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的深人发展,农发行业务领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性银行已由单纯政策性业务发展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并存,拓展商业性支农业务已经成为农发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审视当前业务拓展现状,在政策依托、制度建设、操作程序、素质技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概括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的国家,农业生产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和保护.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保险机制发挥财政支持政策的杠杆效应,对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救灾能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贯彻粮食保护价政策:农发行现阶段的基本职责和中心任务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职能。特别在粮食问题上,由于其生产和消费特质,也因为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其中八亿农民的国家,粮食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乃至关系国家的稳定、安全和发展。因此,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农发行必须认真贯彻粮食保护价收购的农业补贴政策,坚持保本微利的经营方针,承担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的历史任务。然而,目前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存在一些困境,限制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在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职历程和剖析农业发展银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一方面表明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和重点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另一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必须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加大各方面特别是农村金融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农发行作为国家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一直致力于“三农”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中央1号文件的公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规划的实施,为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农发行应如何正确对待,如何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本文就此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6.
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业努力探索的问题.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而言,面临着政策性与市场性双重风险,防范和化解政策性信贷风险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提出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基本思路建立贷款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建立农业政策性信贷安全区;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快超库存量粮食顺价销售;争取国家政策,加快消化政策原因形成的财务挂账;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内控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对于帮助农民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江苏省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经实践证明,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办共保”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能够得到各方认同。  相似文献   

8.
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鉴于此,国家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制定有关政策及立法等强有力措施,努力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别很大,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区域性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这是对全国性农业保险的有效补充。而国家强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多种(除了免税和再保险政策外,还应因地制宜实施财政费用补贴)政策性的支持,将切实帮助农民、扶持生产,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家开发银行是国家全资拥有、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服务。这一市场定位决定了开行信用是国家信用,是国家信用的市场延伸。这是开行信用有别于商业银行信用的基本标志,是开行的最大优势。各级政府信用是国家信用的基石,具有国家信用的根本属性。因此,实现开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的高度统一,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当前困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文章分析了"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探讨了"黄箱"政策实施的新视角,并提出了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邹虹 《西南金融》2005,(2):61-61
应搞好总体规划。要从全局高度,通盘谋划,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建设目标,研究应对措施,明确目标责任,确保政策性,金融人才建设与国家人才建设纵向衔接、横向配套、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78年的改革开放 ,打破了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 ,国民经济悄然走上了市场化道路。随着 1 99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以及我国加入WTO ,国民经济转轨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我国农业政策也随之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何依据农业政策的调整 ,确立支农的方向 ,这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者务必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拟从转轨阶段的农业政策入手 ,探讨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策性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 ,在贯彻国家经济建设政策 ,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政策性银行目前仍存在市场定位不准、发展前景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介绍国外政策性银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认为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举办有国家财力和政策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无疑是保障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是保险支持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和迫切需要。三年多来,吉林省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的历史任务。然而,目前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存在一些困境,限制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职历程和剖析农业发展银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美含  刘青 《时代金融》2014,(14):122-123
农业是百姓生计之根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将通过对几个不同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亮点和优势部分加以总结分析从而提出对我国的几点建议,其中建议包括对我国国家政策的建议和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大政策落实事关国家战略发展和市场主体切身利益,只有把政策落实好,才能真正释放政策红利,惠及社会主体,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本文将基层外汇局开展的传统审计与重大外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重大外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特殊性和挑战性,提出围绕政策实施的全流程构建配套措施制定、政策传导、政策执行、政策落实和政策反馈五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重大外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并提出要探索制定重大外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操作指南、强化基层外汇局审计队伍建设、以科技手段助力审计效率提升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服务“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苏北某市的调查。就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政策体系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农业补贴政策比较探讨了农业补贴调整方向,并认为要用政策性金融杠杆支持和保护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破解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本文客观揭示当前中国城乡一体化及财政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近中期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突出重点解决好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着力完善支持现代农业的财政政策体系;三是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四是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