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房地产业利用海外基金的发展现状 海外基金正在加快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步伐,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后。2006年海外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地产项目达50个,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海外基金在中国投资的主要房地产项目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占据了绝大多数,分别为18项和23项,占项目数量的36%和46%,可见海外基金在试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过程中非常谨慎地选择了投资环境相对最好、风险相对最小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外资掘金烂尾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以遏制过热的房地产投资,为外资逐鹿中国房地产市场铺下了“红地毯”。近期来中国寻找房地产投资机会的主要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基金,一批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资机构纷纷活跃在烂尾楼市场。而外资之所以钟情“烂尾楼”市场,是因为烂尾楼交易及开发速度快,适合基金快进快出。事实上,近两年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烂尾楼收购市场,早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基金和投资银行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林华 《沪港经济》2006,(3):16-17
普华永道最新报告指出,未来两至三年内,海外投资者将斥资150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而投资中国银行业中的不良房地产项目,则一直是众多海外基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国际扫描     
《中国经贸》2014,(17):7-9
中国投资者瞄准海外房地产市场 中国驻马来西亚经商参处消息,据《星报》援引路透社日前报道,总部位于美国的房地产及资本管理公司--仲量联行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在海外房地产市场的总投资额达54亿美元,其中商业性投资40亿美元。机构投资者投资增长17%,其中住宅项目投资飙升84%。伦敦成为中国机构投资者最青睐的房产投资目的地,总投资额达23亿美元;旧金山和芝加哥紧随其后,投资额分别为5.48亿美元合3.65亿美元;悉尼名列第四。仲量联行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保险公司仍然是最活跃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金融政策的调整,中国房地产行业遇到了严峻的融资瓶颈考验。根据国际房地产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推进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发展房地产融资市场化将是健康的发展方向。自1997年以来,中国国内的闲置资金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缺乏有效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同时,海外房地产基金纷纷调低在中国的投资风险率,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特别是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更加导致了海外基金进入的积极性高涨。  相似文献   

6.
徐博 《沪港经济》2004,(8):24-26
今年4月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和资金的紧缩政策。就在市场和业界谨慎观望之际,总部设在香港的跨国公司——东方海外,不仅将自己最新的“东方曼哈顿III”推向了楼市,而且,又买下了两块土地:一块是在上海卢湾区,另一块在临近上海的江苏省。 日前,记者专程走访了东方海外房产集团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张永顺,很想知道这位从仲量联行到戴德梁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开始,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始陆续掀起一股海外上市的浪潮,一时间,房地产企业言必称“海外上市”.2004年以来,合生创展、上海置业以及上海复地等房地产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成功,更加激发了国内房地产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情,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表示要在2006年推行新的海外上市计划,新一轮房地产企业境外上市的序幕由此拉开.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有一段距离,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远赴海外上市,真的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至今,随着"央行121文件"和"土地公开招标"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家不断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仅使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自有资金门槛提高至35%以上,而且使房地产商感受到了近年来最严峻的资金寒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和融资工具,如机构投资者参与房地产投资,卖方阶段性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海外融资。而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本文在借鉴和参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现状,论证了我国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必要性,并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设立和运作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和构想。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规模大,开发周期长,经营风险大。房地产企业必须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市场的研判和预期,择优选择项目,准确把握项目的可行性,合理优化资本结构,管控好各项成本支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努力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金利润率最大化,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自有资金利润率的概念和意义,并结合房地产开发项目案例对影响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房地产企业如何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楼市调控加码和政策从紧引发了企业对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预期,这些都促成房企领衔的融资军团又开始扎堆海外。2013年5月8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共27家上市房企发债融资759亿元,已超2012全年25%。随着2012年下半年市场销售的回暖,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部分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更是融资动作频频,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渠道获取充足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1.
蔡晓斐 《特区经济》2005,(11):337-338
一、目前我国房产市场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产品种类较少,融资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只有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和房地产抵押贷款3种产品;房产企业筹集资金最传统的方法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者是“自有资金+机构投资人+银行贷款”,但这并不适合于房地产融资市场。  相似文献   

12.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土地与资金是企业生产及发展的最根本保障,而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关键性的生命线,土地的获取一直都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市场管理强度的不断提升,土地二级市场中招拍挂政策的实施及膨胀,使得原本就僧多粥少的土地市场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取得土地,必然会产生极高的资金流出及税负,因而采取将在建项目进行转让的方式来加快资金的回笼、降低投资的风险成为很多房地产企业的最新选择。本文就房地产企业在建项目转让的涉税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年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房地产发展年会——“房地产企业与国际资本对接”的圆桌论坛上,美林投资银行房地产投资副总裁邓伟、德意志银行房地产投资部中国负责人张虎跃、美国环球证券基金首席投资执行官丁大卫等国际资本的运作者们在对话中传递着一个信息,目前海外有超过百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正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虎视眈眈。国际资本尤其看好国内受到宏观调控影响的高档项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资金推动逐步向技术推动发展,房地产企业异地的多个项目开发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存在的发展模式,多项目管理增加了各项财务管理环节的复杂程度,作为保障企业运营的主要管理职能,财务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设计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多项目发展、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很多房地产企业得以高速发展,企业的运营规模、施工技术、盈利能力等,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但近些年来,由于各种限购限贷政策调控,房地产企业资金日趋紧张,再加上拿地及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如何适应多变的市场及政策环境,是目前房企业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控制,合理统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外资金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上海楼市综合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海外资金的大规模涌入,推高了上海房价,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房地产泡沫。海外资金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容乐观,很明显海外热钱拉高了了上海房价。“热钱”是以套利为目的的,不是有效资本,其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上获利后就会拂袖而去。房市的真正需求能否及时填补热钱撤走而造成的突如其来的真空,很值得认真思考。对此,本文提出了五项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资金流动性强、项目周期长、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及风险性高等特点,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建立起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和充分了解当前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目前我国的部分房地产企业中资金预算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对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能够进行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乔 《宁波通讯》2009,(7):12-13
一旦提到海外房地产基金,许多人往往立刻想到诸如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大牌企业,在国内一线城市从事大笔收购或是与一些国内明星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国内众多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很多时候可能只有自叹实力不够,无缘和海外房地产基金进行项目合作。  相似文献   

19.
李翘 《新财经》2002,(11):38-40
在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上,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规模的扩张与发展的企业已经成为最时髦的一件事情了.根据资料统计,沪深两市在2001年以来,新增房地产项目上市公司就达到了100多家,其中70多家是以房地产为主营项目.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疲软  新加坡媒体日前报道说,该国私人房地产价格将继续走低,短期内不可能复苏,但低档私人住宅市场仍会保持活跃。  报道援引房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新加坡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供应过剩、经济前景不乐观、组屋转售市场疲软、许多人面对裁员危机、企业界正纷纷进行并购活动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该国私房价格还会下降。虽然最近市场上有一些项目销售火爆,但房价不会出现如1999年的“V”字型回弹。  新加坡最近推出的几个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率。例如怡景轩,第一期的57个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