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在充分梳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的基础上,运用CoVaR模型测度并分析银行业财务指标如何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发现:就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而言,国有银行最强,然后是股份制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就其对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而言,最大的是国有银行,然后是股份制的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单个银行的系统风险贡献与其自身规模、不良贷款率、批发式融资占比和GDP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开始关注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及其影响,在金融危机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探讨中国CRT市场发展状况及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贷款转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转让行为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通过贝塔的分解,发现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提高并非源自银行个体风险水平的提高,而是源自贷款转让导致的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于蓓 《中国市场》2013,(1):48-50
国内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定义、特征与测度等方面的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系统性风险缺乏统一权威的界定、过于专注复杂模型、缺乏对系统性风险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定量研究以及缺乏针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等方面。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性、前瞻性与探索性。  相似文献   

4.
不恰当的薪酬激励被公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根源之一,优化薪酬结构则是针对性监管政策的关键举措。基于东西方银行薪酬机制差异,本文将银行高管薪酬分解为权力薪酬、激励薪酬及操作薪酬,以2007-2013年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我国银行高管薪酬结构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银行高管的激励薪酬与系统性风险显著正相关,其传导渠道为期限错配。据此,调整银行高管薪酬结构、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应成为纠正不恰当薪酬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基于GARCH模型的Co Va R方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银行遭受冲击所产生的风险将通过各种渠道,增添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另外,实证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客户集中度与其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之间存在着负向相关关系。商业银行应优化银行贷款结构,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当局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银行贷款结构进行监管,妥善安排监管标准和导向问题,为建设和谐的金融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危机相比 ,亚洲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银行业稳健性的重要。银行业风险预警和内部治理的缺陷增大了银行机构对外部威胁的暴露程度 ,审慎性规则的不健全使银行承担了过度风险。从而 ,强化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建立微观审慎指标体系应成为银行业内部治理结构调整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系统性银行业危机的浪潮此起彼伏,仅20世纪末的20年里,就有93个国家发生了112起系统性银行业危机,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多家银行倒闭,而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相关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防范相关破产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成立显得迫在眉睫。因为存款保险涉及很多方面,该文主要研究定价方面,试图通过利用预期损失定价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保险费率做出计算,希望对今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8.
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一种,并且现在银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对银行业的关注力不断加强。金融机构一般会存在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它受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银行也是不可避免的具有系统性风险。传染性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一个主要特征,其破坏性特别强,严重的会导致金融系统产生危机,于是现在不管是学术届还是金融界都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注程度不断高。本文就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问题和如何防控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桂荣  卢添翼 《商业时代》2007,(10):59-60,97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的系统性风险有涉及面广、传染性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本文用单指数模型对沪市四家上市银行的β系数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给出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乔方亮 《中国物价》2009,(11):46-48
本轮金融危机表明.2004年签署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导致银行亲周期性更加明显及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等。巴塞尔委员在会吸取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发布了若干征求意见稿.对新资本协议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总体来看,新资本协议的修改对我国银行业没有重大影响。理解新协议的不足,借鉴新协议的合理内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属于经济学界的新兴研究热点。基于2007—2012年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析了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励银行的风险承担,非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更为敏感。此外激励效果的产生依赖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和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3.
穆旖旎 《商场现代化》2009,(17):170-171
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升级,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创新做为根源之一备受质疑。本文以我国14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约束的DEA改进方法,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绩效进行量化评价。为有关部门把握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的质量和效率,主动及时发现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隐患,有前瞻性地制定金融稳定策略和风险化解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骆驼评价模型、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腕骨指标体系及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模型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体系主要集中考核叠加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因素、银行自身风险因素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银行自身风险的角度,对2011-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中国的银行目前经营仍处在传统的存贷业务中,业绩主要体现来自净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虽有所增加,但"息转费"仍占一定比例。建议中国商业银行应进行金融创新,积极推进资产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15.
金颖 《中国市场》2014,(21):115-117
商业银行中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随着金融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升高以及商业银行上市数量的增加,银行类股票在我国资本市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的测定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稳步发展以及我国股票市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共238个交易日的日收益率和沪深300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对银行业贝塔系数进行测算,并对其改善方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时期,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度量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CoVaR风险度量法对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系数进行了分析。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贡献之间具有差异,提示金融系统风险与规模、财务杠杆率高低以及机构盈利状况有关。文章旨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以在特定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政策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EVA价值管理体系的完善,其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来多企业的认可,我国的企业也逐渐将其纳入管理范畴。本文在EVA传统测算模型的基础上,综合风险因素,引入了基于风险调整的EVA测算模型,体现出风险在银行管理应有的重要性。根据EVA测算模型计算的我国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EVA值,我国上市银行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国有控股银行优于上市股份制银行。通过对EVA值的分析,本文最后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额的供给导致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影子银行体系和银行系统的发展。一方面房地产的发展需要大量货币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又给影子银行和银行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然而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一,房价的高涨会带来房产泡沫促使银行风险增加进而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二,影子银行的发展本身又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文章就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实证分析,认为他们存在着螺旋式的上升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国家的金融秩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纵观全球,大多数的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都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紧密相关。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攀升已成为金融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文章主要分析了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以及不良贷款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