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收集了2009—2018年全国煤炭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数据、煤炭深加工等转型数据,采用判别分析法确定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效率、高质量绿色转型效应;收集全国34家煤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熵值法确定煤炭企业资产结构演变熵值和绿色演变效应;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效应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从整体上产生了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效应。这种“高质量发展”作用主要是促进了煤炭企业高质量转型,产生了绿色转型效应。其绿色转型效应远远超过煤炭企业产业方向调整、资产结构演变所产生的“阵痛”负作用;煤炭企业高质量转型、资产结构绿色演变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界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主张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探寻应从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提高产业要素素质、有序拓展客源市场、构建企业集团、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才能顺利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下,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9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研究发现:(1)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转型,对邻近地区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其中深圳、北京、上海3个试点的高级化转型效应明显,而湖北则合理化转型效应较强;(2)通过对其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放大碳排放权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其影响最大,同时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这条路径来实现产业高级化转型;(3)进一步研究发现,为更好发挥政策的效果,政府的行政干预能够有效弥补碳市场机制薄弱等问题,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因此,为推进“双碳”目标,应不断完善碳交易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改变能源结构,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中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将迎来重要的转型契机.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偏离份额分析和区位商指数法对中国船舶产业发展状况及战略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现阶段船舶产业转型应当遵循的创新性路径:错位竞争、科技创新、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相配合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要素禀赋的内涵决定资源承载力,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但在有限资源承载力下,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财政投资对资源经济转型作用较小、财政补偿资源型产业适用范围较窄和税收优惠对节能减排激励效应较弱等财政政策问题,并相应提出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实行差别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超前系数和Lilien指数等方法,分别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次产业和工业细分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研究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缓慢变化趋势,第二产业仍是其主要方向,其中,资本密集型产业仍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发现产业内效应是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间的效应弱于前者。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转型,是香港目前面对的最基本挑战.从回归10年来香港经济结构的演化看,整体的结构升级比较缓慢.虽然挺过了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的冲击,但是重新回复经济增长的香港经济,并没有孕育出新的成长产业和动力.本文在回顾了香港经济结构演变过程的同时,分析了在CEPA协议后,香港与中国内地区域化的结构转变效应,以及效应不高的原因.针对香港面临的结构转型挑战,提出了整合现有优势和创建竞争优势的两条路径以及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但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兑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传统投资需要向低碳投资转型.文章以农、交、工、商、建五大产业为视角,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能源结构、GDP、环境规制等要素对投资资本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这一影响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异质性.得出基本结论:能源结构与产业投资反向变化、环境规制与产业投资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并得出了其临界值,GDP普遍推动了产业投资的增长.最终提出从环境规制和技术水平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期加快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0—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基于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流动配置的中介效应,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且还通过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流动配置间接地推动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环境规制趋紧会加快资本要素的流动配置,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重点污染制造业产业尤为突出,而非重点污染产业的要素流动配置效应则不显著;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呈倒"U"型,且该影响在现阶段具有"强"波特假说的特征;国有企业引领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重点污染企业的贸易活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公司上市年数越长越利于结构调整升级等。  相似文献   

10.
高威 《当代经济》2021,(6):34-40
本文在深入剖析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效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等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质量越来越高,二者相互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长江经济带上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程度高于中下游;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度基本优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度.  相似文献   

11.
战略调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马蔚华 《经济学家》2005,36(1):44-50
在资本的硬约束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本困境,资本缺口巨大,资本补充能力受到侧大限制。面对资本约束与资本困境的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更新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强化风险资本意识,加快推进银行业务转型,优化银行盈利结构,提高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生、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既要面对资源枯竭的困境,又背负着庞大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负担.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紧迫性,面临严峻挑战,包括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协调、市场化程度不高、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划不科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资源型城市必须以转变经济结构为契机,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定位转型、城市生态环境转型、城市形态网络转型、城市要素集聚转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型等层面进行路径探索,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环境规制作为实现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其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值得探讨。在阐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7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EBM-GML模型计算得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进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非线性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超过一定限度后能直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产业集聚的影响则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环境规制作为实现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其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值得探讨。在阐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7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EBM-GML模型计算得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进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非线性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超过一定限度后能直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产业集聚的影响则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微观经济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同群效应视角,探讨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与地区同群效应,且二者通过不同路径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数字化转型行业同群效应有利于增强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而地区同群效应则会加深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度和市场化程度分别对数字化转型行业同群效应、地区同群效应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产生倒U型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对揭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逻辑,厘清不同类别数字种群环境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差异,促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臧淑英  李丹  韩冬冰 《经济地理》2006,26(1):78-82,105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伊春市经济资本和技术资本发展困境分析,采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资源型城市伊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得出此地区尚未出现生态赤字,但对它的转型却迫在眉睫,据此提出了伊春市应向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转型的思路及实现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卫武  何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9):139-146
组织知识必须依附于一定主体才能实现转化,环境一旦成熟,知识和资本就可以进行良好的结合,个人、团队和组织知识则分别转化为人力、团队和组织资本,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基于相关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选取武汉各高校 MBA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基于高新技术、传统制造和服务业相关数据,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知识资本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结构方程求解和验证。结果显示,各主体层次知识资本对相应层次知识转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服务产业人力、团队和组织资本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高新技术和传统制造产业则无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并购知识技术密集、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企业,是传统企业借助外生力量促进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传统企业并购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特征在于双方所属产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由此体现出转型升级的特殊并购动因。本文将传统企业在战略性新兴标的业务方面创新能力的改变称为并购的转型升级效果。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并购转型升级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传统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融资水平、并购的渐进市场化制度环境对并购转型升级效果的影响机理,并利用A股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事件,构建有序响应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的适配性、传统企业的外源融资水平对其通过并购促进自身转型升级具有正向作用。在跨区域并购中,双方经营所在地的制度距离对并购的转型升级效果有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发挥并购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