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推动京津冀地区全面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该实现创新合作项目的协同,加强各区域创新主体的合作。对跨区域合作来说,制度推动和制度保障很重要。欧盟在建设欧洲研究区的过程中设立了一些创新项目合作平台,取得一些成就,对京津冀地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行、校企、校校等多种形式的多方共建协同育人模式是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构建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集职业能力培训、职业能力体系开发和认证、学生就业创业为一体,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现代涉外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善的驱动机制对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精准定位服务面向、促进优势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集群、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变革成果评价机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定义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指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其核心内容。重点分析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即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寻找项目和课题,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培育协同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助推科研协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导入正文,并提出"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下的协同机制是关键"两个论断,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在区域科技合作、创新组织、构筑平台、完善管理方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促进河北省科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基于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信息环境下的重要方式,以信息资源整合为核心,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为当前社会发展模式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体系构建提供可靠的模式,深化行业发展研究,推进行业不断发展进步,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区域培训协同平台的应用特性,提出基于高职教育和互联网技术的平台架构,并对架构进行设计与应用研究。通过在福建省卫生职业高等教育与培训工作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协同平台具有跨行业、跨机构、实时高效、安全的数据传输及丰富的展示功能,有效提升了高职的教育与培训效率,增强教育工作者及高校学生的体验,为高职教育培养大量国家"新医改"所需人才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科创网络嵌入,科创平台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打通了网络化合作渠道,但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却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实现,从而制约了科技成果反哺创新的协同机制。因此,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能力理论、网络嵌入与信号传递理论,从网络嵌入视角探寻以成果转化为标志的科创平台效益提升路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科创平台集聚的资源及其平台网络结构有助于提升平台科创效益,并且这种提升作用是通过平台的网络化组织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和利用能力来实现的。同时,本文研究了以产业扶持政策为代表的政策因素对平台科创效益的影响,发现单一政策并不能对绩效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而是在平台能力和科创效益之间发挥着倒U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有的云服务类型,提出了三种面向区域的职业教育资源平台云服务模式构建方法。重点阐述基于私有云服务模式的虚拟化平台和大二层扁平化网络服务模式设计,以期为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情况搭建基于云服务的教育资源平台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刨新”理论的提出,对于高校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诸多高校都在进行协同创新的实践,并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本文对协同创新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性研究。并结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相关实践,在创立学研政用模式、人才培养及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协同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在21世纪提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京津冀区域的人才合作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在梳理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人才合作困境以及人才合作路径研究的必要性,继而构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四大新型人才合作路径,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育才创新路径、选才创新路径、用才创新路径和留才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创意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具有激发文化创意市场需求、提供优质内容供给、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及实体经济融合等价值,是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论文从创意设计的角度切入,重点探讨以创意设计引领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互联网+"平台集聚创意设计人才为支撑,以设计项目为牵引,以民间艺术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金融为保障,通过创意设计的引领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北地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目标的达成尤其依赖该区域科技法律平台的构架和改进。文章以湖州作为参照在分析区域现有法律平台系统的基础上指出了这个平台还存在着的不足,并为科技发展的管理者们提供了一些改进的思路,以期完善这一法律平台更好地为中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主要优势体现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中性、京津冀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以及政府主导发展的有序性等三个方面。但是近几年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相对缓慢,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创新链布局不合理、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以及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不顺畅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京津冀科技创新链、健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健全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等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高新技术集群及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协同网络,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据此梳理了现有风险。通过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结合"三角结构"与网络特征指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风险的形成过程,并运用案例对比验证了因果关系回路。进而结合案例揭示了创新密集型集群的风险易发缺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成都市金牛区与西南交通大学借鉴全球创新高地建设模式,共同致力于“环交大智慧城”建设。为推动环交大智慧城的建设,有必要对区域内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过程经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和文献调研,综合评价区域协同创新的整体情况,尤其是评价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区域内部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结果/结论“环交大智慧城”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协同创新主体定位不准确, 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失衡,效率不高, 区域创新集群策动与利益诉求存在偏差。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包括:正确界定区域协同创新中各主体的作用, 培育创新环境, 加强对创新资源、外部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利用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推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突破办学层次、资源和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文章从人才培养的文化、管理、平台和层次四个维度出发,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传播区域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上,地方高校智库具有学术和区域优势,在秉承和传播区域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还应该坚定文化信念,突出问题意识,探索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创新能力以及集群内部主体间相互交错的协同作用与协同创新。因此,要保持产业集群的先进性和活跃性,研究其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概念、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就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