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一、深港科技发展现状比较深港科技合作建立在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及两地科技发展现有基础上.为此,对于深港两地科技发展的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韩彪 《特区经济》2000,(4):17-18
一、深港两地港口航运合作前景 1、深港航运合作将使深港两地“双赢”。从地理位置看,深港两地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经历了从起步到成长的发展过程。80年代初,香港招商局集团在蛇口开发建设港口,带动了蛇口工业区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深圳经济的发展起了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香港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提出发展创新科技为标志,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逐渐成为深港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尽管对于香港是否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优势、深港两地科技产业能否产生明显的合作效果等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认识,但我们认为,伴随深港经济合作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是以具有互补关系的深港科技资源为实现条件的。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成为推动两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深港两地经济合作取得良好势头。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和香港两地支柱产业之一,合作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本文在回顾香港和深圳两地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深港物流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科技合作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科技合作的发展,深港两地在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发展定位、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在内的经济环境、包括科技水平和力量、科技政策和立法在内的科技环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有利于深港两地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深圳和香港两地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发展迅速,而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为内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产品推介和出口、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平台。随着CEPA的签署,深港两地应加快会展业合作的步伐,通过会展先行促进两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深港金融业深度合作,需要为港资银行在深圳设点铺路,积极建设香港银行业的后台业务基地,争取申办两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促进两地商业银行之间合作和渗透,积极争取深港之间有限度的"人民币自由行"和"外汇自由行"试点,深港两个证券交易所各有分工,错位发展,深圳证券市场对在香港和其他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提供"再上市"服务,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改制,转变为公司法人,深圳证券交易所运作模式和交易品种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推进深港金融业合作与创新,需要在通关、通讯和语言方面便利化。  相似文献   

8.
"深港创新圈"的建设是深港两地合作的新起点,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全新合作框架下的新局面寄予极高的期待。深圳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称:对"深港创新圈"的定位是要构建跨城市、高聚集、高密度的区域创新体系及产业聚集带。本文即借鉴区域创新体系的部分理论概括出区域创新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内部机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深港两地的发展现状分析"深港创新圈"所具备的合作优势以及有效运行机制的形成。最后在探讨"一国两制"新的合作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深港区域融合与全面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过去10年,深港合作,互惠互利,两地经济得以大发展,踏入新千年,深港合作仍然是个重要话,深圳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必须要充分考虑“香港因素”,深港合作是全方位的,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方面,以往的合作主要是在工业和贸易方面,今天的合作则应侧重在高科技术产业方面,下面,就简略谈谈对香港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一些感受,再结合深圳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情况,谈谈加强深港两地科技产业合作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曹龙骐 《特区经济》1997,(12):26-27
<正>金融业为百业之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在她的第二次创业中,也正在为实现区域性金融中心而努力。深港两地山水相连,关系密切。深港金融如何合作,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深港金融合作的一般认识 1、深港金融合作的定位 “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国家统一和发展的根本方针,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重要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由此,“九七”后两地金融关系应是属于一个主权国家内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两个区域不同且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两地可自行制订货币管理制度和实施金融监督管理。所以这种合作是在“一个国家、两种货币、两种金融制度”界定下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田晓萍 《特区经济》2011,(10):16-17
前海合作区深港合作,香港期盼的核心利益是,以前海为平台,优先进入中国大陆服务市场;深圳则可充分利用香港的优势,通过微观层面的企业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宏观层面的管理合作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拟定时应转变过去重点依赖税收优惠的思路,应重点从服务业市场准入、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香港公屋制度对深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魏建漳 《特区经济》2007,219(4):36-38
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政府通过其公共房屋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但我国内地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亟待完善。深圳作为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人均收入较高,政府运作高效,与香港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比内地其他城市更适于借鉴香港经验。深圳可以在现有的经济适用房与廉租屋制度框架下,借鉴香港经验,建立有深圳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香港健康与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指出,香港的公共医疗卫生开支持续增长,开支增幅令人忧虑,正考虑应当如何为医疗服务融资。本文试图分析香港医疗卫生的融资状况,并为香港医疗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回顾了香港医疗卫生系统概况,分析了香港政府和市民的医疗开支财力负荷,以及香港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认为政府的财力负荷过重,市民整体上承担的医疗负荷偏低,并建议改革公立医院收费制度及鼓励私营医疗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后港商投资内地的区位布局与决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10年来,港商对内地投资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同时也出现了北上西进的空间扩散趋势。本文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解释了港资空间分异与空间转移模式的成因,并预测了港商未来在祖国内地的投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正处于政治、经济格局重新组合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级。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随着国家东部沿海大都市圈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圳将面临世界城市崛起的历史机遇和空间机会。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结合深圳自身特色,提出深圳建设世界城市的几点战略思考。首先,深圳要建设世界城市必须要依托国家崛起因素和依靠政府力量规划推动,通过战略设计,把城市的个性特点和资源积淀发挥到最大;其次,深圳要依托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走区域性世界城市的发展道路,加强深港合作,共同形成世界经济的新增长极;再次,深圳应抓住前海发展的契机,建设港深金融中心,抢占全球金融第三级;最后,要崛起成为新的世界城市,先要成为能够革除世界城市传统弊病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深圳要通过生态战略的制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向建设世界城市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高汝伟 《特区经济》2007,219(4):17-19
香港回归祖国,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一大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作和伟大胜利,它不仅标志着香港新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是祖国富强的重要标志,展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莉  韩晓东 《特区经济》2006,(11):95-98
香港经济体系以外向型及服务业为主,香港目前不仅是全球重要的货物贸易中心,更是重要的服务贸易中心。为借鉴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经验,文章从深港两地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管理体制、主要服务贸易领域和统计指标体系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深圳市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To assess the claim that flexible markets render monetary policy unimportant under the currency board, we test the impact of monetary shocks on Hong Kong's real exchange rate. Using vector autoregressions, we find persistent effects of monetary shocks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mplying money is not neutral in Hong Kong. We then estimate the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employing the definition developed by Rogoff-Obstfeld-Stein. 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equilibrium rates is clearly stationary throughout the 1980s, but after a key policy shift in 1991 that divergence becomes non-stationary. We conclude that Hong Kong's real exchange rate moved away from the real fundamentals in the latter period.  相似文献   

19.
Singapore's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contrasts with Hong Kong's currency board system featured by the Hong Kong–United States dollars peg. This paper appraises the two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regimes by comparing their track records in maintain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1990s. A review of the two regimes'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reveals the systemic inadequacy of Hong Kong's exchange rate regime under a changing glob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s East Asia emerges from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Singapore's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ly moving away from a currency board system to a credible managed floating regime offers a lesson worthy of attention from Hong Kong.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许多同时发行A股股票和B股股票的企业,这些企业除应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编制A股报表供我国境内投资者阅读外,还应同时披露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编制的B股会计报表供镜外投资者阅读,而中、港会计准则的若干差异必定对上市公司报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