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欢林  刘祝龙  李檬 《时代经贸》2012,(14):163-163
本文简述了河西地区的生态现状,分析了河西地区生态危机的原因,提出了低碳经济作为解决河西地区生态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介绍了低碳经济对于河西地区生态保护的意义。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河西地区低碳经济推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古代敦煌地区的边民张和平上古时期,河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交汇之处,在这里,众多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且各民族之间角逐纷争频繁。故大多数时间这里的居民都是处于流徙移动的状态。汉朝占据河西以前,这种流徙移动常常又是通过武力征眼实现的,具有...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丝绸古道上历史遗存最集中、最丰富的一个地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对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如何结合地域特色得以开发,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逐步打破由资源所有者和所在地组织开发的格局,纳入全国、全省"红色旅游"发展和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外国风电制造业的现状和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的现状;阐述了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及其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5.
河西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是怎样的相互关系?基于河西地区五市1999—2014年的数据,计算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并构建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量回归方程研究甘肃河西地区的产业结构之高级化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通过计量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甘肃河西地区,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是不稳定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关联较强,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促使产业结构持续高级化,然而经济增长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助推没有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经济增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河西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均衡,为探讨其经济差异问题,以县域为研究单位,运用泰尔指数和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和县域经济综合差异。结果表明:1998~2013年河西地区县域经济总差异、区间差异与区内差异都呈现出倒"U"型演变特征,区域间差异是县域经济总差异的主要贡献力量;20个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实力、动力和活力三方面,且具有西部高于东部、工矿区和牧区高于农区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水,是维系绿洲的生命线。然而,记者近日行程1万多公里,从沙尘暴源头的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经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河西走廊,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南疆地区。一路采访发现,在生态最脆弱的西北风沙区,日益凸现的“水荒”正在加剧着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消失的罗布泊到被流沙侵蚀的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作为陆地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受人瞩目,近些年人们对该地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异常突出,生态形势严峻.本篇论文从加速生态建设角度出发,分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农牧地域分异与农牧耦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耦合存在两种基本耦合类型:一是特定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中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内部耦合;二是不同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之间的农牧空间耦合。在对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现状结构和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对农牧空间耦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六安市城市规划方针,六安市大致可分为河西新区、城东、城南和城北,其中城东和城南区域已得到充分开发,作为毗邻六安第一大悠长美丽的河—淠河的河西新区将成为六安市重点开发对象。介绍关于六安市河西房地产开发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房地产开发的相关概念,六安市城东、城南和城北的房地产开发现状,对比出河西新区的房地产开发状态—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条件、环境条件以及目前入驻河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后通过对六安市河西房地产开发的整体基础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运用SWOT分析方法(即自我诊断法)对河西的房地产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其内部因素—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外部因素—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全面系统地规划整个河西区域的开发,使之能够与城市的其他区域共同和谐、科学地发展,有利于实现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促进六安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同时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河西走廊湿地开发中水资源利用现状入手,找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依据地区资源、生态及环境特点保护天然植被和水源等对策。促进湿地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河西走廊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甘肃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软件,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后发现:甘肃省各县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趋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1999—2008年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中心,位于肃南县并向西北移动;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位于河西地区;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甘肃省各县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1999—200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和相对发展率表明,河西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竞争力是处于工业化中期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标志。因此,正确评价一个地区的工业竞争力,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发现优势,找出差距,提出对策,对促进地区工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2000年与2004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9个:省份的工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创新力、规模产出实力、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开拓力和产出效率等5个方面。为缩小差距,各地区都应从这五个方面提升工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京津唐、珠江三角洲、沈(阳)哈(尔滨)、湖北以武汉为中心的沿江带、四川盆地、河西走廊6个地区建立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再建6个国家级高新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河西走廊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文章认为,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推动河西五市对丝绸之路文化的联合保护和整体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河西走廊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文化生产、文化消费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对于推动河西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通过文化繁荣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甘肃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入手,阐述甘肃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重点,并就加快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魏后凯 《经济纵横》1997,(4):4-9,63
我国地区工业增长质量评价□魏后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工业的增长不仅表现为增长速度的不平衡。而且其增长质量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地区工业增长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业加工层次、增值程度、投入产出效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一、工业发展层次工业发展层次的...  相似文献   

17.
大西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重点开发地区,选择最佳的开发线路并积极开拓之,无疑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大西北的开发线路应是“水系”形的,即在关中平原,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河湟河谷等地区兴建工业,使这些地区联缀起来形成一个工  相似文献   

18.
李延风 《新经济》2004,(10):56-60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在竞争剧烈的中外品牌手机上,却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乃至今年河东明年河西。在尽领风骚了两年后,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能从2003年的54.1%;下滑至今年的48.1%。表面看来问题好象不太严重,但库存的猛增、个别著名品牌的衰落、以及没有核心技术的痼疾未除都预示了国产手机将步入艰难。  相似文献   

19.
郭德明  李萍 《经济论坛》1998,(21):13-13
、地区工业结构趋同化及其危害我国工业中普遍存在着生产集中度低、专业化分工不发达、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等不合理现象,地区(省、市、区)工业结构趋同化日渐加剧。1.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工业结构相似率极高,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两型社会"发展的新路子,2007年底长沙市委研究决定扩大岳麓区的版图,并将它打造成一个先导区,由点到面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这个战略被命名为"大河西战略"。大河西战略实施至今,对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也给湖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