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基于增量改革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中国应该通过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动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设立,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进入了增量改革阶段。笔者认为,基于增量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提供有效供给,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的竞争机制;发挥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融合;引入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激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长久以来,山西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着功能弱化,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进入门槛一直很高。2006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降低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的门槛,银监会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以新型农村金融的引入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探究了山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发展落后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现状的思考,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小额贷款公司及农村借款人几个方面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相应提出了对应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我国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更好的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山西、甘肃等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流程、灵活利率决定机制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但也存在新设机构集中在城镇、正规化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对象高端化、信贷资金规模约束等问题。因此,今后应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与大型金融机构的"链接"、引导有序的竞争秩序和加强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然而,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金融业,其发展却是极度的不平衡.在城市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十分滞后.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结构失衡、监管有漏洞、业务不积极以及金融机构制度不完善等,只有继续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制度、适度调整业务方向、继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才能真正实现农村金融的实质性发展,进而加速发展农村经济,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供给型金融抑制现象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尤其是1993年以来,以盈利最人化为经营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推行之后,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出现了功能性缺陷,导致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的政策性文件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创新贷款产品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但是也存在服务对象"高端化"、资金规模约束、风险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金融"链接"程度和强化风险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金融体系下,金融资源逃离农村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历次自上而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既忽略了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也忽略了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因而效果不佳。试图在分析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晓勇 《经济论坛》2004,(23):86-87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的城市战略计划,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金融需求高度不足,信贷指标的分解、少数的农村存款和民间借贷足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由消费性向生产性转变,规模种植、专业养殖、个体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农村金融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已经不存在,而农村金融体制的转变还跟不上需求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调整农村金融的供给,重新维持农村金融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一、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新疆目前已形成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就进入了一个不断建立与完善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阐述了6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紧接着分析了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困难,进而提出应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并展望了未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前景.通过分析,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要想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5省26个机构覆盖地域内抽样1938个农户样本访谈调查基础上,通过农户信贷障碍的皮尔森相关分析和以农户对贷款渠道认同度为名义变量的回归研究证明:相对于“供给不足”而言,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更多的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理性’排斥”行为所致.治理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关键药方不是简单增加供给,而是甄别、判断和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不当排斥行为.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作出重大部署,为“十一五”时期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究竟如何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呢?本文拟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变迁理论出发,分析农村金融供求的变化,从供求失衡中寻找原因和调节失衡的路径。一、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一)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由宏观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中观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金融机构体系是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主体,在整个农村金融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二)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制的缺陷。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5省26个机构覆盖地域内抽样1 938个农户样本访谈调查基础上,通过农户信贷障碍的皮尔森相关分析和以农户对贷款渠道认同度为名义变量的回归研究证明:相对于"供给不足"而言,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更多的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理性’排斥"行为所致。治理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关键药方不是简单增加供给,而是甄别、判断和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不当排斥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从有效需求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均衡性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由于中国农村金融供给运行机制、农村金融供给体制及农村金融供给制度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均衡,而中国农村金融供求均衡的实现需要在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配合下诱发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滞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积极培育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机构,着力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村金融需求日益扩大。同时,农村金融改革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资金依然大量外流,农户和乡镇企业依然面临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这就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提供了生存空间。拟从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视角,探析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坚实支撑,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善农村金融的"输血"和"造血"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日渐完善,但一些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在制度创新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较为完备.由于社会及经济制度演进路径的不同,不同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不同特征,并且在近年来则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给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带来如下启示:可持续经营应成为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原则;政府的介入与扶持必不可少;应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强调金融机构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金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供需发展不平衡,农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比例不平衡,农业、农户不具有信贷需求优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资金大量外流等方面的问题,亟待构建一个"供给领先"模式和"需求追随"模式并进的,涵盖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及商业性、政策性非银行金融组织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农村金融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