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博 《经济经纬》2002,(1):82-85
从大陆、香港、台湾地区跨地区上市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入手,系统地阐述和讨论了两岸三地跨地区上市的具体途径以及跨地区上市的现实意义,最后笔者引入了大中华股市的概念,并就大中华股市的内涵,历史机遇以及现实意义作了详细论述和理性展望。  相似文献   

2.
郄永忠 《经济导刊》2006,(12):17-17
在2005年中国大陆股市跌至低谷之后,于2006年迎来了好年景,涨幅超过50%,是世界上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上海和深圳的股市面向中国国内投资者开放,挂牌上市的股票大多数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这与香港等更加成熟的国际化股市不一样。过去,由于根深蒂固的结构缺陷,中国股市受到了  相似文献   

3.
地产企业的上市重组,不仅被股市投资者关注,而且也被房市投资者关注。还没有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上市首次发行融资,已经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施增发再融资。就投资者而言,重组是股市投资的利好;就地产企业而言,重组是为了把资产卖个好价钱,实现最大限度的多融资。可以说,在地产企业通过重组而进行价值重新估值这一点上,地产企业与投资者不谋而合。也正是这种"不谋而合",推动了地产上市公司的过度、过高估值。而这种过度、过高估值,不仅加大了股市地产板块的投资风险,而且加大了房市的投资风险,其所诱发的"股市房市双重风险"一旦扩散,极易拖累商业银行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吴昊  王智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16-119
采用DCC-MVGARCH模型对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之间的大陆、香港和台湾三个地区的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动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大陆与香港、台湾股市之间的联动性均呈现增强的趋势,但大陆与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高于大陆与台湾股市之间的联动性;香港与台湾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虽然没有呈现增强的趋势,但其相关程度较高,且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开辟第二板市场对香港的意义第一个意义,加强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亚洲有些地方已经开辟了为中小企业上市的股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香港自己不开辟第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场所,那么,资金就不会流向香港,而是流向其它国家的城市。所以,香港必须...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香港证监会人士直接推动的在香港开辟“二板市场”的计划已在最近获得批准。目前正在组建工作小组。所谓“二板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像香港的联交所以及大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展交易的股市被称为“主板市场”,比在主板市场上市条...  相似文献   

7.
畅言 《资本市场》2007,(9):40-44,46
根据清科集团所属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在2007年二季度有21支中国概念新股在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香港主板等海外市场上市,融资总量为114.95亿美元。在境内股市,则有22家企业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总量为89.72亿美元。合计融资总额计204.67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李琳 《经济导刊》2006,(10):82-84
7月15日,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海外公司和中小型美国公司正式执行(年销售收入在5亿美元以下的企业,可以再推迟一年。被认定未达到该法案要求的公司,将受到严重处罚,包括高额罚款,以及公司管理层个人的刑事责任追究。在赴美上市门槛被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特别是IT企业开始放下纳斯达克情结,转向香港创业板和新加坡创业板上市。与此同时,原来不受关注的伦敦、法兰克福、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和大阪股市开始受到国内企业的青睐,其中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以100倍市盈率让  相似文献   

9.
张莉 《经济师》2007,(7):85-86
文章主要介绍境内企业到香港上市,对提升企业法人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估值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境内企业到香港上市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21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发布。业内人士指出,最快今年6月最迟到今年底,创业板将正式登陆中国股市。尽管创业板推出的具体时问尚未明确,但我省的民营企业纷纷对其寄予厚望。谈到创业板上市,浙江圣为纸业有限公司杭州公司总经理罗新彦说:“我们一直在关注,上市进程已经开始。”如果圣为纸业上市成功,将成为我省首个传统服务行业的上市企业。  相似文献   

11.
程庆生 《经济论坛》2008,(6):122-124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0618)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开创了境内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集资上市的先河.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146家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H股,其中又有51家企业在A股市场发行股票成为A、H股双重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陈燕  陈晓宇 《经济论坛》2005,(21):118-120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的热点,受到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目前民企海外上市的情况看,选择香港市场居多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尽管美国和新加坡也是民企海外上市的两个主要上市目的地,但从规模上与香港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选择了在香港上市的境内民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球高效而具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天堂。新加坡股票市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为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大约35%的上市企业来自海外。截止到2005年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15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占231家海外上市公司的68%,可见中国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海外公司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 前 ,我国证券市场仅有四家股份制银行上市公司 ,相对于千余家境内其他上市公司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然而 ,在海外证券市场 ,银行上市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入世之后的大背景下 ,国有独资银行的上市日程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一 )如何看待国有独资银行上市的主要障碍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两大亟待关注的隐患和难题。首先 ,国有独资银行上市将会使银行业的风险演绎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使金融市场的部分非系统风险转化成系统风险 ,进而增加整个国民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业务的银行正式与资本市场对接 ,由此可能形成一个“风险共振”的局面。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和一般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显著的外部性差异。随着股价的波动 ,国有独资银行的自有资本会随之增减 ,从而引起放款能力的改变 ,进一步影响股价波动。若股市景气 ,银行股价上涨 ,银行自有资本增加 ,同时在股市乐观情绪的鼓舞下 ,银行会扩大直接放款规模 ,或者通过股票质押贷款的形式 ,增加股市资金供给 ,更加刺激股市的增长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 ,银行自有资本骤降 ,放款意愿也会随之下降 ,造成整个社会的银根不足 ,加剧股市持续萧条的态势。当前...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内地,两岸应该是可以相互挂牌上市的。现在,台湾交易所已经吸收了大陆的一些企业去上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理论来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的危机传染路径问题。在研究中采用t-GARCH (1,1)模型拟合各个金融市场的股指日收益率,以条件Copula分析两次危机下中国大陆股市与美国股市、英国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香港股市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股票市场将危机传染到香港股票市场,再由香港股票市场传染其他亚洲股票市场。而在欧债危机期间英国股票市场分别直接传染美国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再通过香港股票市场对其他亚洲股票市场传染。两次危机下香港股票市场均是亚洲股票市场受到危机传染的媒介,因此我国在制定防范金融危机传染政策时应考虑对香港股票市场的控制,在传播层面上控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传染,减少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海外上市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将海外上市作为其融资的主要目标,大部分的企业把上市的目标市场集中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等资本市场.然而究竟选择哪个市场上市才能使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为今后的持续融资作好准备?这一直是众多公司所关注的问题.以下,我们将从美国、香港和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状况和上市要求等方面来剖析各国IPO市场的差别,为中国公司海外IPO的市场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古旻 《经济论坛》2001,(1):16-18
2000年12月,我国香港的二板市场——“创业板”经过长期酝酿后也正式启动了,初一亮相即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大陆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对赴香港创业板上市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同时,希望在大陆设立二板市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一股发展证券二板市场的热潮开始在神州大地涌动。在此影响下,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将于今年底在深圳建立大陆的二板市场。毫无疑问,大陆证券二板市场的设立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新兴企业尤其是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整个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台湾和香港在金融业务的互动一直密切,约有七十只福建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不少企业都是香港投资者熟悉的,例如紫金矿业,和一些消费板块企业,中国利郎,361度,特步国际,安踏体育等等,厦门港务更是三通概念的地标股。台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也有数家是以福建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2014,(10):74-90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而香港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对投资有大中华地区业务之公司特别感兴趣。在不久的未来,内地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云集香港这个"本土国际市场",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在香港挂牌上市的各类企业。故拥有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业务的企业大都选择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而来港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