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创新型城市试点改善了城市环境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创新型城市试点是创新改善环境的典型空间例证.基于中国2003-2015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创新型城市试点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效应.结果 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能显著减少以PM2.5、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为代表的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城市环境.与此同时,中介效应机制的检验结果发现,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其中主要的影响渠道,但政府环境干预的机制暂未达到理想的环境改善效果.进一步的拓展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雪中送炭"效应,对经济发达地区也具有"锦上添花"作用,且对发达地区的环境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政策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已在流域治理中显示出良好效果,但空气治理中的区域联动仍需加强.坚持市场在绿色资源空间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治理污染中的作用,以及全面提升区域协同治理效能,是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挥更大环境改善效应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其创新引领作用将为企业合作创新搭建良好平台。以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事件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企业异地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显著提高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企业联合申请专利的数量,国家中心城市的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异质性分析显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同一学科内的企业异地合作创新影响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国家中心城市通过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增强经济关联等渠道影响企业异地合作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创新引领效应影响范围有限,但企业合作创新的质量较高,创新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因此,地方政府应有效利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机遇,促进城市间企业合作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了本地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空间异质性.基于此,从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复函》、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创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政策引致创新要素投入增加的方式,提升了试点城市的要素资源禀赋水平,进而实现了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结合其对创新企业的培育以及对创新载体的完善,共同推动了试点城市的产业集聚发展.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分析方法,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这一外生冲击为准自然实验,对上述理论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具有"重服务,轻制造"的阶段性特征,由此对城市产业协同集聚表现为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二者得兼的政策导向,这表明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试点政策最终对城市制造业集聚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知识等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其发展能否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基于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创新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1)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对企业创新数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创新质量.(2)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创新环境、提高财政支持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3)从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制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不同年龄阶段企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创新数量的提升效应并无显著差异,对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初创期企业,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大规模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均显著高于小规模企业.研究结论验证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激励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对于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部委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发改委决定在推进深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围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继续指导和推进一批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相似文献   

8.
张杰  付奎 《产业经济研究》2021,(5):1-14,127
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网络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激发城市创新动力、构建数字网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时空效应来看:试点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具有动态可持续性,随着年份的推移,效果不断增大;且试点政策加速推动了地理相邻城市的信息和创新要素流动,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并加剧了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洼地效应,对经济相似地区创新资源和要素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通过集聚驱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促进城市创新,数字金融助推效应相对较小.从异质性来看,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和行政等级较高的直辖市、省会及副省级等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相对更强.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投资》2010,(2):15-16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发改委决定在推进深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围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继续指导和推进一批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成都市金牛区与西南交通大学借鉴全球创新高地建设模式,共同致力于“环交大智慧城”建设。为推动环交大智慧城的建设,有必要对区域内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过程经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和文献调研,综合评价区域协同创新的整体情况,尤其是评价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区域内部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结果/结论“环交大智慧城”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协同创新主体定位不准确, 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失衡,效率不高, 区域创新集群策动与利益诉求存在偏差。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包括:正确界定区域协同创新中各主体的作用, 培育创新环境, 加强对创新资源、外部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利用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是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对四川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四川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虽然四川省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管理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但依旧存在预警信息系统覆盖不全面、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发布机制不完善、群众防范意识低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四川省需要不断加强健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统筹协调、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探索突破“最后一公里”预警信息发布技术,不断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真正做到实践性、职业性、应用性,是应用型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加强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从政行企校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角度来分析,以探索更具科学性、特色性、创新性的合作模式,从而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专业建...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过程都是特定区域创新要素的整合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网络,具有融合共生的趋势,其内涵表现为要素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和效应融合共生。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融合共生模式有重叠融合共生模式、交叉融合共生模式和包含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效应主要有聚合效应、学习效应、协同共生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通过融合共生模式实现融合共生效应,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是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教育、办好教育,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决策依据与基本判断尺度。故有必要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作比较完整的阐释,据此提出指标设计原则并对安徽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设计相关分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有效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是中国各行业中创新能力建设的领头羊,其创新能力与效率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本文首先梳理并构建了创新型企业创新活动影响要素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考察了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偏低。从创新效率的行业分布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资源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创新效率更高一些。从创新效率的影响要素看,企业的经营规模、利润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新激励制度都有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但是,企业的知识存量、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等要素都发生"失灵",表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尚面临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城市区域化发展、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以及我国综改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趋势,以黄河上游河湟两岸城市密集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构建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从区域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从而推动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是提升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基石,加强四川创新生态环境建设能为创新创业实践培植最深厚的土壤,是增强区域竞争力、争创西部创新中心、促进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从理论上探讨影响创新生态环境的要素构成,从实践上剖析四川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与问题,从对策上思考优化四川创新生态环境的对策与路径。结果/结论四川已经具备健全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政府应该主导并加强区域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需求导向、聚焦主体、遵循规律、全面深改”的原则,通过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科研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产业环境、服务环境、基础环境、人文环境及开放环境,加快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设想——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科技创新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想:以企业技术联盟为主导、以企业技术联盟为纽带组建产、学、研的高新技术研发团队、以高新区聚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平台、以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