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本文以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为例对集体行动的实现从忠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忠诚有利于集体行动的实现,并且这种实现是通过策略互动表现出来的.每个个体对自身组织的忠诚程度普遍较低有可能导致这个组织的集体行动的失败;反过来,每个个体对自身组织的忠诚程度普遍较高则有可能导致这个组织的集体行动的成功.即使异质性个体具有同样的忠诚程度,同样的忠诚程度也未必发挥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限理性下的个体决策: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覃琼霞 《南方经济》2007,34(12):24-31
本文试图延续Shesheinski(2003)的分析思路,通过有限理性的模型化使有限理性下的个体决策重新与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和边际决策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分析了有限理性结构下的纯个体决策和集体行动中的个体决策问题。同时,对集体行动中的有限理性和理性决策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了有限理性下的最优决策规模要大于理性决策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绩效激励问题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雇员偏好异质性情况下的绩效激励制度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激励制度与社会偏好的挤出和互补关系,提出了设计绩效激励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农户劳动力培训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收入不仅受个体异质性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影响,目前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仅为2.52%,远远低于未参加劳动力培训农户的收入效应,说明目前培训的选择机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集体行动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始至终存在于人类社会,集体行动现象的出现伴随着单个个体无法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合作问题及公共秩序混沌无序、公共组织效率缺失等问题。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中包括了众多的理论假设,其中"搭便车"行为是指在集团中,个人不付成本或付出极少的成本而坐享集团之利。随着社会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边缘的村庄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地缘村庄转变成重要的城市生活场所,"城中村"便应运而生。文章运用"搭便车"理论来解释部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个体农民存在消极、冷漠以及坐享集体之利的现象,如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农民集体三个相关利益主体分别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搭便车"现象主要指三者博弈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中不付出成本或付出极少的成本而坐享集团之利的个体。文章运用全新的视角,基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来分析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搭便车"行为,并探索其深层次的原因,目的是为了指出城中村当前面临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农户劳动力培训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收入不仅受个体异质性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影响,目前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仅为2.52%,远远低于未参加劳动力培训农户的收入效应,说明目前培训的选择机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的集体行动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对于社会稳定有很强的影响力。文章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出发,解析农村社会的集体行动。并通过对农村居民的集体行动进行正负两方面的分析,最后提出构建良性社会资本来形成农村集体行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建立存在消费者偏好不确定的企业定位定价模型,运用先后定价博弈均衡来研究双寡头企业的竞争策略,认为相比于传统的同时定价博弈均衡,在消费者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借助先后定价博弈均衡可以使双寡头企业获得更大的相时水平差异程度,同时相对水平差异化程度随消费者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减少.在消费者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从寡头企业在先后定价博彝均衡中比在同时定价博弈均衡中有更高的期望均衡价格,并获得更大的期望均衡利润.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确定合适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城市化背景下,还需要综合考虑转移劳动力的低收入、高流动性等特征.本文首先基于异质性个体的需求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养老保险的适度规模进行讨论;其次以转移劳动力为例,对理论进行检验,发现收入对其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流动性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模拟表明,有30%的转移劳动力愿意选择"较高保障水平",而有60%愿意选择"较低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广泛认同,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也更加关注企业的ESG 责任表现,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的ESG 责任持股偏好可能是有差异的。基于2010-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机构投资者能够关注到公司ESG 责任表现,在中国A 股市场具有明显的ESG 责任偏好,特别是对国有企业ESG 责任表现的持股偏好更加明显。通过对异质性机构投资者的研究表明,相较于非独立型与短期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来说,独立型机构投资者与长期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更加显著的ESG 责任偏好。进一步研究还发现,ESG责任表现更好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超额回报;利用本次新冠疫情外生风险事件冲击的分析也表明,ESG 责任表现较好的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累积超额收益远高于ESG 责任表现差的公司。  相似文献   

