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权益保障问题突出.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征用社会保险补偿机制,是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农村城镇化中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矛盾,必须深化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能够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矛盾,起到了城镇化道路的载体和推进器作用。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可提高集体对国家的谈判力,迫使国家政府官员不能在征收农民土地中随意侵犯农民利益。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一定非要通过征地方式使用农民土地,完全可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方式开发和使用农民土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土地权属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践中纠纷迭起,理论上争论纷纭。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弱化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当前各种改革思路具体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摆脱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立法上明确规定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体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设立村集体财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村民集体行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通过构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市场必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土地产权主体的利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平等的用途管制政策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在土地制度中,之所以规定任何单位搞建设必须申请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土地只有通过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才能出让,根本原因在于宪法中存在着城市土地国有制和公益性征地原则的二律背反。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问题,应适时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实现经营性建设用地动态管理,使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要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对于符合享受公租房条件的农民工,不能强迫无偿放弃原宅基地使用权。建议改变以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构想,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在农民(集体)之间流转。另外,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明显存在着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歧视,相关条款应修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土地的增加导致大量失地农民产生,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村集体所有权虚置等原因,土地价值被严重低估,农民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征地安置补偿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安徽省为例研究了问题产生的背景,说明征地安置补偿对于农民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引入一个四方博弈模型,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行征地制度失效的根本原因,讨论分析了现行征地安置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最后,对我国现行征地安置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立法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认识误区,导致从2004年持续到2006年的土地开发狂潮长涨不消,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征地补偿性质的偏离导致补偿费用过低;立法的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款比例不合理且太小,补偿款也不能完全及时到位;没有区别对待公益目的和纯商业目的的土地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模糊、主体虚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流转。因此,必须对《土地管理法》进行重大修改,只有如此,才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保障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是因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所致。并且,由于征地方面的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特别是征地过程中程序被虚置、被废弃现象的存在,使得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力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征收、征用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已成为趋势。征地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威胁到了被征地农民的各种社会权利和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征地拆迁制度不健全、对农户补偿不合理,各种类型的农民维权行为不断发生,呈现出集体化、非理性化、无效化的特点。针对现阶段被征地农民维权的无序和混乱,政府应当从加强农民法律素质教育,提供高效畅通的维权渠道,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鼓励被征地农民多渠道就业等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边界模糊的征地制度、不合理的土地增值分配以及膨胀极化的土地财政,严重地损害了农民权益,让城市化沦为空间的大跃进。现有的土地制度无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和市民化福利,没有让他们分享到城市化红利。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重新界定征地标准,缩减征地范围,先保障后征地,优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遏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冲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所存在的缺陷,既不利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也制约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深化改革。在现有法律支持下,坚持现行土地所有制、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确立产权代表、赋予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改变城市土地所有制结构是解决征地二律背反的可行途径,整个城乡的土地都应该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原则进行调整,国有土地也应该打破目前产责权利益不清的局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不完全的,需要还权赋能;增减挂钩不必通过国家征地的方式来实现;应将承包地和宅基地私有或强化其物权属性;城乡宅基地应同地同权同价;节省建设用地要着眼于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转移;同时还应科学确定土地适度规模的标准,并设立“耕地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中拆迁问题的法律缺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是伴随着大量近郊农村的拆迁与集体土地的征用进行的,而拆迁进程中存在的混乱与无序主要缘于我国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地方政府的错位。为此,应修改《土地管理法》,使集体土地产权真正归农村集体所有;应直接制定《征地拆迁法》,建立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制度和公开正当的征地拆迁程序,并予以政府合理的角色定位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被征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有利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然而,对于集体土地能否开发商品住宅还存在较大争议,且在已进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中较少涉及商品住宅开发项目,相关研究也缺乏对其收益分配和具体操作的深入探讨。本文对河南长垣、山西泽州、广西北流3个试点地区进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试验的分析发现:政府、集体和企业均可在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中实现利益增进,三者利益的契合是改革的创新动力;进行商品住宅开发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大都位于城市规划区外的乡(镇)驻地所在村或中心村,而规划建设区虽然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潜力最大的区域,但也是改革成本最大、收益平衡难度最大的区域,因而未成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试验的首选区位;试点地区通过制定差异化的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标准、捆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收取增值收益平衡再分配金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可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既符合改革的方向,也有现实的需求,并可通过适当的规制妥善解决利益平衡问题。《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扫除了制度障碍,但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受到政策导向不明、配套制度缺位、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基础条件不具备等的影响,实践进程停滞。建议尽快部署新一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并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作为试点的重点内容,鼓励试点地区将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的试验从城中村和城市规划区外逐步扩大到规划建设区、从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逐步扩大到新增集体建设用地,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相较于以往文献,本文在以下两方面做了拓展和深化:一是基于实践考察,从利益平衡角度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的改革动力机制、试验区位选择和收益分配调节,进而论证了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的现实可行性。二是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宅面临的现实困难,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基于试点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实践的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消除认识分歧、推进改革实践,并为稳妥推进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淮安经济开发区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并建立了被征地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土地出让增值共享机制,让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利益,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中存在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农民对补偿金数额不满意;公正、合理是制定补偿标准最需要考虑的因素;补偿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金归属问题令人担忧;补偿中的法规、政策等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化发展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是公共利益名誉掩盖下的政府利益本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计算方法背离市场基本价值规律.因此,要从五个方面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二是科学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三是增设集体土地产权出让制度;四是公开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程序信息;五是转变政府职能,依靠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行事.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是当前多发的一类典型争议.从土地征收补偿费用总体性质和各组成部分性质的界定着手,按照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确定和落实的程序,依次对纠纷的三个层面,即整体征收补偿纠纷、土地补偿费在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分配纠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间分配土地补偿费纠纷进行针对性分析,讨论法律救济的具体适用.着眼于实践当中的操作性要求,对土地征收补偿程序的立法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二元主体及其矛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主体问题,提出了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具有二元主体——国家和农民——的新观点,并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权主体二元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以国家征地制度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例,分析了国家和农民为了争夺农村土地发展权而引发的矛盾。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解决矛盾的简要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有现象,现行法律制度下“城中村”土地无法进入市场流通,不能享受与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价值。土地改造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内容。一般通过土地征收补偿实现改制,但土地征收因其自身缺陷,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城中村”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城中村”土地权属变更的思路。总结各地“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指出采用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的形式,是突破“城中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有益尝试。对于转制后的土地,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重新布局,对土地集中进行整理,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了农民对集体土地的经营和使用权。2002年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和使用权限。与此同时,国家还逐步完善了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办法和程序以及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土地制度变革在土地产权、政府征地安置补偿和土地流转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新的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还应进一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完善征地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二元制度格局造成了集体土地权利与国有土地权利上的巨大差异.按照物权法的权利平等保护原则,两者应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保障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的权利本身也是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客观现实需要.我国土地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主要从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着手,重点就是对现行集体土地制度进行改造,赋予集体土地更多的权利,保障集体土体与国有土地权利上的平等,赋予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的权利,完善集体土地的权利体系,保障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财产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