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融电子化》2014,(2):24-34
2013年是金融业谋划发展转型的关键年。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下,我国金融业大胆革新,主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持续研究与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创新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总结过去,更有利于迎接未来。2013年,我国金融业在信息科技建设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金融电子化》杂志在“2012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评选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展望     
《金融电子化》2013,(3):15+6
2012年金融信息化在这一年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进展,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应用涌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金融业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规范有序的创新环境。为了更好地宣传金融信息化成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电子化》杂志社推出"2012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评选活动。此次评选,在人民银行相关领导指导下,各金融机构及行业内外的  相似文献   

3.
《金融电子化》2020,(1):21-45
2019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架构转型、技术升级、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信息化成果丰硕。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初选和复选两个阶段的专家评审,“2019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评审结果成功揭晓,分别是:(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2)中国工商银行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是我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哪些趋势和特点?本刊编辑部经过对各家金融机构的广泛调研,总结梳理出2014年金融信息化发展的7大趋势,围绕这些趋势,我们走访了业内权威的金融信息化专家,并特邀咨询公司IT专家从信息技术、业务和管理等条线,对2014年金融业信息化发展与变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入世看我国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在一片掌声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逐步开放的金融业将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金融信息化"经过科技部及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可行性论证,将很快进入启动阶段.金融信息化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未来5年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勾勒出发展蓝图,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金融业在5年内能否打好基础,真正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能力.金融信息化将带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并全面塑造新世纪的新金融.  相似文献   

6.
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全面推进粤港澳金融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经 《南方金融》2003,(12):8-11
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的CEPA协议将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既是我国经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金融生活的一件大事,它为粤港澳金融业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全面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开创区域金融发展新局面,促进"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建立和发展,应该是我们广东金融界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2014年是我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哪些趋势和特点?本刊编辑部经过对各家金融机构的广泛调研,总结梳理出2014年金融信息化发展的7大趋势,围绕这些趋势,我们走访了业内权威的金融信息化专家,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是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五年,是加速向现代化金融转型的五年,也是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金融业信息化为我国金融业平稳安全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是金融机构业务处理和展现的重要平台,是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有力工具.同时,金融业信息化积极服务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界金融管理史上在进入到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生了两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一个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解体,另一个是限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法律在众多国家被先后废止。自1933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金融分业管制以来,在金融业内部有关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以"为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服务"、"为央行履职延伸服务"为发展战略,以金融信息化研究所、《金融电子化》杂志和金融标准化服务中心为平台,针对人民银行和金融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着力开展研究、宣传和标准化工作,对推动人民银行和金融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央行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电脑》2008,(12):26-26
《中国金融电脑》自1989年2月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播金融科技信息,引领最新行业应用,及时报道金融信息化创新、应用、服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逐渐形成了专题、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商业智能、软件、网络等代表性内容板块,折射了中国金融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  相似文献   

12.
金融法治,就是依法治理金融,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金融行政管理行为、金融个体经营行为等一切金融活动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各种关系。自从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金融法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据有关资料统计,1995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金融法律6件,国务院发布和批准发布有关金融行政法规15件,中国人民银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授权,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金融规章等重要行政规章98件,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已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和法规为指导、以金融规章和司法解释为补充的金融法律体系框架,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已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金融电子化》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金融电子化》成长的10年,是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和发展不平凡的10 年。伴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成长,我国银行业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单机应用,从单机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普及,从电子化建设到信息化建设的过渡。金融业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我国银行业生存能力、竞争实力、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作为国家级科技期刊,《金融电子化》在我国金融业电子化发展中起到  相似文献   

14.
金融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化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面对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压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金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深度密不可分。根据统计,金融业95%的创新来自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分析与设计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并进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使创新金融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金融创新需要依靠大量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并能把握金融业发展脉搏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我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作为金融业走向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手段,金融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将是何种趋势,将在哪些重点领域进行建设与创新?处在转型期的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将如何开展?本期专题力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联、商业银行、咨询机构等单位领导、专家共同畅想"十...  相似文献   

16.
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国内金融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国内外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比较,可以得到我国金融信息化相对于国外的差距;通过深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将对制定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起到指导性作用,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吸收国外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我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金融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手段,金融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将是何种趋势,将在哪些重点领域进行建设与创新?处在转型期的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将如何开展?日前,记者与多位业内资深金融IT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贺力平 《金融博览》2012,(11):11-12
国务院于不久前批准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此次发布的金融业《规划》是从完善调控、优化布局、鼓励创新等方面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总规划中提及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细化表述。《规划》实施时间为2011~2015年,涉及金融改革多个方面。"主要目标"和"八大着力点"《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相似文献   

19.
佳节每从笑里过,壮心又傍新年来。2007年的钟声已经铿锵作响,《中国金融家》杂志对过去一年的中国金融业进行了盘点,在“一行三会”的支持下,遴选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各10件大事,用以纪念辉煌的2006年,并激励中国金融业在2007年再创辉煌。敬请读者与我们一同关注。  相似文献   

20.
周衡昌 《上海金融》2005,(11):76-77
本文通过对金融信息化与现代金融业的关系,金融信息化导致银行竞争方式的改变、经营服务形态的变化和对金融现代化进程的促进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阐明金融信息化促使了现代银行业发生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变革.我国银行业必须在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