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文章在经济增长要素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实际统计资料,构造反映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78~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统计数据,对被解释变量GDP和解释变量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出描述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量化的角度揭示这些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比较分析这些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差异,剖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西部问题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不平衡指数、集中度指数、标准差、变差系数等指标来测度1993-2003年中国30个省市和东、中、西部消费发展的省际差异和三大地带差异.结果显示,30个省市之间消费发展尽管有差异,但差异的规律不明显;而消费发展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消费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差距及其可持续发展;别国在地区协调发展的经验;我国重视地区协调发展的情况;强调政府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中、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选取广东、湖北、四川三省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地区,通过对三省的5组与财政相关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上述三省财政结构的合理与优化水平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相一致的.但三省的财政都有各自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希冀能在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和优化地方财政收支结构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具有一定的标定历史时期的功能。但是,"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更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可以分别概括为革命思想、建设思想、改革思想、发展思想、创新思想。这五种思想贯穿于中共党史的始终,具有相互融合的性质,并含有形成新的五位一体的趋势。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的五位一体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分别构成了社会历史的横向与纵向,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展开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  相似文献   

7.
洗钱作为一种严重的犯罪,不仅妨害正常的司法秩序,而且损害金融管理秩序,甚至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刑法》第191条洗钱罪和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都是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两罪在法条内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罪在侵犯法益、犯罪对象、行为方式、主观目的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明确两罪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产生挤入或挤出效应结论的多样化,本文从外资不同来源地和中国地区差异的角度具体到单个制造业行业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1999~2006年中国31个省市纺织业的面板数据,本文经验分析的结论是:不论是整体外资还是港澳台商直接投资、其他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东部地区都存在挤入效应,在西部地区都存在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挤入或挤出效应均不明显;其他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挤入效应和西部地区的挤出效应都要大于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按来源地划分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大小和整体外资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和电子化 ,企业的发展正在面临着战略的转换和调整 ,企业的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管理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和紧迫性课题。战略管理的重点之一是环境分析 ,不同国家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时代的企业 ,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 ,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动态变化的复杂性等特点。不管是教学还是企业实践 ,都迫切需要反映当今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特点和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战略管理著作。所幸的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 3月出版了由文理、许跃辉、肖皖龙编著的《企业战略管理———原理、实例、分析》 (以下…  相似文献   

10.
论宋代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剖析宋代农民经济构成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提出了“小农、小工、小商三位一体化”的概念 ,认为宋代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同时 ,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 ,其家庭经济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合式单元 ,从而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官赋私债的驱逼、市场机制的导向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农经济构成的混合性、多元化 ,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使小农经济成为更具有韧性、张力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东北—西南方向上差异较均衡,而东南—西北方向上差异最显著;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域发展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三大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采取倾斜发展的战略,湖南西部地区内部已出现明显经济差异,并且差异程度呈扩大趋势,因此必须对该地区内部经济差异基本特征、变化规律及趋势作出准确测定,并适时对经济差异进行客观准确的预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1994-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质量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单位根、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差异也会致使区域间的制度环境不同。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化发展,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权关系,提高政府效率,使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这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赶超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Regional disparities that challenge the econom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ust be confronted by the governments and public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the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has caused many problems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ther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or areas to narrow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and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 based on a provincial panel data for the period 2001–2013,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on China's regional disparit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s models, show that the equalization of all types of public services can promote the regional equality of incomes and consumption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are affected by other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采用区位商、泰尔指数分解等方法对河北省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下列结论:近年来河北省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对河北省整体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逐年增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差异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沿海与内陆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综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择、确定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和测算的指标体系,从县域层面上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江西省8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ARCGI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收集1985—2006年中国28个省市数据验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然后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来分析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自1985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收敛性。当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后,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收敛。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开放程度在地区差距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育和地理位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则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浙江省6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采用1991-2011年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定量揭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差异、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论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剧;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表现出典型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类型;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浙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浙西南地区,整体上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空间经济结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贡献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存在很大差距,但探究其根源则各有不同,多数观点认为是要素资源禀赋的差异。文章则认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产生巨大经济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观念、制度创新利益、制度创新主体、制度创新环境等方面。缩小这些差异,就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Factor decomposition of sub-provincial fiscal disparitie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the help of fiscal statistics on sub-provincial public financ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otly debated issues pertaining to fiscal disparities in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driving the changes in fiscal disparities. Among them are economic factors (e.g., GDP per capita,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e.g., urban–rural dichotomy, ethnic issues).We adopt Morduch and Sicular's general,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to decompose fiscal disparity with respect to per capita fiscal expenditure (Morduch & Sicular, 2002).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ong all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actors, GDP per capita and urban–rural dichotomy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that affects fiscal disparities, with a total contribution of 60%. Other relatively important factors ar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Several features of fiscal expenditure in China identified by our empirical findings together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