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上海改革》2003,(10):46-50
培育、发展民间组织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监的一项重大任务。民间组织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推进上海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的思路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优化“双重管理”;加强“分级管理”;不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自律发展机制;推行和加强民间组织党建工作,发挥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
封冠洪 《魅力中国》2011,(7):311-312
就宪法与宪政的关系而言,宪法是宪政的前提,究政则是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而离开了宪政,宪法则成了一纸空文。同时,在实施宪政中,在建设民主政治过程中,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宪法的内容。本文简要阐述了宪法和宪政的定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望有益于我国宪法的发展和宪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丽丽  左侠 《理论观察》2009,(5):112-1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行,我国农村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村庄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首先,农村民间组织改变了农村的治理格局,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推动了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其次,农村民间组织拓宽了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增强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最后,农村民间组织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秩序稳定,促进了和谐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任何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定基础上的。西方宪政制度的人性基础是人的善恶双重性:人性的罪恶与卑劣,使限制国家权力成为宪政的核心问题;人的神性与善性,使保障个人权利成为宪政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童晓莉 《黑河学刊》2014,(1):181-183,186
本文以民间组织发展现状调查为基础,对组织基本情况、内部治理、外部支持环境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民间组织登记门槛逐渐降低、资金需求度最高;内部治理方面,大多数组织都已建立基本组织架构、在信息披露与财务审计等方面也明显加强,但组织决策民主程度较低。外部支持环境方面,政府支持度较高、和媒体有一定程度互动,但组织之间交流和沟通较少,很少有组织获得过国际组织的资助。最后,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宪政的渐进之路似乎已经成为了知识界的共识。一方面,洒满二十世纪历史画卷的鲜血如此的触目惊心,这使得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在世纪末开始反思我们走过的崎岖不平的道路;另一方面,八十年代以后在知识界产生巨大共鸣的哈耶克理论又为宪政的渐进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自生自发、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排斥建构、和风细雨、水到渠成……这一切都成为了渐进党政最鲜明的注脚。本文通过对渐进宪政的分析,对宪政的渐进之路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齐海丽 《杭州研究》2009,(2):119-123
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从理论皈依看,多中心理论为农村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诉求中,农村组织的缺位使其参与更具迫切性。虽然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民间组织角色发挥的因素。因此,应该从政府的扶持与支援、农村民间组织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入手,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组织,保障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8.
城市治理与城市社会资本存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要实现城市良好治理,就要大力促进城市社会资本积累。为促进城市社会资本积累应做到:城市政府自身的优化;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培育城市居民主体、权利和参与意识;大力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覃东升  张强 《魅力中国》2011,(20):326-326
现代宪政国家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宪政理念起源古希腊,经历了西方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宪政理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并且取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1908年,中国清政府出台了第一部宪法性的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标志了中国宪政的起步。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但是,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很多学派的政治思想都体现着宪政理念,儒家思想就是其中的一学派。  相似文献   

10.
程蕊 《魅力中国》2013,(26):23-24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失败,反思宪政国家的生存土壤到底是什么,这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