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建春 《商业研究》2005,(13):153-155
我国股市的特征和运行状况决定了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应结合宏观经济状况作具体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中,由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及经济增长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弱负相关,使得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呈负相关关系。这样,我国股票市场可能存在代理假说效应,只是构成效应解释两部分与Fama的解释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股票流动性的两大效应,即"退出威胁"与"锁定效应".研究表明,当股票流动性较低时,机构投资者的退出策略不可行,被迫参与上市公司的监督行为,即表现为"锁定效应",且股票流动性越低,这一效应越明显.然而,随着股票流动性的进一步增强,机构投资者的退出策略开始变得可信,从而可以通过一定的触发策略迫使管理者选择尽职,因而表现为"退出威胁",且股票流动性越高,这一效应越明显.因此,总的说来,股票流动性与经营绩效之间会呈现一个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文章采用高频交易数据构造相对有效价差与相对报价价差衡量股票流动性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其实证结论支持了文中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高频交易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以LSV方法计算每支股票每天的羊群效应水平并取年平均水平,以股价特有风险衡量股票定价效率,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羊群行为整体上更多是由信息因素驱动,因而提高了股票定价效率。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买方羊群行为强于卖方羊群行为,且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定价效率。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拥有信息的交易通常为中等规模,10万以上每笔的交易信息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国台湾股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文章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台湾股票市场中以外资和投信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表现为正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较高;一般法人的交易表现为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不足;而自营商由于交易动机复杂,交易的信息含量不明确。可见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 股票市场是投资者进行融资和资产重新配置的场所,其主要功能就是在交易成本尽可能低的情况下,使投资者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交易,流动性是股票市场存在的基石。目前对于流动性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衡量市场流动性状况和刻画流动性模式上。我们认为研究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实际应用还存在着差距。在实践中,投资者需要明确进行一定规模的资产交易时会遭受多大的流动性风险,会给资产造成多大的侵蚀;同时市场监管者也需要知道一个金融机构需要多少抗流动性风险准备金,以保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安全,因此流动性风险度量方法就成了研究的重点。我们把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不能及时、低成本地进行股票交易的风险称为股票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说越来越多地被实践证明不符合现实,而建立在非线性动力系统之上的分形市场假说,利用流动性和投资起点很好地解释了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各种市场现象。分形市场假说对有效市场假说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关于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不管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证研究角度都已经较为成熟。从理论角度来看,现有的解释主要有预测风险学说和流动性学说。预测风险学说认为上市公司通过增加公开披露的信息的数量可以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资本成本的目的。流动性学说认为,公共信息数量的增加,可以减小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增强股票的流动性,减小投资者要求的股票回报,从而降低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8.
《商》2016,(7)
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命题。从经济意义或现实操作层面上讲,EMH的这一理论含义是指没有人能持续的获得超额收益。本文根据风险偏好和市场波动特征制定出相应的交易策略;再通过交易策略模拟交易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从而研究我国股票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投资者的信息摩擦视角解释了外资自由化进程中的产品质量提升困境。首先,文章构建了具有信息摩擦成本的投资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投资者搜索行为中存在的信息摩擦对产品质量的负向作用。其次,文章采用微观企业的产品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信息摩擦成本增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第一,信息摩擦对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信息摩擦对有外商投资背景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更大;第三,外资自由化带来的信息摩擦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产生了规避质量竞争的动机。因此,通过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摩擦成本将有助于构建中国制造业外资自由化进程中的质量优势,为破局“低端锁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证券的弱有效性是影响指数基金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股票市场缺乏信息完全、分布均匀和时效性,造成指数化投资很难被投资者所接受。从可行性分析,我国已具备了引入ETF的市场主体,已发展了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指数、股票登记、投资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流动性。引入ETF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完整,能够改善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活跃ETF标的指数成份股的交易。大力发展ETF,不但是必要与可行的,而且能使指数基金在我国获得长期性、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证券分析师在正式发布研究报告之前将信息提前透露给机构投资者的"行业潜规则",本文借鉴并修正Christophe,Ferris和Hsieh(2010)的事件研究法,以证券分析师上调公司评级事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前市场确实存在显著的知情交易。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这一"行业潜规则"的存在对中小投资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投资者根据研究报告进行交易仍可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但仅仅只能覆盖交易成本。论文的最后对如何加强证券研究利益冲突行为的监管、杜绝"行业潜规则"和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在我国即将推出,但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还不完善,尤其是不允许进行股票卖空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指期货定价,进而影响套利交易策略。笔者重点研究股票现货市场卖空限制对股指期货定价的影响程度,为从事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的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会计稳健性与机构投资者治理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会计稳健性和债务成本的负相关关系。根据机构投资者持股目的将其划分为稳定型和交易型两类时,发现相对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会进一步减弱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会计稳健性和机构投资者治理均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并且会计稳健性和机构投资者治理这两种治理机制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上呈现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效应理论认为,企业或居民在选择持有何种资产时会考虑流动性的要求。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为了研究货币流动性是否会对货币流通性造成影想。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交易额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要解决我国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市场交易影响问题,政府应该完善股票市场结构,并且采取综合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国内外机构投资者数量与规模呈递增趋势。本文基于金融自由化视角,考察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市场交易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国外机构投资者能够促进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国内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有一定的异质性特征,国外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产生定价效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国内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向丽  池国华 《财贸研究》2019,30(1):99-110
选择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为样本,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度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和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内部控制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高于门槛值时,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之,影响并不显著;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相较于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在不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反向"治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其是企业微观机制对宏观资本市场的治理典范。  相似文献   

17.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导致股票流动性下降,分析师跟踪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产生影响,能有效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股票流动性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分析师跟踪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流动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著。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的研究文献;另一方面为如何提高股票流动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成因与风险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传递障碍,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信息不对称现象尤其严重,集中体现在发行者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致使投资者的利益蒙受损失。分析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原因,以及风险控制的对策,以确保股票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发展二十多年来,中小投资者也成了股票市场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中国股票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的研究显得非常的欠缺,多数投资策略研究都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八成甚至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出现了亏损,为了建立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促进我国中小投资者能够理性的投资我国股票市场,并对我国股市充满信心,迫切需要加快对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的研究,从而指导我国中小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性是股票市场知情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在一定水平内会带动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但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引发市场操纵行为,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伤害。因此对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度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运用知情交易概率PIN值对沪市信息不对称水平进行度量,并得出沪市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水平近年正在逐步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