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祥 《财会月刊》2007,(9):74-76
本文针对股权分置改革进程中的股东利益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股改前非流通股股东与中小流通股股东利益间的对立及行为差异,并对股改中影响对价支付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股改年份中的上市公司区分为已完成股改和未进行股改两个子样本,引入"增长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并藉此考察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程度,利用双重差分法对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抑制中小股东利益受损局面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已完成股改的样本公司比未进行股改的样本公司的增长差距显著小,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有效抑制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的局面;股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4~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公司投资角度探讨股改成效,股改是否通过降低过度投资减少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结果表明,股改虽然没有降低两权分离度,但抑制了两权分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股改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在非国有控股的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28批上市公司股改启动后,两市股改公司的家数、市值双双逼近"七十"大关,股改年内完成已成定局.上证指数从2005年5月9日的1160点上升到2006年4月21目的1416点,上涨了256点,成交量逐渐放大,市场趋于活跃.至此,很多投资者和专家认为,股改给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带来了机遇,股改方案的实施,使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实现了"双赢",达到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切实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双重目的.事实是否如他们所说,财富效应凸显,流通股股东着实赚了一把.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和上证指数的走势两方面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第28批上市公司股改启动后,两市股改公司的家数、市值双双逼“近七十”大关,股改年内完成已成定局。上证指数从2005年5月9日的1160点上升到2006年4月21日的1416点,上涨了256点,成交量逐渐放大,市场趋于活跃。至此,很多投资者和专家认为,股改给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带来了机遇,股改方案的实施,使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实现“了双赢”,达到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切实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双重目的。事实是否如他们所说,财富效应凸显,流通股股东着实赚了一把。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和上证指数的走势两方面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驰宏锌锗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为案例,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将股改与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大股东通过将股改和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来操纵定向增发发行价格和利用低质资产认购股份,巩固了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获取了控制权收益,从而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另外,作为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所设计的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便地通过定向增发这一关联交易“谋求”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做股改呢?简单来说,股改就是企业的创立者革自己的命.把原来属于自己的权益让全体公司的员工来分享。股改带来最大的变化有二:第一是利益要大家一起分享,不再只是创始人和原始股东分享利益;第二是既然分享了权益,那就要给机会人家说话。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实行增发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股改前的增发存在财富转移效应,非流通股股东侵占流通股股东权益,非流通股份占比与增发后市场累积异常收益率存在负相关;股改后增发财富转移是老股东的财富向新股东发生转移,并且增发价格的折扣率越高,老股东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9.
“对价”是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经济本质而言,股权分置实质上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利益上的分置。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则是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本质上是一个对价支付方案。目前全面股改已经展开,上市公司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和具体实践确定可行的对价方案,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和股改的顺利进行。从总体上说,我国股市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试点公司中,一些企业成功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也有一些试点企业的方案不理想,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  相似文献   

10.
极具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现象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积累了诸多矛盾,上市公司并非股东的利益共同体,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屡见不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遭受损害.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证券市场上的流动性问题,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趋于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文章对股改前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全流通时代股东之间在股份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方面产生的新冲突,并从加强中小股东保护的视角提出新形势下的相关监管策略,以求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在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全面展开,股改能不能得到全面胜利的关键在于非流通股股东对于流通股股东的对价补偿是否合理。而且关于当前关于股改争论的焦点也集中在对价补偿方案上。本文首先对股改中各种对价方案进行一个大概的论述,然后以极具代表性的宝钢为例,详细的分析其股改方案及实施后市场的反应。试图总结出其方案的一些问题和经验。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即将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一个特有的现象,它的改革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股改过程中最重要一步是对价的支付以及支付对价后相关会计处理,对价的支付关系到各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在客观上存在股东利益关系不协调、信息失真、股价绩效符合性差等制度性缺陷,股改在某种程度上为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规范资本运营和改善公司绩效提供可能。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9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价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绩效,增强了股价与公司绩效的符合性;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价与绩效符合性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和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股权分置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对价是股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比较热衷于配股融资,由于"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现状导致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目标分离,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通过配股融资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达到"圈钱"的目的,从而导致两类股东财富失衡。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定向增发由于其门槛低优势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虽然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票从本质上都变为全流通股份,股东利益按原则趋于一致,但是定向增发的使用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地方还存在漏洞,大股东可能利用这些漏洞侵害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转为受限股票,取消受限股票的流通限制而实现全流通是股改后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雀巢公司在1988年取消受限股票限制的方案及市场对该方案的反应,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方案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股票需求价格弹性(e)及受限股本与不受限股本比值(q)是影响取消限制后全体股东利益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模型的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受限股票全流通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该机制通过让管理人员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来使管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伴随着股改的进入尾声,股权激励也相伴而来.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不同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会计处理的实质应该一致。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对其支付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非流通股股东应该重新确定股权投资差额;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其所收到的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其承担了股改费用,则股改费用应该冲减股本溢价,而不能作为费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岛海尔为例,分析了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基于股权融资偏好假说融资方式的变化。股改前,由于股权分割导致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获利机制不同,通过股权融资获取超额收益和套取现金成了非流通大股东的重要获利方式,因此,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基本是随股权融资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成了股权融资的附属和补充;股改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趋同,以前的股权融资超额收益也在逐步消失,大股东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证券市场的规范化正逐步促使上市企业的融资决策理性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4月开始至今,我国证券市场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运动已基本结束,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其所持股份获得了可以上市流通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