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过去,人们对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的宗族因素带有某种程度的"假想"成分,即将宗族想象成了"强大的敌人"。然而,从观察到的事实看,在村委会选举中县乡政府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与强大的政府行为相比,宗族的影响十分微弱。而且,村委会选举越是公平、公正、公开,选民的选择取向就越是理性化,越能跳出宗族血缘的视野来选择自己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2.
"双过半"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关键程序,但随着村民流动日益加剧,它越来越难以实现。选举保有村社共同体并强化其治理的功能也日益丧失。本文论述了选举与村社共同体的关系、村民流动对村社共同体性质的影响以及选举的双重功能,提出村委会选举具有共同体优先旨向,并据此提出了走出"双过半"困局的村委会选举制度设计方向:将两个过半的分母统一设定为登记选民全体;因村而异设定参加投票人数标准和当选所需赞成票数标准,参加投票选民数量应尽量接近选民全体而非仅仅过半,赞成票数则不一定要超过选民全体的一半;同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标准因村而宜。这些措施也有利于使村委会选举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保持协同,共同推动新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雷弢 《中国改革》2007,(8):37-39
雷弢先生领导的北京选民参与行为课题组,自1993年起,一直跟踪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通过对四届人大代表选举中选民参与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课题组认为:中等收入选民是推动人大选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 ,但在村委会选举中 ,村民的这一权利却常常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种侵害行为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特定的产生原因。我国现行法律对违法行政行为侵害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规定极不完善 ,应尽快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现状,指出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尚存具体规定比较笼统、缺乏详细性和选举争议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缺陷。完善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需要进一步细化选举程序,完善选民资格标准,增加对候选人资格的限制性规定,完善选举争议的解决制度和加大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的有关地方立法中规定,乡镇党委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应当根据考察和民意测验的情况,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建议的意见,并且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向村民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说明。在实际操作上,乡镇党委以直接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建议人选名单的形式影响村委会选举。通过地方立法赋予乡镇党委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建议权,这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一个新的制度安排。如何保证在村级选举中党组织建议权的行使同村民民主选举权利的协调一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及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根据工作中积累的大量材料,对20年来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与实践进行了宏观研究.在描述选举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制度的特点.指出它是我国推进民主化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核心,我国农村基层自治选举机制中存在的矛盾是基层民主实践的矛盾,直接影响了村民民主自治的有效实现;村委会选举质量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政权的巩固,也是实现依法治国和基层民主的重要条件。村委会选举实施30多年来,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引起全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对于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农村基层自治中多元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乡镇府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和选举主体村民政治冷漠的矛盾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农村基层自治选举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村委会选举中的村民选举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村民权利,是村民自治权的内容之一,应纳入宪法学的研究领域。村民选举权具有基本性、法定性、政治性和自治性特征,在适用法律、享有主体、权利内容、行使方式和救济方式上都与公民选举权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选举权,有其特定的权利范围,其内容包括确认权、提名权、被选举权、投票权、救济权、罢免权和知情权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村民选举权的享有、限制与剥夺做出了规定,但相关规定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村委会选举,明确了贿选、妨害选举等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1.
潘义勇 《南方农村》2013,29(5):33-36
本文提出和分析村委会权力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理不顺的问题表现;主要是:村民自治组织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关系理不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理不顺,村委会权力与外部权力关系理不顺;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机制;阐述如何完善村民自治的组织体制的权力结构改革与重组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村民自治是社会和国家适度分离与互动的体现,村民自治高举着民主和法治两面大旗,村民自治是基层自治权直接行使、间接行使与委托行使的结合,村民自治受到现实经济状况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and-related resettlement and integration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in small town 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ffected villagers, focusing on their socio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lif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discourse on rural-urban societal differences,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and resource redistribution, it examines the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rural villagers’ transformation under land-related local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and articulates affected villagers’ viewpoints regarding compensation, resettlement, and integration. By the case of three small towns in metropolitan Xi’an, the paper discuss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and occupations, household earnings, income compositions, home-workplace commuting patterns and modes,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nd attitudes towards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ttlement. The study calls for villager-centered hybrid governance for humanist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resettlement communities in small town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贺雪峰  董磊明 《中国农史》2005,24(4):97-108
本文以安徽小井村的调查为例,讨论了作为一个认同和行动单位的村民组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文章认为,当前中国不同区域农村,农民的认同和行动单位往往有很大差异,这种认同和行动单位的差异,是造成村治状况差异的基本方面。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构成了理解乡村治理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村委会行为倾向考察与分析——以鲁东南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职责的重心在于村庄自治性事务,服务于村庄、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是其核心功能.然而,个案考察显示,村委会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具有严重的选择性、自利性倾向,背离了自身职责与功能.其原因在于村民自治中决策、管理与监督环节民主建设滞后、村民自治物质基础薄弱、基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我国法律和地方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实际操,作过程将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划分为不同层次的五种选举模式:普遍模式、无候选人选举模式、整体提名模式、定位选举模式与组合竞选模式。本文在考察分析各种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选举模式各自的合法性及其特征、优缺点等,并在最后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围绕外嫁女的村民资格,产生了很多冲突,有的甚至诉诸司法程序。在冲突中,维权的外嫁女,与以村委会为代表的其他村民,分别依据不同的规则系统为自己辩护,即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与乡村社会的父系传统。前者源于现代工业文明,后者源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它们的并存,型塑了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