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商》2015,(21)
构建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明确会计目标。目前,会计目标理论有两大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由于会计目标的定位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认为企业是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联合体",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会计目标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对会计目标定位发展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孟婷 《北方经贸》2014,(12):116-118
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中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会计目标定位向"决策有用观"转变的现实选择与发展对策是:决策有用观更符合我国的现实经济环境;决策有用并不排斥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坚持决策有用观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张敏 《商业会计》2008,(9):49-50
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与我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及其需求,并且认为,我国目前的会计目标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决策有用观"为辅。  相似文献   

4.
刘伟伟 《商》2014,(35):138-138
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制定及相关会计实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介绍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论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我国需要以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作为重点,当然也应该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方面考虑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5.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然而,经济主体的性质不同,其会计目标的选择也就会有所差别.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目标所处的经济环境,并对会计目标的两大理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会计目标含义的再认识,以及目前在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来对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操作的重要导向,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代表性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的会计目标重新审视,认为"受托责任观"应该是当前主要的会计目标,但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未来"决策有用观"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谢易颖  方宇 《现代商业》2012,(20):256-257
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然而对会计目标应该是什么学术界争议颇多,目前有委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本文将从经济学研究的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会计目标产生分歧的原因,提出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定位为不同的会计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把会计目标作为了财务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很多学者也把会计目标作为了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目前关于会计目标的定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认为目前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以"决策有用观"为辅,将从环境因素对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基础,正确认知这一概念十分重要。当前财务报告目标主要有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对财务报告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财务报告目标相互影响。最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霍杰 《北方经贸》2014,(9):144-144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2.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3.
霍杰 《北方经贸》2014,(8):154-154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4.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的信息系统,它的存在必须服务于一定的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实际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伴随着股份公司制度和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强调对"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应运而生,并得到会计界的普遍认同。本文就以决策有用观目标为起点,研究财务会计如何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探讨决策有用观及如何加强企业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朱连生 《商场现代化》2005,(29):169-170
从企业契约理论的研究视角来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对会计系统目标的定位,实质上是对企业契约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方面的认识,单独一种观点不足以概括其全貌.受托责任观反映了契约管理的目标,而决策有用观反映了契约交易与流动的目标,二者统一于契约效率目标.这是会计目标定位的"科学"之所在.然而,现实中由于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使得会计目标定位所显现的不同偏好,恰好反映了会计目标定位之"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基本内容及会计目标的阐述,提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目标应定位于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17.
对会计目标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目标是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既是连接外部和会计系统的关键,也是构建会计的导向。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将会计目标地位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顺应新准则条件下,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我国目前的会计目标应该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行。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比重的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不断拓宽,在不久的将来决策有用观的主导地位必然随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与完善而确立。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9.
会计目标是会计学上一个最基本、原始的概念,是贯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条主线,并贯穿于会计学的始终。同时,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准则制定以及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有什么样的会计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和会计报表。在现代会计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会计目标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会计界逐渐形成了两种关于会计目标的主要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后,关于会计目标的讨论常围绕着此两种观点展开。本文运用主观与客观,可论性与现实性的基本原理论证了财务会计目标作为开展财务会计活动的前提条件和评价财务会计活动成败优劣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目标观下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冲突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两种会计目标观及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定义的变化,论述了两种会计目标观变迁引发的会计信息质量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冲突与均衡。最后就如何实现我国新准则中提出的双重会计目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