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秋雨在90年代初以文化大散文的面貌横空出世,读者众多,好评如潮,其原因在于大格局、高视野、深层次地对于中国文化的审度。他的散文将文史知识与情思、历史踪迹与现实问题思考,将人、历史、自然交融的构思、格局,在当代独创一格,颇具魅力。他在散文写作的诸多方面都有其新意。他突破简约、超越平庸、革新技法,实现了对散文多方位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王充闾作为当代文坛的散文大家,以自身丰厚的学养和文化积淀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文本,并为散文文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散文泛化的生态语境下出发,通过分析王充闾散文文体意识的确立及散文文体的表现形态,指出他对当下文学性散文文体的贡献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提纯的批判工作",是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意蕴的思想性质与文化积淀.批判的锋芒显露地或者隐含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之中,这是他的这类散文的思想脊梁、文化底蕴和审美素质之所寄.这种批判锋芒与批判意识,是作品思想性和文学倾向性的显现.它使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具有了更深厚的思想意义、更高的审美价值并更具有高尚情趣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提纯的批判工作”,是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意蕴的思想性质与文化积淀。批判的锋芒显露地或者隐含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之中,这是他的这类散文的思想脊梁、文化底蕴和审美素质之所寄。这种批判锋芒与批判意识,是作品思想性和文学倾向性的显现。它使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具有了更深厚的思想意义、更高的审美价值并更具有高尚情趣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散文创作充满着爱和特有的中国文化质感。和谐的家庭和幸福的童年奠定了冰心散文“爱的哲学”的根基,她用“爱”作为总主题去表达“心中要说的话”,并用对家庭伦理的叙写贯穿她一生的创作。与此同时,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很深的造诣,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使她的散文语言既富有典雅的中华文化气质而又飘洒着汉语乐感诗学的芬芳,她的语言风格,总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净化,更有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成长于上海,既秉承破落贵族家庭的文化余荫,亦深受海派文化的浸润。她的散文是新旧文化畸形产物和奇异智慧的结晶。她的“红嘴绿鹦哥式”的天才语言禀赋,使其文字鲜明而富有韵致。她重物质而轻人性,有着世俗的缺陷。她的文章随意自然,对传统程式是一种反叛,深深地影响了当今的散文写作。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及续编《山居杂记》等系列文化散文,创作的主旨在于思考人生、品味人生和探索人生,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文化内涵、深沉凝重的历史感、焰焰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文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自觉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怀着对民族和时代的双重真诚,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感叹、品评、反省,以开阔的视野,对民族文化人格进行反省和探察,试图揭示祟高的人生态度,力求构建走向开放的、更具现代意义的、健全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其独特的东西融合的文化身份,使得他的古典散文译文清新隽永、传神达意,蕴涵着深厚的东方文化情结和审美价值。论文从跨文化角度来观察和透视其对中国古典散文的英译,通过分析《扬州瘦马》、《兰亭集序》等中国古典散文名篇的英译实例,探讨并借鉴其高超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技巧,并进一步挖掘隐藏在"东方主义"文化选择背后的美学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古典散文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接受美学思想指导下,汉语散文英译翻译研究的中心应是目的语读者。要使读者成功地欣赏到散文译文的美学效果,译者应该对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需求、语言审美和文化审美特征方面进行关照.从而使读者能够能动性地接受译文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研究热闹非凡,而其散文研究却冷冷清清。金庸散文有独到的艺术特色:语言浅白而富于变化,构思简练却又暗藏机锋,重民族形式又加以创新,于博古通今中熔铸情思。金庸散文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对“金庸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与王世贞、李攀龙鼎足而三的文坛领袖人物。汪道昆本人来自徽州、出身徽商家庭,深受徽文化影响。徽商的经商生活及徽商的商业伦理道德、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新安理学思想的影响等在汪道昆的散文里得到鲜明地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汪道昆,同时又使得汪道昆的散文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研究热闹非凡,而其散文研究却冷冷清清。金庸散文有独到的艺术特色:语言浅白而富于变化,构思简练却又暗藏机锋,重民族形式又加以创新,于博古通今中熔铸情思。金庸散文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对“金庸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审美阅读的角度,提出了散文创作中的几个艺术表现问题,它们是朴素无华、主体特殊感悟、使情成体、无语言辙迹等几个方面,作者从经验分析中发现,把散文创造成艺术散文,题材与体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感悟与情感才是决定文体性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曾纪鑫的文化散文《永远的绎站》为例提出和阐述文化散文的美学原则.认为文化散文的美学原则体现在文学品质、历史内涵、哲理思辨、文化因子等四个方面.这些美学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水乳交融地存在于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散文在深入挖掘封存于自然山水以及人文风物中的文化意蕴中,探索着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对民族文化人格进行反省和探察,试图揭示崇高的人生态度,力求构建一种“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题材的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历史文化散文的冷峻通透、生活情感散文的醇厚绵密、智性散文的剀切深微,以及山水散文的清醇健朗.尽管他的散文风格变化多样,但是又有着稳定而统一的"本调",即:深邃冷峻、清醇雅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题材的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历史文化散文的冷峻通透、生活情感散文的醇厚绵密、智性散文的剀切深微,以及山水散文的清醇健朗。尽管他的散文风格变化多样,但是又有着稳定而统一的"本调",即:深邃冷峻、清醇雅致。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神”,就是主题和立意,以及通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意境。一篇散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立意和意境。立意高远、新颖,可以使散文更具感染力;意境真切、优美,可以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更丰富的联想。所以阅读和创作散文,都首先应该着眼于它的立意和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三毛将自己的真性情奉献给读者。其散文不修饰、不夸张、自在如意,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念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十七年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游记体散文数量巨大,并且呈现出了与以往皆为不同的文化审美特征。在整个十七年的散文发展史中,游记体散文的边界从混沌走向具体,并且在1956年“双百”方针的直接影响下呈现出多样的特征。这种特征逐渐被纳入“国家抒情体制”的统一建构当中,最后走向单纯的“政治山水”抒情。这一嬗递的复杂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