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处于东北亚的主要地区,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主要力量。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泛。2004年,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内的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4%。东北亚五国已成为中国和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特别是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动关系,同时,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制约着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东北地区应抓住与东北亚合作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结合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战略结合上各方都可以从合作中获利,实现共赢,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吸引力,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纵深的范围展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将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会为东北亚区域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3.
张舒 《亚太经济》1995,(3):7-10,2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环境中,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很大的进展,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本文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的分析,展望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前景。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指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天津两市)、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视角,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资源开发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环境合作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指出在合作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普遍出现了减速、下滑,甚至是衰退的现象。东北亚地区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梯的国家经济体,这决定了它天然的互补性优势,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现存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创新调整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东北亚所处的当前国际形式出发,分析了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自然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结构的互补、资金与技术的互补等因素将长期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而能源环境方面的合作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冯志 《辽宁经济》2011,(8):30-35
辽宁在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辽宁又位于东北亚区域的前沿,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问题是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辽宁构建新的开放格局中的关键一环,将辽宁省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对于振兴东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有关区域开放的理论出发,指明辽宁对外开放面临的任务和方向,并确定了辽宁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阐明其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最终形成对辽宁经济带如何开发,进而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重要平台的战略性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辽宁经济带和振兴辽宁经济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把辽宁省建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2012,(9):5-1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东北3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操作方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促进东北3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发挥整体比较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行产业适度多元化;主动融入东北亚,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获取更多的国际经济资源;加强东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其与其他区域经济体的合作;将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与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相结合;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潮以及疫情冲击的双重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如何利用与东北亚更加接近的地缘条件,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打造国内市场与东北亚市场的重要连接点,并形成东北扩大开放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地区包括两个层次的国家,一是处于地理中心的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另一层是地理上稍处于外围的国家,蒙古、韩国和日本。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区域以其巨大的潜在能力和资源优势而日益受到重视。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与发展1.东北亚区域各国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相互依存关系明显增加。中国东北与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经济交往日趋活跃,两国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
在亚太经济圈,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是重头戏。其中,河北省的发展具有不小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这一经济圈的发展优势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河北省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东北亚区域间的合作形式是全方位的综合性交流,以经济交流为主心骨的基础上,包括政治、文化、法律等其它领域也均牵涉其中。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北地区与国内其它省区联系的通道和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通道。可以说河北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这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地处经济圈核心位置,河北省在相互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大,其本身所可能遭受到的考验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玲  吴郭泉 《特区经济》2008,(6):193-194
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广西提出了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合作构想。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建为背景,以桂林市为对象,探讨了实施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战略为与泛北部湾山水相连的桂林旅游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分析了桂林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旅游联动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桂林旅游应加快融入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散长剑 《特区经济》2008,(2):173-174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区域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江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途径。江西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其能够尝试不同类型的区域合作,但江西目前在参与区域合作中存在不少战略性的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俄出台了经修订的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俄强国战略的新选择,此战略的出台标志着俄更加重视远东地区的发展。对这一战略进行系统地解读与研判,有利于判断俄未来远东政策的走向,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加快我国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王亚丰 《科技和产业》2005,5(10):35-37,41
21世纪是世界各个经济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因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已趋于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富有时代特征,并对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产生了强烈影响。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本文将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经贸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这个地区未来在资源开发与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劳务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深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近两年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但在区域金融合作等领域则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短板。本文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双方区域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的现状,依托金融深化理论,对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金融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初步合作阶段。深化双方区域金融合作,要克服本国金融抑制的消极影响,同时通过金融深化推动双方在金融监管和汇率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宋魁 《亚太经济》2008,(1):24-28
在目前状态下,如何打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僵局,寻找一个有利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认为,抓住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等机遇,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以物流合作为突破口,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机制将有力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构建和谐东北亚。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同与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登科 《特区经济》2006,213(10):269-271
长株潭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这一区域长久以来的深厚历史沉淀——共同的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劲直尚气、朴质进取等文化价值上的认同为这一区域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发展动力,最终促使了中部这个独特的经济圈的产生。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对跨行政的区域经济合作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推动长株潭区域的经济合作,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加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9.
李雪苑 《特区经济》2009,(11):22-24
当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从产业结构、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FDI等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地区间存在着经济差异,虽然近年来经济差异受到重视并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在短期内很难消除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垂直型区域产业分工、地理环境、人力资本的差异、市场失灵以及政策的倾斜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