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文学翻译的英汉译文,从文体风格,民族文化风格,及原作品作家风格三个方面浅释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篇章风格的要求。同时,就如何使译者在文学翻译中译出佳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风格是评价翻译文本的要件.刘庆荣译文《行情暴涨的股票市场》主要存在“过”、“不及”和“翻译态度”问题.刘译化简为繁,与原文风格相去甚远,乃至背道而驰,这是致命伤.同时译者望文生义、缺乏严谨的翻译态度,译文还有翻译腔、语法、标点等值得商榷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过与不及都不是好翻译,翻译需要恰到好处.另外,翻译能力和态度都不可缺席.  相似文献   

3.
对于诗歌的翻译,历来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纯文学的和歌总集,本文通过对杨烈《万叶集》的部分译文及其他一些译文的比较,认为诗歌翻译中应该尽量兼顾内容风格和形式,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以内容为重。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译林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在第三人称代词翻译时各采取人称重复及人称替代的翻译策略。对第三人称代词的两种翻译方法带来译文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论翻译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接受美学理论和翻译的内在实质强调译文与原著、读者的和谐统一,是动态的、共时的和历时的统一;翻 译的审美原则有共时审美原则和历时审美原则;在审美共时原则中,突出了同一原著的重译的作用,翻译标准应随时 间的变化而不同,应是译文与原著、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把文体学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领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文体等值。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信息的,若忽略了语言与文化,无论怎么说都难以获得成功的译文:同样是翻译,译文还有高下优劣之分。好的译文不仅符合作者的原意,还能传达其微妙之处,使读者能很好理解原文要旨。感受其风格等。本文试图用一些例证,以印证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把握和再现两方面.它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同时,译者本身的个性及其主观审美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长期以来是翻译者沿用的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和努力追求的目标。萧红的《永远的幢憬和追求》由张培基先生译为英文。译文不论是从词语的运用、英汉两种语言的组织还是从原文神韵等各方面来说都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结合翻译标准和译文,我们可以欣赏到张培基先生极力地忠实原文、力求选词得当、致力于从英语使用者的思维习惯来恰当地表达原文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语篇观,探讨了翻译中的信息补偿问题。由于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目标读者解读译文时发生信息缺省,存在信息补偿的必要性。译者通过恰当的信息补偿,使读者的认知世界和译文表达的认知世界统一起来,从而帮助其理解译文语篇。翻译补偿必须基于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坚持补偿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翻译甚丰,而且对翻译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见解。巴金的翻译思想深受其个人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从某种程度而言,他的翻译思想就是文学创作理论的演化,具体表现为:突出译者个人的风格、强调译者的创造性、重视读者的反应、关心译著的社会和政治效益及实现译文情感的传递。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本文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学文化修养、译者的创造性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说明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中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至关重要,本文以大量的翻译案例,探讨了英语作品翻译的“口吻”保持与再现。  相似文献   

14.
高校英语专业汉译英是一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处理好汉译英课和其他课、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实用文体与文学文体、句子作为翻译单位与语篇作为翻译单位等六个关系对于提高汉译英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霍译《红楼梦》的风格翻译的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翻译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时以其匠心独运的技巧很好地再现了原作的风格,译者在翻译时,从原作风格的功能或作用出发,即充分考虑风格对于实现原交际者的意图的作用,力求译作的风格与原作的风格在功能上对等。  相似文献   

16.
布宁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作品有着十分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同他所处的白银时代的文学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着重论述布宁与其同时代不同作家群体,如民粹派、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作家的关系,从而揭示他的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郑振铎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的建树对白话文和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保留了原文的散文体,并且在选词造句上满足译文读者的需求,从而再现了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创作出让读者易于理解和喜爱的译作。郑振铎的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互相促进,推动了我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么喜龙早年师从文史名家、书法大师,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基,同时也使他在书法方面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之上。虽然么喜龙主体皆习,但在草书的创作上用功最深、倾力最大。他的书法作品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书风严谨、精神感人;其二,风格多变,自成一体;其三,"技""道"并重,缘书传情,因书至道。  相似文献   

19.
诗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翻译涉及将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翻译时很难兼顾。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对诗歌翻译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原作语言风格翻译不仅能准确完整地再现其主旨,更能体现其意境和文采。译者在实际翻译时应遵 循三个原则:即整体原则,结构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