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周刊》2013,(22):70-71
改革永远是一个用新利益来改革旧利益的过程。也就是说,改革永远是一个新旧利益之间的博弈过程。也很显然,把上海自贸区置于中国通过对外开放促内部改革的发展模式的内容中,就比较容易理解其背后的政治理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为期两周的华沙气候大会的落下帷幕,会议结果差强人意。利益永远是可持续发展中无法绕开的沟渠。面对环境和利益的问题,碳交易这样一种不确定的风险收益的交易方式应运而生。碳交易的出现给了全球为环境共同努力的基础,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同样是碳交易前途光明的佐证。然而碳排放权如何进入以及以何种姿态进入财务报表却是争论至今的问题,然而碳交易进入财务报表比需要解决的是碳排放权成本计量难题。本文分析了学者们关于碳成本的分类和成本核算模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梳理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碳排放成本的核算建议作为联产品处理,并利用行业特征(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说明)及售价法进行两次分配的模式。只有让企业收益才能增强减排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获利和减排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3.
田鹏飞 《商周刊》2013,(12):86-88
"我们的信条——孩子永远是对的!"在美国夏令营里,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戒律,Derek说,在美国,孩子的利益永远被放在最高的位置。"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小秘密要告诉妈妈;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这就是最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英国儿童十大宣言》,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社会永远是一对利益链上的矛盾体,二者又是共生体。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分析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背景,从政府和企业博弈的角度阐述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以期求证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身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5.
将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转型成市场经济制度有制度模仿路径和制度创新路径之分。前者是将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转型成能够充分实现少数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市场经济制度,后者则是转型成能够充分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市场经济制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制度转型既不会一开始就选择制度创新路径,也不会永远锁定在制度模仿路径上,而是首先进行制度模仿然后转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陆一夫 《新经济》2015,(9):42-43
两虎相争,必有一死。快的和嘀嘀强强联手,既是战略性的止损行为,亦是绞杀其他对手的终极兵器。会否触及《反垄断法》不过是幕后花絮,打车软件行业是否从此开始洗牌,才是众人关心的问题。在生意人眼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在商战中,永远不乏"打则惊天动地,爱则恩爱到底"的小说情节。2015年情人节,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式宣布战略性合并,似乎意味着打车软件行业进入另一个新时代。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的用户账户数为1.72亿,其中快的打  相似文献   

7.
吴建选 《江南论坛》2003,(8):9-10,18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率先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联系实际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的这一论述,感到非常亲切,倍受教育与鼓舞。我认为,只有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做到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永远坚如磐石。一、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1.权为民所用,以率先发展广开就业门…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欣 《技术经济》2003,22(3):17-18
<正> 一、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特征,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兼顾人类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为途径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产生危害,使人类生存发展持续到永远,并生活的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笔名"尺捶"渊源于公孙龙派"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著名命题."尺棰"命题断言"万世不竭",即其结果永远是线段,永远无法得到"端".林徽园以"尺捶"为笔名,显然在暗示徐志摩--他们彼此的"爱"结果永远是线段,永远无法得到"端",即永远不会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索斌 《时代经贸》2011,(6):248-248
林微因笔名“尺捶”渊源于公孙龙派“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著名命题。“尺棰”命题断言“万世不竭”,印其结果永远是线段,永远无法得到“端”。林微因以“尺棰”为笔名,显然在暗示徐志摩一他们彼此的“爱”结果永远是线段,永远无法得到“端”,即永远不会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意气风发高歌狎进的时代,也是一个问题层出纷争不断的年代,发展中的问题也是问题,也需要解决,但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却总是众说的纷纭。社会结构变动催生的新利益人群要求新的体制,而旧体制下的既有利益人群总会以级其雄辩的理由要求保留旧的生活。生活的变化超越了一些人意识跟进的速度 ,而另一些人的观感却是世易时移之慢永远都让他急不可耐。一切争议不是出于利益就是出于观念 、而不论什么争议,事实与价值都必须判然分立,否则争议将永无穷期。《经济》从这一期开始专设栏目“我们这个时代”,以对话的形式剖析我们这个时代中的种种争议。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地位、价值和功能在近期引起了一些媒体的争议,我们首先来剖析它。  相似文献   

12.
发展民营银行须打破垄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发展民营银行的呼声已经起来了,为什么在国有银行中还有人认为没有操作性? 任何法定垄断领域,如果有人想进入,垄断者一定会游说政府,找出无数的垄断好的现由。垄断者很清楚,就谋取最大利益来说,没有什么比法定垄断更好的手段,所以,我想国有银行的反对是很自然的。 但实际上未来更应该搞的是民营很行。国有银行由政府兜着,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激励去提高效率,效率不高怎么和外资银行竞争?所以未来一定是民营银行的天下。只有民营  相似文献   

13.
<正> 孙冶方同志——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沤心沥血,直至春蚕丝尽、烛泪滴干,终于盍然长逝,永远离开我们。但是他的闪耀着共产主义精神的光辉思想、道德、品格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他在向形形色色的反动势力和错误思想斗争中,坚持原则,坚贞不屈;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大义懔然,直至陷身囹圄的七年,重病在身的四年,他时刻考虑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特别体现在他为写出一本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甘愿付出全部心血,受尽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当我们聆听和重温他的感人的先进事迹时,就像站在一棵饱经风霜而犹葱茏郁茂、生机勃勃的劲松之下,虽然有高不胜攀之感,却觉胸襟豁然,精神境界里净化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让“上帝”永远垂青的秘决就是让“上帝”永远满意,为此,企业必须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敬爱的叶飞同志永远离开我们了!在他曾经领导过的《江南论坛》将于今年走过60年曲折历程的时候,我们敬爱的叶老永远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噩耗传来,同志们无不万分悲痛!  相似文献   

16.
谢国忠 《商周刊》2011,(12):27-27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下半年甚至可能会巨幅放缓。这对中国经济整体来说令人欣慰。有关紧缩政策最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增长放缓,很多问题就将暴露。这种论调彻底错了。这些问题源于投机。货币政策紧缩之后,问题背后的利益关系也将暴露。但是,如果不调整,问题只会越来越大。投机者永远不会浪费大好时光。如果中国听从了这种观点,那无异于把自己逼上绝境。另一种说法是紧缩政策将会伤害中小企业。在信贷下行周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光的流逝,血泪将逐渐干涸,伤痛会慢慢愈合。可是,在尊严被践踏的刹那,在正义被蹂躏的瞬间,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永远不能忘记,永远不敢忘记。  相似文献   

18.
永远有多远     
熊菂 《商周刊》2014,(10):103-103
假若失去意义地追寻。漫漫生途就只剩下孤独,时间是唯一的陪伴。永远有多远?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人们只能穿越各自的时间,夏虫不可语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利益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利益关系格局是:经济利益主体单一集中、经济利益的平均化、经济利益关系的纵向权威性。第二阶段,转型时期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表达公开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经济利益将趋向平等性和契约化。加入WTO将带来中国经济利益关系新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近期目标是建立利益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商周刊》2013,(17):44-44
在责任引领的步伐上,青岛啤酒不忘感恩:秉承"人的价值永远高于物的价值,社会的价值永远高于企业价值"的责任理念,把社会责任放在企业发展首位,把责任与担当渗透到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