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业化扶贫是推进新疆南疆三地州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南疆三地州产业发展滞后,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力度较弱.因此,要加快南疆三地州产业化扶贫,就要立足于区域特色优势资源,以脱贫、富民、生态为目标,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富民产业,如各色民族手工业、旅游及文化产业、餐饮业、纺织业、维吾尔医药等;加快发展依托自然资源的生态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财力的强区产业,如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产业.同时制定和完善促进南疆三地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新的产业增长点,以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2.
实行教育精准扶贫是促进教育公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教育精准扶贫与以往粗放式教育扶贫相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构建了覆盖全学段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等。教育扶贫效果见效慢、周期长的特征以及深入推进可持续性的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即:构建教育精准扶贫法律制度保障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主体合作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考核监督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资金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额贷款是一项重要的扶贫到户措施,对边疆特园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对新疆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农户339份问卷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南疆小顿贷款的现状,了解农户贷款额度偏少且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办理小贷存在困难且金融机构种类少,农户对小贷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扩大小贷规模、促进小贷期限同农作物生产周期相匹配以及加强农户小贷教育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治贫治愚的根本之策,是我国整个扶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扶贫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扶贫理论的发展,针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语言扶贫具有从根本上扶贫的作用。新形势下,要实现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的少数民族有针对性的精准脱贫,必须要以语言为抓手。通过全面提升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语言交际能力,来提升贫困人口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发展能力,增强人力资源水平和竞争力,从而促进新疆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6.
"教育扶贫"是最能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作用的精准扶贫,是最能解决贫困根源的扶贫方式。当前扶贫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到位和人力资源匮乏。发展精准扶贫需要使资金到位,完善相关政策,使政策向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倾斜,留住优秀人才,培育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潜能,做到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因素。扶贫不仅要"扶真贫",更要"真扶贫",只有在"输血式"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形成扶贫脱困长效机制。当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扶贫对象不够明确、帮扶措施与脱贫需求错位、扶贫政策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扶贫工作质量的提升,还会制约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实现。应创建科学的教育扶贫识别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借助教育扶贫工作的认真落实,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扶贫工作质量,助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当今社会改善贫困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遏制贫困孽生、蔓延和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描述分析和田市近几年贫困现状与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并尝试分析改善教育是否对扶贫产生推动影响,为今后扶贫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的继续开展提供一些能够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村和农民是支撑我国第一产业的基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存在,城镇也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想奔小康,首先要富农"。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都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事业,满足新时代下农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但对于南疆地区而言,崎岖的地貌、干旱的气候、落后的经济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脱贫致富的不利因素。鉴于此,本文就从南疆地区产业扶贫这个角度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内容以及推动南疆地区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进行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新西部(上)》2018,(1):146-146
根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日前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用三年时间集中攻坚,实现"三区三州"(即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地区,还有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等深度贫困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双语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在实现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民族、种族、宗教、社会阶层和性别等,体现出了极强的人文性,这对解决南疆地区双语教育中的问题可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杨康 《改革与开放》2017,(24):87-8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治理局限的凸显,精准扶贫应运而生。精准扶贫不仅强调瞄准精准,而且强调过程精准和结果精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重要内容,承载着提升贫困者人力资本、深化贫困地区内生动力、预防贫困发生的使命。但实际中等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陷入"为了职业而职业"的怪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难以满足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内在桎梏影响职业认同感等困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乡村教育的精准扶贫问题成为需要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研究发现,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对扶贫本身的定位上,要将乡村教育作为扶贫的主要对象,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强乡村人口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缩小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要结合现阶段的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进入深入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及建议,有效解决乡村教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青藏高原精准脱贫工程是最伟大和温暖的民生项目,是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幸福感的伟大工程。当前青藏高原地区面临贫困区集中连片贫困、贫困户识别存在困难、脱贫产业和扶贫资金不匹配、青藏高原地区的贫困与现行贫困标准不一致和扶贫脱贫资金存在"寻租"现象等问题。青藏高原地区需要通过产业扶贫带动集体脱贫、强化对扶贫资金的监管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农户住宿环境、提高财政投入扶贫资金和加大整体搬迁力度等手段实现脱贫致富,推动青藏高原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青藏高原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维护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乡村教育非常重视。从实施精准的乡村教育扶贫、对乡村义务教育采取治本之策以及让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全面提升了乡村教育的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天山山脉为界,天然地分成了南北两部分,被称为北疆和南疆。由于自然因素、经济基础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导致南疆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与北疆等地区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下,如何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促进南疆地区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南疆地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成立区域协调机构或建立相应的区域协调机制,统筹制定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促进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建设和谐南疆、和谐新疆的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并在扶贫实践中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实施精准扶贫需要"扶智"和"扶志"并重,通过扶志树立贫困人民脱贫的动力,通过扶智提供贫困人民脱贫的能力。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进行教育扶贫有利于掌握脱贫技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催生脱贫动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有利于切断贫困根源,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8.
目前,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扶贫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贫困生在校生活费用较紧张、贫困生资助名额缺口较大、贫困生资助项目类别较少和贫困生资助标准额度较低等问题。针对教育扶贫的现状和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必要探索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的有效路径,即建立教育扶贫的沟通协商制度;完善贫困生的资助机制;完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贫困生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在多重制度逻辑的视角下,我国教育扶贫政策执行内化于中央政府逻辑、地方政府逻辑和各地高校逻辑的互动过程中,三者秉持各自逻辑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在政策执行中难免出现偏差,从而造成了教育扶贫的执行困境.为此,需要建立教育扶贫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教育扶贫制度评价与监督机制、完善毕业生到落后地区就业、创业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集中地区。文章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运用多维度的大数据,我们可以改善职业教育的环境、基础设施、培训等许多方面,以促进减贫和发展。根据"9+3"教育精准扶贫计划的理论及相关理论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扶贫中的应用,结合广西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少数民族地区,努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遏制职业教育荒漠化蔓延趋势,从根本上改变广西职业教育的面貌,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扶贫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