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利用外资办钢铁势在必行建国以来,我国钢产量已由1949年19万吨,发展到1986年5190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四化建设的需要.目前每年不得不进口2000万吨左右的钢材,消耗大量的外汇.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十几年,平均每年都要进口2000万吨左右的钢材,约花去外汇60亿美元.按15年累计,仅进口钢材一项,就花费近千亿美元的外汇.而实际上,我国钢材需求缺口还会更大.因为钢材的需求预测是按过去的钢材实际消耗量作基础,而过去钢材市场基本上是属  相似文献   

2.
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国家计委有关人士预测1996年钢材供求趋于平衡据国家计委有关人士预测,1996年国内钢材需求量为1.02亿吨左右,国内钢材产量8300万吨,加上净进口钢材1000万吨以及再利用国内社会库存约900万吨,可以实现钢材资源总量基本平衡。1996年...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我国化肥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明显下降,供销社农资系统库存有所增加,化肥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全年化肥需求总量为5100万吨左右,较去年增长5.6%,全年产量预计达到470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长6.5%,加上每年必须进口的600万吨左右的磷肥和钾肥等,全年资源总量比较充足,其中春耕期间化肥供求在总量上大致平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钢铁工业经过建国以来3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产品数量、品种、质量方面,主要产品和原料、辅助材料综合配套方面,都已有了雄厚的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但现有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对钢铁产品在数量、品种、质量方面的需求,每年仍需进口钢材近2000万吨。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国内钢材需要量约为9000万吨,加上铸钢约相当于1.1亿吨钢。考虑保持一定进口量以调剂品种,国内需产钢1亿吨。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确实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本文仅就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钢铁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的一些方针性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 改革十年来,特别是从1983年起,我国钢铁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钢产量连续6年递增300万吨,平均年递增速度为8.08%;钢材质量进一步提高,1988年,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钢材已达1300万吨;钢材品种也得到进一步改善,1988年板管比达到36%。但是,由于经济的过热发展及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对钢材等原材料和能源、交通运输的需求膨胀,钢铁企业虽努力增产,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均占有钢50多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钢材进口大国,大量净进口是我国钢铁工业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以“十五”期间为例,5年间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34亿吨,如按94%的成材率计算,折合粗钢共计为16789万吨;5年间累计出口钢材5190万吨,累计出口钢坯1864万吨,成材率同样按94%计算,折合成粗钢共计为7504万吨,进出口相抵后5年中净进口9250万吨,每年平均净进口1850万吨。特别是2003年我国净进口钢坯钢材资源量为3624.5万吨,是历史上进口钢材最多的年份。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分析1.必须正确认识生产能力过剩与有效产品供给不足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钢大国,但却是一个钢铁产品过剩和有效产品供给不足的国家。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在1998年全国钢材产量10508万吨中,螺纹钢、线材和中板等普通钢材品种产量总计约6400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60%以上,其中线材生产量2200万吨、中板生产量1260万吨、螺纹钢和小型材生产量约2800万吨,而实际需求只有5000万吨左右,产品大量积压,市场过剩严重;而一些高档次、生产难度大的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如高牌号的硬线、薄板、镀锌板和镀锡板、石油管…  相似文献   

8.
一、钢铁行业的现状全国钢产量自1996年突破1亿吨以来,连续3年年产量保持在1亿吨以上,加上从国外进口,每年新增钢材也在1亿吨以上,由于需求不足,钢材严重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价格持续下降,到1998年底全国钢材积压达700多万吨。企业为了有效推销产品,降低库存,维持简单再生产,只有降低产品销售价格,造成价格接近制造成本,有的甚至低于制造成本,形成了企业之间恶性竟争,企业经济效益也急剧下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家冶金局于1999年初,对企业下达了限产提价的指导性意见,要求企业在努力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钢产量压缩10%…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钢铁工业起着重大的作用,1984~1987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钢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因此,尽管同时期的钢产量快速增长,中国每年都不得不进口1000万吨以上的钢材,其中1985年的钢材进口量高达2000万吨左右。这样大量地进口钢材是中国国民经济一个沉重的负担。为了今后制订钢铁工业建设和钢铁生产的计划,应先对2000年以前中国的钢需求量做一预测。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但圆珠笔笔头的笔尖钢这一核心材料却长期依赖进口,我国每年需要用每吨12万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特殊钢材(图1)。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历时5年攻关,由其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型材料成功应用于国内制笔厂家。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产品品种和质量结构。我国钢材产品从整体水平来看,在品种质量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在品种方面,主要是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板管带等产品的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30%提高到1996年的39%,但在实际消费中板管带材的比例为43%,相差4个百分点,如果按消费量计算差距更为明显。长线产品主要是中型材和小型材,其生产能力分别约为1400万吨和4400万吨,实际的消费量只有350万吨和2000万吨,远远超出了实际的需要。短线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12.
1993年第一季度日本钢材进口量比上季度减少13万吨,即下降10%,降至118万吨。1992年财政年度即4月至9月日本钢材进口量下降34%,降至272万吨,其中进口下降最多的是热轧带卷,下降40%,降至122万吨,而厚板进口也下降40%。1992年10月至12月普通钢材进口总量比1992年年周期下降27%,降  相似文献   

