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河西走廊湿地开发中水资源利用现状入手,找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依据地区资源、生态及环境特点保护天然植被和水源等对策。促进湿地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河西走廊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基于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5个维度选取27个评价指标构建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使用综合指数法对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根据"因子贡献度""偏离度""约束度"来判断制约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6年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0.738 0,达到初步实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约束度分别为17.26%、13.09%、9.81%、6.58%、3.28%;其中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水平为主要障碍因子,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推进农膜的回收利用,减轻农村面源污染程度,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加大有机化肥的推广力度。并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相矛盾,又相协调.本文依据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经济背景,客观地评价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双赢技术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外国风电制造业的现状和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的现状;阐述了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及其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双赢技术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相矛盾,又相协调,依据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经济背景,客观地评价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双赢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关系着人类的福祉与未来,对生态环境进行测度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了甘肃省生态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1—2014年甘肃省五大生态特征区(陇中、河西走廊、陇东、陇南和甘南)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对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评价结果显示陇东、陇南的生态环境等级一直保持为优级,河西、甘南和陇中的生态环境等级为差级,但2014年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析生态环境及生态地域民居现状,追溯基础生态用材与建筑之间的来源联系,正确认识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地域建筑之间的起始因果;通过大量地域生态建筑元素的溯源,认知创新与转变之间存在的合理化因素,转变河西本土建筑设计符号语言的创新契机。  相似文献   

9.
水,是维系绿洲的生命线。然而,记者近日行程1万多公里,从沙尘暴源头的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经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河西走廊,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南疆地区。一路采访发现,在生态最脆弱的西北风沙区,日益凸现的“水荒”正在加剧着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消失的罗布泊到被流沙侵蚀的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走廊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文章认为,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推动河西五市对丝绸之路文化的联合保护和整体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河西走廊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文化生产、文化消费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对于推动河西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通过文化繁荣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甘肃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入手,阐述甘肃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重点,并就加快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丝绸古道上历史遗存最集中、最丰富的一个地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对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如何结合地域特色得以开发,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逐步打破由资源所有者和所在地组织开发的格局,纳入全国、全省"红色旅游"发展和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2.
环京津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京津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桎梏.渤海生态环境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水资源严重缺乏,水污染严重,人口密度过高,生态环境脆弱.为保障京津两市的生态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环京津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建设工程,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从河西走廊发展生态体育的理论依据入手,深入分析发展生态体育产业的价值。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发展生态体育产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转变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发展,开拓全民健身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及开发和利用民俗传统体育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秋洪 《经济》2005,(6):104-107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但在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方面,河西走廊目前从总体上来说仍缺少强有力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地和清水走廊.徐州在江苏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中,居于重要区位,也肩负着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如何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  相似文献   

16.
王礼茂 《经济地理》1996,16(1):14-16,8
甘肃河西地区工业结构特征及调整思路王礼茂(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河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指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即东起乌鞘岭,西止星星岭,南依祁连山,北连荒漠的东西狭长地带,行政区划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果。文章论述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证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指出发展生态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区位优势及其区域开发战略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宏 《经济地理》1994,14(4):35-38
河西走廊亦称甘肃走廊,自古就是连接西域与内地的咽喉要道。走廊内资源丰富,绿洲广布,是甘肃省的重要粮仓和我国的原材料基地。特别是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全面启动与我国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实施,其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加快河西走廊开发,优化走廊经济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测量模型,测算出2009—2014年甘肃省及14个市(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对比分析区域间和区域内耦合协调的动态过程和空间分布差异性。预测2015—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从长时间尺度看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步上升,耦合协调度空间布局呈现出由河西走廊向陇东南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种原因,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制约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试图从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出发,重点探讨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对策,旨在对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合理性建议,推动西部生态建设,以适应新一轮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