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3,(1):57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多样化进程的推进以及2007年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境内外资本市场融合程度的提升,中国银行业的业务深度及广度得以进一步拓展,业务结构和组织架构亦向大型跨国银行不断靠拢。不仅金融市场、投资银行、金融租赁在内的一批新兴业务渐成规模,供应链金融、新型小微企业贷款、理财资产池等领域对传统业务的创新改造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全球商业银行前沿的业务和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越南经济特别是越南银行业发展现状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越南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资本进入情况;并就我国投资越南银行业的可行性及政策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本文认为,越南商业银行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一个值得关注和发掘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肯定资本市场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的同时,必须重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银行业和信托业对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要认真防范和解决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泡沫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VaR市场风险测量的框架下,以我国股市中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类股票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的代理变量,研究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风险资本配置问题.结果表明,金融控股公司组建可以起到市场风险资本分散的效果,法定配置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风险资本分散效果更好.为了充分发挥金融控股公司市场风险资本的分散效果,应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力度,以降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收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证券业的对外开放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一国经济在贸易自由化完成之后、与外汇自由化的推动和条件下进行的资本自由化,标志着开放型经济体制进入到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在界定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性的基础上,系统给出了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性的判别方法,并对我国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判断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入世之前,银行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协调的;在入世过渡期及过渡期结束后,银行业均表现为国内发展的相对不足;且与过渡期相比,过渡期结束后的协调性水平虽有所改善,但距离协调的开放状态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邹琴 《时代经贸》2007,5(1X):122-123
解决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发展是中国实行金融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随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中央文件陆续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展顺利,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资本市场也随之进入发展新阶段。过了2006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对外开放金融业即将兑现,此前出现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亟待我们去分析解决,以积极应对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并把握金融业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解决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发展是中国实行金融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随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中央文件陆续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展顺利,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资本市场也随之进入发展新阶段.过了2006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对外开放金融业即将兑现,此前出现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亟待我们去分析解决,以积极应对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并把握金融业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发挥核心和先导作用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金融支持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一是银行业机构体系尚不完备,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处于较低水平,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所提出的更高层面的要求.二是银行业机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后,普遍出现了贷款权限上收现象,加上银行业机构的资本约束管理,均削弱了银行业机构的信贷自主投放权,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资金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三是银行业资产质量较差。极大地制约和削弱了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导致银行业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随机边界分析方法,评估了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的资本效率演变过程,并从市场环境、治理结构变迁和宏观经济环境等三个维度对其演变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效率并没有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市场管制的放松在短期内给银行业资本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治理机制的积极作用还有待强化,改革的进一步方向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培森  尹希果 《金融评论》2015,(1):51-63,125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本文利用1995~2011年期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银行业市场结构、金融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上升与金融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忽视空间溢出效应,会低估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相似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和金融深化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与溢出效应;金融效率、非国有经济、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资本形成、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效应,新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增长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投资结构多元化的机构体系,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但是,随着银行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和银行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金融机构运作风险亦不断上升,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首先,自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金融市场开放的施行,大量国外资本开始涌入我国银行金融体系,抢占银行业市场份额,对中资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中国银行业按世界规则走,逐步必然地要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的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爽 《发展研究》2003,(1):19-20
当前,我国银行信息披露工作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不相适应,亟待加以改进和规范。 一、规范银行信息披露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 (一)银行透明度——巴塞尔委员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银行业监管的国际组织——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16日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草案经广泛征求意见并作全面修改后,将于2005年开始在全球银行业中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的有效监管归纳为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所谓市场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于以往任何时期。首先从分析德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入手,对德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体系与流动性管理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阐述了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即将加入WTO,对外开放银行业、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等几个重要的金融领域。国内金融企业将直接受到外国同行的冲击,在人才、资本、市场资源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如果及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风险,就能够及时在宏观金融体系和微观银行运作两方面进行发展和完善工作,提高我国银行的抗冲击能力和本土竞争优势。本文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找出既已为西方国家发展证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措施。1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现状描述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指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随时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和管理,严格限制银行业进入资本币场和从事证券经营。虽然《商业银行法》第三条有商业银行可以买卖政府债券的条款,但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买卖国债必须得到人民银行批准,仍受到严格的限制。目前资本市场中仍只有证券经营机构可以从事国债和股票的经营,资本市场对国有银行来说仍是一个空白和禁区。笔者认为,债转股对国有银行走向资本市场应该说是一个契机,一种动力,其作用和影响将会是积极和长远的。一、债转股有利于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和银行化解金融风险.对国有企业和银行来说可谓是一种双赢战略1.…  相似文献   

18.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国庆  瞿俊尤 《经济师》2009,(10):194-195
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银行业的竞争趋于激烈,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文章认为,基于现实利益考虑,充分利用目前政策空间,抓住历史契机,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实施系统内合作兼并重组,走好"上市"的发展之路,将是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最优之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造货币政策冲击下的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研究在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约束的条件下,银行最优信贷决策行为。分析发现,在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背景下,银行间在价格竞争方面表现出战略互补特征和由此带来的模仿效应。因而,当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要求时,银行业传导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有效的,而当贷款市场中的银行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或存贷比要求时,信贷渠道则表现出无效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信托、保险、QFII七大投资主体主导的大资本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银行业:有赖于证券市场化解风险;证券业:可能是中国大金融的多米诺骨牌引倒者;保险业:寻求证券市场的双赢;基金业:中国资本市场最活跃的力量;信托业:资本市场发展的补充性主体;期货业:创新为资本市场的繁荣酝酿机会;QFII:资本市场的新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