投资,投资滞后导致西部生态设施落后。因此,要促进其增长,就必须强化和构建政府投入机制、启动民间投资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外资吸引和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2004-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检验了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具体效应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城投债与地区产能过剩之间呈现U型关系;其中城投债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南方地区、大城市和金融危机爆发后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借助城投债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和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会加剧产能过剩,且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带来的效应更为严重。因此,本文从适度控制债务规模、改善体制激励措施和完善要素定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2004-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检验了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具体效应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城投债与地区产能过剩之间呈现U型关系;其中城投债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南方地区、大城市和金融危机爆发后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借助城投债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和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会加剧产能过剩,且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带来的效应更为严重。因此,本文从适度控制债务规模、改善体制激励措施和完善要素定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1985~2005年的经济数据,以各个省市为观测对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广义矩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检验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对全国整体而言,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但在局部地区如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变化与中西部地区引资困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4,24(3):304-308
根据中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国家对西部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以及外资投资区位转移的“雁行理论”等条件推理,内陆地区近年来引进外资的增长幅度应该快于沿海地区。然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的外资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的转移,从1997年开始停滞,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总体表现不佳。文章从“路径依赖”、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产业关联和投资软环境诸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引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外资的集聚效应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环境规制和FDI的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FDI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成立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6.
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花俊  顾朝林  庄林德 《经济地理》2001,21(6):696-699
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形势和区域分异,并利用Granger因果性检验法检验了我国各区域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地区,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据此,笔者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外资的经济影响的角度给予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唐晨曦  杜晓君  冯飞  张铮 《技术经济》2023,42(4):125-136
从来源国合法性溢出视角,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投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等方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与非基础设施行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基础设施行业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与非国有企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在作用机制上,“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善来源国合法性进而正向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绩效。研究结论对企业“一带一路”投资实现互利共赢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基础设施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融资是必然选择。但目前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投融资主体实力较弱、投融资方式较为单一、投融资配套措施不完善、资金偿还机制缺失等问题。通过构建纵向分层"三位一体"的投融资平台、引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完善投融资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资金偿还机制等措施可有效地破解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19.
Public investment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ain instruments of regional policies. The existence of a direct link between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income per capita is usually accepted. Literature also describes a positive effect of public investment on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is latter relationship for the case of Spanish regions over the period 1965–1997 using panel data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show a positive effect of productive and social public investment (especially in education) on private investment. The spillover effects generated by the productive infrastructures located in other regions do not seem to encourage the private investment in neighbouring regions. Public consumption and interest rate exert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the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