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柳欣  曹静 《北方经济》2006,(7):31-32
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消费不振。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5.2%下降到1994年的41.9%。之后又进一步下降到1998年的39%。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由1990年的0.8下降到1997年的0.7。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比较丰富,从绝对收入假说到相对收入假说,再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每一种消费理论都力图尽最大可能地解释现实,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欠缺。本文在描述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对消费的影响。解释目前消费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内蒙古人口老龄化现状基础上,结合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探索了老龄化导致的消费疲软,进而从人口结构调整、养老体系建设、区域均衡发展、挖掘老年人口红利等方面对内蒙古老龄化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股价和房价影响我国消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持久收入假说(PIH)或生命周期理论(LCT)模型的框架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方法对1997-2006年股价和房价影响我国消费的效应及其大小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弱且房价对消费的效应大于股价的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该文认为收入假说难以解释居民消费的一些特殊现象,而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平台。作者从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入手,提出了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相对收入假说看我国消费刘岚芳一、相对收人假说理论凯恩斯在其创业的宏观经济学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完全由其收入决定。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变化和新消费者的成长,西方经济学界对消费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美国著名经济...  相似文献   

6.
基于持久性收入假说的中国农民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文章选择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分析我国农民的消费问题,并运用农民消费的历年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进而从增加持久性收入和提高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两方面提出增加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建军 《北方经济》2004,(12):33-34
消费倾向是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收入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包括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应当加以区分.本文从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持久收入假说出发,结合消费行为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方面原因:即持久收入增长缓慢造成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8.
消费的过渡敏感性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称之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的存在使LC-PIH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可以用收支的不确定,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行为来解决这一现象,这些因素也可解释我国近年来的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探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是以凯恩斯为首的当代西方消费函数理论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现期收入、过去收入、别人收入、未来收入以及由消费决策影响的收入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收入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如现期收入减少,由过去收入和别人收入所带来的“棘轮作用”和“示范效应”弱化、未来收入减少、缺少由消费决策影响物收入等,走出消费需求低迷,需要从制定收入增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上海市1993~2015年的各研究变量数据为样本,基于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模型实证分析了养老金支出等因素对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市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上海市养老保险支出存在资产替代效应。养老保险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都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Granger原因。此外,居民储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上海应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健全收入增长机制等方面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持久收入理论将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并认为持久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如果把寿险产品的消费作为居民消费的一种,也会受到居民持久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寿险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以及财政政策等的影响,构建了我国人寿保险消费的假设模型;运用实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寿保险消费作为一种持久消费,受持久收入影响是显著的;此外,寿险产品结构尤其是产品创新对寿险消费也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我国保险公司的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收入分配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欣  曹静 《北方经济》2006,(13):31-32
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消费不振.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5.2%下降到1994年的41.9%,之后又进一步下降到1998年的39%.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由1990年的0.8下降到1997年的0.7.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比较丰富,从绝对收入假说到相对收入假说,再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每一种消费理论都力图尽最大可能地解释现实,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欠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消费的平滑性是扩大内需的政策产生效果的一个障碍。本文利用"相关性UC模型"来研究收入-消费关系,试图利用该模型中消费、总收入和持久收入之间新息的相关性来验证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更符合哪一种消费行为理论。最后实证结果说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习惯形成理论和预防性储蓄,持久收入假说都不能完美的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相对来说,其消费行为更接近于持久收入理论。  相似文献   

14.
谢强 《发展》2018,(10):55-57
本文对1994-2016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旅游消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水平和社会安全的影响,而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具有同步性;从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习惯对当期的旅游消费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数据考察了是否高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比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与CCAPM更为一致,结果表明:收入约束假说并未得到支持,中国居民消费波动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利率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影响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消费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侧重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影响的机制,提出收入差距扩大可通过降低居民消费倾向,提高储蓄倾向,增强遗赠动机,供求结构矛盾等途径导致消费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以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文采用了弗里德曼和苏良军的分解方法得到持久收入、暂时收入,并运用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QR)方法验证持久收入假说,结果表明持久收入假说失灵。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超过60%的重庆农村居民按照当期收入消费,重庆农村居民的消费对当期收入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过度敏感性,这是持久收入假说失灵的原因。研究还发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重庆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流动性约束却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宏飞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32-36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制约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倾向理论构建了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的数学模型,并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实例从平均消费倾向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消费者同质性假设的经典消费理论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梳理,从消费者分层视角将我国消费者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三个不同阶层,通过构建相应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从消费特征、消费路径、拉动内需的效应等方面对我国不同阶层消费行为的异质性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消费者行为差异化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刺激消费需求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非常切合消费者微观个人实际,但是上升到宏观层面上来看,消费和当期收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即过度敏感性。通过逐步引入影响消费的宏观因素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经济增长形势以及经济周期可以将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系数逐步分解开。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系数短期还表现出了随收入层次的上升而下降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