13.
一、武钢钢材市场营销现状分析1.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高附加值钢材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进口量比较大的特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高附加值钢材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反映出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以1997年与1995年相比,全社会钢材表观消费量从9784万吨增长到10561万吨,增长率为7.94%,武钢的生产量也从445万吨增长到484万吨,增长率为8.76%,武钢的钢材生产增长率高于全社会钢材消费的增长率。但是,武钢的高附加值钢材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但未增长,反而是逐年下降。如冷轧薄板下降2.26%…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钢铁企业21世纪初面临的新形势1.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预计到21世纪初钢材市场容量还将继续扩大,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1990~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包括建筑业、能源、交通、汽车、机电制造等,这些都是消耗钢材的大户。因此国内钢材消费一直增长很快。以90年代为例,1990年消费钢材5100万吨,1992年为7200万吨,1996年提高到10000万吨,6年内钢材消费量平均每年递增…  相似文献   

15.
应加快我国中型乙烯装置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己烯产量达到611.77万吨,比2002年增长13.01%.但仍不能满足围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乙烯下游产品的实际消费情况推算,2003年我同乙烯消费量已达到1600万吨,产量只及消费量的38%。因此,我国已烯缺口根大,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己烯下游产品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现有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化纤工业发展迅速,形成品种较为齐全,结构基本合理的完整工业体系,化纤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2000年化纤产量为694万吨,化纤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超过60%,化纤已取代棉花成为第一大纺织原料。自1998年起,中国化纤的产能、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 尽管中国化纤近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纺织市场的需求,我国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化纤及其原料。2000年进口化纤165万吨、合纤主要原料454万吨、人纤主要原料33万吨,因此我国化纤工业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纤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化纤产量从1960年1万吨(1970年10万吨,1980年45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69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2%左右,居世界第一位。化纤为纺织的发展、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为出口创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我们每年还要进口化纤原料130万吨,在进口纺织原料中占63%左右。作为一个纺织大国,我们不仅要在数量上,还要在性能、花色品种、用途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化纤工业要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5—10年的发展,到2005年,我们化纤产量要争取达到900万吨。 参考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发展趋势方面,首先我们要在差别化、功能性上下功夫。运用细旦、中孔、异型、复合、纳米等技术,通过物理形态、原料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比较快,钢产量已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钢产量仅为世界人均钢量的1/3.我国从1980年至今,钢产量增长2/3.今后10年如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3,则本世纪末我国钢产量将达1亿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拟定如下“发展目标二元矩阵表“进行论述之,祈望能获得校正.一、本世纪末发展目标预测1.钢材需求量增长1980年钢材需求量为3200万吨,其中自产2700万吨,进口500万吨.由于我国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销不对路,库存积压较多,再扣去少量出口,1980年实际钢材消耗量为2824万吨.我们将逐渐做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的成就和当前的困难 上海钢铁工业(以下简称上钢,指除宝钢和梅山以外的上海钢铁老企业)历来以发展快、品种多、质量好、效益高而著称于国内。刚解放的1940年,上海只生产钢4500吨,钢材1万吨。到1986年,已年产钢528.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2%仅次于鞍钢;商品钢材产量为46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1.6%,居全国的首位。目前钢的生产能力是500万吨,钢材生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化纤产量一直呈两位数增长,并一跃成为世界化纤第一生产大国。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化纤进口也保持了稳定增长,2000年我国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超过50%,2001年进口量达160多万吨,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生产和进口双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化纤出口量仅维持在每年10万吨左右,且比重还在逐渐下降;从全球范围看,化纤占全部纺织纤维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开始超过50%,2000年更是提高到57.2%,特别是中国化纤在纺织纤维中的比重更是接近60%,化纤在国内纤维加工量中的比重已超过全球比重。但从出口看,200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32.8亿美元,而化纤制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重仅占3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