11.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6):21-26,33
为了解释越来越多的利他行为和合作现象,现代经济学试图通过放宽经济人的外延来将之纳入传统的经济人分析框架。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扩大化偏好依然是外生的、不变的,它依然把丰富多样的人类行为抽象为平面单一结构,从而依然没有克服经济人分析的内在缺陷。经济人模式化分析的主要表现为:(1)忽视人类行为的历史性,而仅以现在和将来考量行为方式;(2)仅仅是一个理性计算问题,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和下意识反应;(3)基于近视的行为功利主义,仅仅反映本能反应的动物性一面;(4)基于原子论个人主义,行为动机是着眼于效用最大化的个人;(5)无法解释团体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差异,也无法解释不同团体之间的利他主义差异;(6)无法解释个人面临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也难以揭示不同人面临相同环境下的行为差异;等等。  相似文献   

12.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鑫 《改革与战略》2008,24(10):212-215
自主治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集体行动理论的局限。自主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互动,寻求的是一种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达到“善治”的社会体制。本文对当代公共选择学派和公共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埃利诺.奥斯物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作了简要介绍,并讨论了该理论对于集体行动理论的影响以及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庞珣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7):24-42,156,157
关于国际合作的现有研究通常不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忽略了国际公共产品的特性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作者从国际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主要特性出发,建立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公共产品如果不具有完全的消费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那么排他性的消费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就有可能建立,使国际合作成为可能。国家可以局部而渐进地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使得公共产品在较高水平上得到提供。这一过程形成了公共产品领域在国际合作上的特殊路径,即从不平衡到逐渐平衡,从小范围合作到广泛合作。这种非平衡性和层叠性同时也受到国家间关系、现存国际机制和国家之间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为考察对象,作者建立了分析国际合作可能性和路径特征的简明框架,为解释公共产品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using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The role of collective action and interest group behavior is analysed critically both with respect to the initiation of attemps at liberalization and its outcome in terms of success or failure. A probit model is then used to test empirically the various hypotheses as to the determinants of likelihood of success of liberalization attempts. A sample of 51 liberalization episodes relating to 24 countries and spanning the period 1950–80 is used. Five factors are found to be critical in the process of liberalization: the strength of exporters groups as represented by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importance of manufactures and traditional exports, the strength of import-competing sector's opposition as measured by the share of manufacturing in GDP, the time elaps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import substitution, the size of country and the leadership committment and role.  相似文献   

15.
《World development》1999,27(5):773-788
The impact of inequality on the ability of human groups to undertake successful collective ac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overexploitation of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In voluntary provision problems, on the one hand, inequality has an ambiguous impact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fficient outcome even though better endowed agents contribute more to collective action. In regulated settings, on the other hand, inequality tends to reduce the acceptability of available regulatory schemes and, therefore, to make collective action more difficult.  相似文献   

16.
欧盟区域间集体安全是欧盟在共同安全防务政策的制度和区域间合作框架中形成的对外危机管理概念。欧盟在非洲的危机管理行动经验表明,作为普遍性集体安全与区域性集体安全的"中间体",它既有集体安全的共同逻辑,如主权国家通过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应对战争或其他大规模暴力的发生,具有大国主导和利益导向等特征;又有普遍性和区域性集体安全的共有特征,如依据《联合国宪章》等通行的国际法来指导其行为;也有区域性集体安全的共同特征,如拥有独立的制度框架和冲突预防的机制化;更有显著的"自我特性",如超国家机构的引入,综合安全方法和安全部门改革的机制化,军事权力、民事权力、规范权力的综合运用以及有效多边主义下的包容性进程等。作者认为,虽然欧盟区域间集体安全亦有明显的局限性,如行动的选择性、军事能力的不足、决策的单向性等,但它构建起了一种新的集体安全实践模式,进一步丰富了集体安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邓智平 《南方经济》2021,40(9):11-17
数字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工作性质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革。文章从技术赋权的视角,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对劳动关系的各个主体进行普惠但不均衡的赋权,发现数字经济条件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不是遵循从个体劳动关系到集体劳动关系的传统路径,而是走向一种新个体劳动关系,其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模糊劳动者身份、劳资双方利益共生、工人内部团结机制失效、消费者介入转移矛盾、收益分配规则的公平透明等。  相似文献   

18.
国家行为与产权: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产权理论侧重于微观层次的分析,较少考虑中观(利益集团)及宏观层次(国家)对产权结构形成的影响及不同层次产权的交互作用的机制。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国家的定义入手,通过对个体权力与国家、集体行动与国家以及法治化社会与国家的三个层次的分析,提出建立产权制度分析的国家模型,从而论证国家与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