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来自台湾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台湾股市数据,主要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照Kaniel et al.(2008)构建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以反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强度。采用这种交易不平衡性指标来构建投资组合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首先研究个人投资者交易和股票的收益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分析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然后研究个人投资者净交易的收益预测能力从而分析个人投资者交易的信息含量。本文研究发现:台湾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采用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表现出很强的处置效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不足;个人投资者交易中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过度反应和价格冲击。文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台湾股指期权市场详细的交易数据,对台指期权交易量的信息含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证检验。我们从全市场、不同投资者以及不同在值程度期权分类角度分别构建了多个五分钟交易量指标,并检验它们对未来台指走势的预测能力。我们发现,全市场的期权交易量指标基本不具备未来指数走势预测能力,但境内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交易量中包含显著的预测信息,价外期权的信息明显地优于价内期权和平价期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目前全球主要交易所股价指数期货最后结算价的确定规则进行了横向归类和比较,介绍了台湾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最后结算价确定规则的历史演变。以我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拔靴复制检定方法,本文对股指期货最后结算价各种确定规则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国台湾股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文章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台湾股票市场中以外资和投信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表现为正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较高;一般法人的交易表现为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不足;而自营商由于交易动机复杂,交易的信息含量不明确。可见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回顾了台湾信息电子业与股市的发展历程,指出台湾信息电子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直接融资,而这种特点使该产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然后分析指出正是台湾当局及时出台的优惠财经政策与配套措施为台湾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技术、资金与人才,使其成功实现从劳动密集传统产业升级至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信息电子产业。最后分析了新加坡经验,认为进行全面改革以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经济结构才能保证台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依据台湾股指期权成交档、委托档和持仓档等日内数据,参考Fishe and Smith (2012)方法识别出获得超额报酬的外资和本土机构投资者,对应的比例分别为50.6%和44.9%.考量获得超额报酬的来源,结果发现:外资和本土投资者确实拥有私有信息;交易纪律对机构投资者的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外资和本土机构投资者中分别有78.3%和69.6%的超额报酬得益于交易纪律;交易纪律和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存在交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