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主权争端稍稍平息,日本又执意出台钓鱼岛"国有化"政策,刺激中国的神经,东亚国际关系持续紧张,美国高层频繁穿梭于此,其"重返亚太"战略受到进一步关注。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特征从奥巴马宣称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开始,美国即全力加大亚太投入,多向推进"重返亚太"战略。(一)美国"重返亚太"希望分享亚洲经济崛起成果,保持战略优势地位美国战略东移,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国国内经济复苏疲软,而新兴亚太经济体成为引领世界走出危机的希望,美国试图搭上亚太经济增长的快车,维持全球战略领先。于是,警惕被排除在亚洲一体化之外的美国在2009年11月宣布将加入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所以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的亚太战略部署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其中加强亚太地区联盟关系的塑造以及强化同亚太地区的互动尤为引人瞩目。美国积极构建美韩自由贸易协定(FTA)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可以被视为美国该战略调整的部分体现。美韩FTA的签订标志着美韩同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而其力促的TPP则可能将美国与亚太的联系和交往带入更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把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再平衡"战略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四个方面检视效果。在政治上,美国以经济措施为依托,推广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在经济上,美国主推的《泛太伙伴关系协议》(TPP)进展缓慢;在外交上,美国以东亚峰会等多边机制为平台直接插手亚太事务,希望做"话事人",却遭到中国的坚决拒绝;军事上有明显改变,美国强化与亚太国家之间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对新加坡、澳大利亚进行轮防驻兵,还和日本签署了新导弹防御系统协议。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日本的战略重心逐渐向东南亚转移,不断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在地区主导权和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日渐加剧以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日本就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介入南海争端,企图以此来牵制中国和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由此来看,探讨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制约因素以及未来走向问题,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具有颇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TPP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度关注TPP的发展,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战略分析层面,聚集于美国的亚太战略、日本TPP战略、亚太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方法上兼采传统方法、政治分析方法与经济分析实证方法。我国未来研究,应加强法律层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采用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针对现实问题提供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支持的制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不仅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常规油气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美国一直将中东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点。近年来,由于美国油气产量,尤其是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大幅增长,新能源开发迅速,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石油需求减缓甚至负增长,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显著下降,同时面对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兴起以及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美国国内要求摆脱中东事务的呼声高涨。在此背景下,美国中东政策是否会出现大的变化,本文将试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TPP协议的正式签署,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美国路径”亚太自由区(FTAAP)建设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这一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自由贸易协议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主动进行国内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同时全面参与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迎接TPP协议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美国主导TPP,制定重返亚太战略政策的背景下,通过讨论"一带一路"的内涵、战略意义,结合当下我国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了应对TPP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朝鲜半岛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以保持朝鲜半岛的适度紧张为前提,长期利用和控制日本、加强美韩同盟,从而保持其在东北亚的驻军,并以此为支柱大范围介入东北亚区域事务,力求主导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以牵制中国和俄罗斯,并构建以美国为主体的东北亚安全机制,从而确保其整个亚太安全战略的实施,进而为其全球战略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冷战结束后,由于逐渐认识到中国崛起可能对美利益甚至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美调整了对华政策,一方面继续推动对华交往、接触与合作,另一方面又加强遏制与防范。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内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准确把握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规律性特点,探索中美积极的交往模式,对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亚太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的美国历届政府致力于建立以本国为首的世界新秩序,但是如果说老布什政府碍于国家力量和克林顿政府专注于国家经济安全而对世界新秩序的实现手段有所谨慎的话,经过冷战后十年的调整与发展,小布什政府的对外行为则相对无所顾忌.但这种希望在国际体系硬实力分配暂时失衡并且缺乏对单极霸权的体系性制衡力量的背景下,依靠对绝对权力的追求来建立新的单极世界秩序的尝试在经过八年实践后遭到美国国内的普遍质疑.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即宣布其外交巧实力战略,表现出在自身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致力于维护美国霸权、重塑国际秩序的柔性外交姿态.巧实力战略的一个重点便是借助所谓同盟体系“重返亚太”,重组经济规范.美国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灵巧”调整对亚太局势、对中国发展以及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由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开始大踏步地实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构建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及区域的多元化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体系。文章从美国自由贸易战略格局入手,对其战略意义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该战略对中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认为中国应借鉴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经验,大力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相似文献   

13.
日前,低碳城市生态模拟国际研讨会暨生态模拟协会(ISEM)亚太分会2013年度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ISEM亚太分会首次面向生态环境模拟及应用领域举办的区域级别国际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世义等多位生态与环境领域国际著名学者、专家作特邀报告。会上,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向社会发布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反危机措施及效应进行评述,认为奥巴马"新政"的刺激计划以及反危机的国际合作阻止了美国经济持续下跌的势头,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新政"中对美国具有长远意义的内容是有关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战略,该战略若能实施,不仅能重振美国经济,还将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洲"战略以来,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全面"重返"亚洲。伴随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层层推进,该战略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也日益显现。美国的介入加大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确定性,在东亚大国间挑起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可以预见,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无疑会进一步增强美国因素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牵制力,减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向心力,东亚国家围绕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竞争也将增强。  相似文献   

16.
快递     
江泽民出席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举行的宴会时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4月10日在柏林出席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举行的宴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进入新世纪,中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加强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欢迎各国企业界到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在谈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江泽  相似文献   

17.
麦金德“心脏地带”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经过麦金德的三次论证后形成。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对美国的地缘战略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不仅给冷战时期的美国遏制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石,而且对冷战后的美国欧亚大陆地缘战略也带来了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TPP的P4协议到现今以美国为主导力量的TPP协议框架已经基本敲定。面对TPP大有不断扩容并有可能取代亚太其他国际经济贸易机制之势,国内学者们从政治、经济,以及国际政治现实等多角度进行探讨,对如何应对做出了策略建议,认为中国应该适时加入,适度加入或不加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经济持续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其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克林顿执政以后,提出了“国家出口战略”,将贸易提到了战略高度。本对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评述,并对美国商品的进、出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对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全面理解,指出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有着内在的合理性,是美国深化国际分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我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机电产业特别是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亚太区域内生产重新布局等促使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除对就业的贡献之外,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转型升级,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