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行加强放款监督管理,需建立"中心+分中心"相结合的监督模式、推行集约化专业化用信管理方式、增强信贷业务识假防假能力、规范信贷审批书内容、加强信贷监控工作。2016年,农发行按照优化前台、强化中台、完善后台的内部改革要求,对信贷管理职能进行调整。放款监督工作,在省级分行由信贷管理部门负责贷前条件落实监督,在二级分行设立放款中心负责信贷资金支付监督,形成省市分行对放款与支付的分开监督格局。实践证明,基层行加强放款监督,能够有效防控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2.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对独立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有效地提升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水平。但实务中大部分内部审计职能仍以事后查错纠弊为主,对于事前风险防范,特别是在事前风险预警预防方面的增值作用发挥不足。本文建议进一步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聚焦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事前风险防范中的增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基层营业网点市场风险的规避可以用提高信贷准入门槛、上收权限、集中审批等方法加以防范。但是,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则必须紧紧依靠两大要素,即提高网点负责人和营业经理(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履岗能力以及规范营业网点柜员的履职行为。因此,加强营业网点管理人员履职能力以及员工制度执行力对于提高营业网点内控案防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农发行以"信贷+期货"为载体,创造性地推出"保值贷"信贷模式,并在2019年度棉花收购中积极运用,有效规避新冠疫情导致的棉花市场波动风险,保证棉花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农发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部署,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改变工作方法,以"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银行系统违规批贷、违规放贷、违规用贷等问题日益严重,且呈现出新发案件多、违规金额大、作案时间长、涉案人员层次高、范围广等特点。这些案件充分暴露了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风险防范水平不高等问题。改革和完善信贷审批机制,提高信贷调查审批水平,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县支行是农发行的基础机构,它直接从事粮棉收购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在当前粮棉市场化条件下,如何进一步规范县支行信贷决策行为,转换信贷管理机制,有效防范银行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已成为农发行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规范信贷决策行为,就是指规范县级农发行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所涉及的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管理,直到收回等各环节有权决定人的行为,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7.
当前,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一些银行机构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或者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大案、要案屡有发生,导致银行大量资金损失。为此,各银行机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各银监局要高度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问题,切实抓好本通知在基层的监管抽查工作。一、高度重视防范操作风险的规章制度建设。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8.
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必要的安全运作机制,制定岗位职责,落实风险责任,明确奖惩措施,为防范贷款风险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屏障。一、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控制是防范信贷风险的核心环节,应从四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对农村信用社来说,信贷管理制度主要是审贷分离制、贷款“三查”制度、贷款集体会办制、授权授信制、大额贷款贷前公示制和各类贷款管理规定等。没有这些制度和规定,信贷工作就会陷入无序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对信贷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信贷人员发…  相似文献   

9.
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轨已有数年,作为商业银行,追求最大利润是经营的根本目标,但从近几年 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看,经营效益欠佳,信贷资产风险增大,经营连年亏损,生存和发展较为艰难,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信贷资产的道德风险影响,是阻碍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因素,因此,笔认为,防范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必须首先致力于防范信贷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农发行内部审计揭示出信贷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增强信贷内部控制有效性应从打造信贷内部控制文化理念、分层赋予信贷内部控制职责、分类设置信贷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发力。一、值贷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隧及原因(一)问题。农发行内部审计揭示的信贷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信贷投向问题。接受了部分"两链"风险突出、产能过剩、管理水平低、发展能力弱的低端客户。二是贷款调查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1.
依法管理贷款是现代银行信贷管理理论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对盘活信贷资产存量,挖掘内部资金潜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金融环境差,沉淀贷款拖欠时间长,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收回效益不很理想,依法管贷、依法...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新资本监管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健全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有合规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产生原因有操作失误、主观违规、员工道德缺失、客户欺骗、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3.
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农发行信贷资产风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严格的审、贷、查相分离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审、贷、查相分离,可以提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减少随意性,排除贷款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关注信贷资产的动态变化,牢牢控制"粮权"变动这一核心。(一)贷前调查。贷前调查这一环节的重点是:严格按照"收多少粮,贷多少款"的原则,按收购进度核发贷款,保证信贷资金的运动与粮、棉、油商品  相似文献   

14.
时下短评     
惧贷与拒贷□湖北李星咏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农村信用社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上下猛药,出重拳,收到良好效果。但是,也由此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信贷人员慎贷、惧贷,甚至拒贷。出现这种怪现象,与农信社实行贷款“四包”(包发放、包收回、包效益、包赔偿)责任制有关。鉴于过去信贷运作上的弊端,采取贷款四包责任制,能有效防范信贷人员贷款发放的随意性,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可是,相当一部分信贷人员却认为,如今实行“四包”责任制,多放款多担责任,少放款少担责任,不放款不担责任。因惧贷而拒贷…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发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的机制。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安全稳健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道德风险是指违反道德规范或从事不道德行为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的风险。金融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是道德风险在金融领域从业人员中的具体体现。它是金融从业人员违反金融业内部管理制度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无法预期的损失。金融从业人员的这些行为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失误或非授权交易等。怎样有效地改善我国目前金融业的道德现状,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极为重要。在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力量中,有些是长期起作用的,道德是一种基本的力量,经济的力量也是长期起作用的。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刚性制度(包括法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和贷款风险的反差拉大,影响资金的正常营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信贷稽核监督松驰也有着明显的关系。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信贷资产稽核工作谈点浅见。 一、信贷资产稽核工作的现状 1.对贷款执行“三查”制度及坚持“三性”原则缺乏环节性稽核,使信贷管理相互制约无力。据调查现在有相当部分信用社信贷人员不认真贯彻“三查”制度。贷前不深入调查,等客上门,坐柜批贷。贷时审查也就流于形式,更谈不上贷后检查。 2.离职稽核缺乏硬性,难以约束信贷管理行为。在现实工作中,只注重了财会人员的离职稽核,而忽视了主任、信贷人员的离职审计,即或是稽核,也只有浮于表层。从而造成了问题贷款、难收贷款随身带走的风险局面,加之新官不理旧帐,客观上助推了贷款呆滞、呆帐的逐步上升,使信贷资产质量日趋低下。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是由于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不仅是审计部门或内部监督部门从单纯事后监督转向对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事前、事中监督评价的职能转变,还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民营银行     
背景:在2013年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表示"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相关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风险外溢"。金融"国十条"出炉后,关于"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话题在业界持续发酵。民营银行不应该是平地拔起式地捧出几个大老板办银行,而是要建立升级机制,应从有几年市场考验的规范的小贷公司与担保公司中升格一批,这样风险更小,同时也对所有小贷公司起到鼓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受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入机制制约,部分信用社出现“垒区”———垒大户贷款现象。垒大户贷款是指超过贷户承受能力,给某一贷户累计贷款在三笔以上形成风险的贷款。垒大户贷款由于风险集中、损失大、影响坏而逐渐被关注。□垒大户贷款形成的原因及表现(一)信贷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一是信贷人员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标准,在贷款发放时,对市场前景、贷户承受能力不调查、不评估,一味看脸面、讲人情、偏亲厚友,置制度、法规不顾发放人情贷款;二是信贷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约束能力,经不起贷户的“糖衣炮弹”攻击,成为金钱、美色牺牲品;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