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文化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模拟法庭集知识概括、心理体验、行为积累于一体,将红色文化教育有效融入到模拟法庭实践课教学中,开展富有思政特色的模拟法庭实践课教学,有助于将红色文化中包含着的爱国奉献、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等精神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本文主要依据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中的现状,浅谈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特点,现状及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党员民族精神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明了当前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素质的现状,归纳了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大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等三重维度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三重维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体育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目前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红色文化思想鲜明、功能独特,对拓展当代体育类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体育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做好红色文化教育,就必须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教育保障制度;创造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条件,深化红色文化开发机制;建立科学协调机制,为利用红色文化拓展体育类大学生素质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有益补充,对大学生党员具有德育与导向、示范与教育、启智与娱情等优质的价值功能,可以通过探明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周"主题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建立涵盖"红色文化"实践环节的学生党员发展考评机制、创设党员"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继续教育机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在各类社会思潮冲击的情况下,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具有非凡意义,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现实需求。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还存在不足,存在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环境性、实效性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思政工作者亟需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四大课堂"建设,即理论课堂的灌输、实践课堂的教育、自我教育课堂的引导、网络课堂的辅助,实现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将红色文化精神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情、意、行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贯穿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使命的重要阵地。文章对红色文化基地进行了简要概述,对目前我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共建共育、创新业态发展,深挖红色资源、创新基地教育方式,提炼红色文化新内涵,建设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我国红色文化教育发展,希望在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红色家书既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富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试图通过挖掘红色家书内含的价值意蕴,以红色家书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载体,探讨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对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是有机统一的,是高校文化育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重要的理论基石。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既提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又实现了红色文化的良好传承。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单调、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力度不够、效果欠佳的问题。红色文化思想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要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还必须坚持正确的运用思路和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积极探索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被忽视和淡化,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通过红色精神融入课堂、系统设置思政课程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构建多层次思政教育体系传播红色文化四个维度,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基因的遗传密码。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三进"方式,精心整合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红色实践,构建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长效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孕育出伟大的红色革命文化。这既是党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真实写照,也是革命先辈伟大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更是传承和弘扬红色传统的鲜活载体。当前在建党百年视域下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为此,各类学校要积极开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材、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开创新时代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值指引和行为示范作用,增强革命文化认同能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然而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高职学生对革命文化认同存在深度认知欠缺、部分学生情感认同仍偏弱、知行存在脱节的现象。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地方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帮助大学生由点及面地学习革命文化;不断创新革命文化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在亲切感中喜欢革命文化;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实践,带领大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革命文化,增进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方面我们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纲要"课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实现从教学功能到教育功能的转变。要努力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践性,营造良好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网络资源,开辟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6.
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红色经典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能够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的精神动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探究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思政教育新路径,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5G网络的不断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环境的逐渐完善,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因素亦在不断增长,加之部分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关注度较低,自身受教育意识薄弱、诉求缺失等,使得青年大学生更好地接受主流文化教育的紧迫性日益突出。鉴于此,本研究在深入分析主流文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得出青年大学生主流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高校思政课、基层党建、辅导员日常教育、专业课融入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新媒体传播教育等主流文化教育阵地的优化策略。另外,通过对广州、清远两地大学城大学生关于主流文化教育的现实调研,进一步形成当下青年大学生主流文化教育的优化策略与对策,以期为优化青年大学生主流文化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品德有着极大影响,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本文从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入手,从分析目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的视角,提出了新时期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地方院校大学生志愿参与桂北红色文化传播,有助于桂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加强地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当前地方院校大学生志愿参与桂北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地方院校大学生中存在对桂北红色文化认同危机,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参与传播活动的时间、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应该让学生现场体验以激发兴趣,加强学习形成认同以打造专业化志愿者队伍,整合资源凝聚推动传播桂北红色文化的合力创新方式,提高桂北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当代大学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再次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契机。论文阐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当前高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