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1)1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美元,达到4382美元,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也是经济社会风险高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9月1日撰文称,如果中国不进行根本的结构性改革,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双重转变,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参与全球利益分工的盈利模式必须做出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是每一个国家必经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新型人口红利的再造,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内涵增长、创新驱动转变,发展阶段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东亚一些国家,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90%的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000美元,已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并下调经济增长预  相似文献   

3.
<正>一、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简要介绍近年来,关于中国是否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话题在学界广泛讨论,引发热议。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以后,经济进一步增长很容易受到原有发展模式的制约而陷入停滞徘徊期,人均GDP难以突破1.1万美元的上限的一种现象。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在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会很快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  相似文献   

4.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飞  全毅 《亚太经济》2012,(1):89-93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阶段,如果不及时转型,继续延用过去的经济发展战略,容易积累矛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一些国家在长达30年里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也在于此。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通过国际比较,探索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规律,有助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4285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同时,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毕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日益积聚,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已在不同程度地加快凸显,如何在转型发展中跨越这些"陷阱",将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大量中等收入国家在5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无法"升级"到高收入国家,并不是因为存在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因为划分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范围太宽。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增长陷阱。如果把出现增长陷阱的概率当作衡量陷阱大小的标准,则在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之中,中等收入陷阱是最小的。尽管如此,中等收入陷阱出现的概率也非常大。一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很好地避免陷阱,则其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将长这几百年时间。如果能有效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则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7.
西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分析与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欧曾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间跨度大约是一战之前到二战结束。在"量"上表现为人均GDP处于3000~6000美元区间内,从"质"上表现为经济增长迟滞、技术进步缓慢、两级分化加剧、社会问题丛生等不利局面。西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变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缺乏相应的社会保护机制化解。二战之后,经过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及社会民主化的社会政治改革,通过重构社会保护机制和建设福利国家,西欧重新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由人均GDP3000多美元的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迈进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若发展战略不能及时转型,经济将面临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的风险,从而使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处于停滞徘徊期,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9.
2010年我国的GDP为39.7983万亿元,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我国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因此,如何在加速发展中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从经济增长、研发能力、收入分配、对外依存度和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研究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从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均衡教育资源和扩大我国内需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以缓解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0.
《天津经济》2015,(4):85
一、概念解析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之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人均GDP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却很少有国家能够顺利进入高收入行列,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他们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较长期处于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在中等收入阶段,有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滞留在下中等收入阶段,有些国家和地区则较快走出下中等收入阶段,但却在上  相似文献   

11.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 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最新数据,1960年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共有101个,到2008年,只有其中13个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赤道几内亚、希腊、中国香港、爱尔兰、以色列、日本、毛里求斯、葡萄牙、波多黎各、韩国、新加坡、西班牙和中国台湾.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包括中东及拉丁美洲部分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中等收入陷阱"一词是世界银行在其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它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到40%之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迅速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人均GDP约6100美元。然而近年来,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不断凸显,加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再次引发了对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鉴于此,文章重点分析可能使中国陷入陷阱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雅 《北方经济》2013,(7):55-56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面临来自“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一)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回顾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当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GDP长期在900-11000美元甚至在3000-5000美元左右徘徊,并指出,东亚经济要防止陷入这一陷阱,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伟 《浙江经济》2011,(19):30-30
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谈得最多的热门话题之。200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跨过3000美元,2010年更超过4400美元,跃过世行所定“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下限,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以往30年高速增长所依赖的一些重要因子在迅速弱化,增长约束条件正在增大。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文章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换。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东亚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是日本和韩国,其中韩国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跨越到了高收入国家。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韩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真正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转型,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韩国经济持续跃升的保障,研发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日本、韩国发展战略转变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一直在一万美元以下徘徊.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在于:通过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彻底转型,较好完成了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有效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8.
南方经济第6期开辟了广东视点,就"我们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展开讨论,左连村、林正静认为"广东已显现某些中等收入陷阱的外在特征",王利文提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改革"的观点,引人深思,在此我们补充两点: 首先,中低收入者增长缓慢是我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2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4%,广东城乡居民年均收入年均增长7.2%,均做到了居民收入每10年翻一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等级的居民收入增长是不同步的,增长最快的是高收入者,而中低收入者尤其是低收入者收入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9.
外刊速览     
《新财经》2011,(6):14-15
中国的中产阶层感受物价上涨之痛--英国广播公司5月 在中国,许多人感觉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贵。这个国家正享受两位数经济增长,但世行指出,避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将不会像其经济持续增长那么容易。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国家攀升,比从"低等收入"转变成"中等收入"社会要难得多。中国仍拥有世界第二多的贫困消费者,仅次于印度。  相似文献   

20.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公共政策因应:韩国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不均等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韩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了就业、教育、税收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均等化政策,从而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的社会均等化发展。借鉴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期的社会均等化政策,中国应着力从创造社会流动性、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等方面入手,制定社会均等化政策,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