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26):55-58
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日趋复杂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特征。城市贫困呈现出被动性和代际传递特征,阶层性和行业性特征,区域化和社区化特征等。城市反贫困斗争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反贫困斗争应确立长期的反贫困行动目标和工作思路,注重社会政策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综合救助体系和多元反贫困机制,增强城市反贫困斗争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开发与城市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的城市贫困是"失业贫困",其根源在于劳动者人力资本匮乏和就业机会丧失。现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救助水平偏低、自救功能弱,反贫困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其人力资本含量,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救",最终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城市贫困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城市贫困概念的界定入手,分别从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两个层面分析了贫困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试图为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邓国营  高博楠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132-135,140
城市贫困给我国城市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在成都的实证调查,探索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导致城市贫困的贫困者个人、政府和社会三方面责任缺位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二元经济制度、人力资源投入、政治参与缺乏和政府行为缺失与越位是城市贫困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既要有“还权”的输血式扶贫,也要有“赋能”的造血式扶贫措施;建议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实现社会初始公平、提高社会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贫困界定及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居民生活陷入窘迫,成为城市贫困群体。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对策,走出一条城市反贫困的新路子,使这一群体早日摆脱困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城市贫困的界定及其规模 “贫困”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经常用语,其基本含义是指持续的、较长时期的生活困难,或生活水平低下。国际上流行的对  相似文献   

6.
国内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城市贫困的界定、城市贫困的特征、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城市贫困的解决措施等方面 ,论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贫困阶层聚居区研究述评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视角,在"过程-互动-行动"研究框架下,综合述评了国外贫困阶层聚居区的概念界定、空间分布和社会经济构成研究;从两种角度分析贫困阶层聚居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从就业减少、居住流动、公共住房和种族隔离几个因素综述外部作用力影响下的贫困聚居,并从防御、支持、抵御攻击和文化保护方面讨论了内部组合力影响下的贫困聚居;此外还回顾了缓解贫困聚居的措施;最后从基础研究、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探讨了国外同类研究对我国城市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城市病"作为已然的现实存在,一方面充斥着我们的日常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充溢在社会学者的研究范畴之内。以往的研究较多将"城市病"框定在宏观——社会层面,强调人口、交通、环境、住房、贫困等问题,却较少涉及甚至忽略城市精神问题的考量。齐美尔关于大城市精神生活的诊疗,包括"持续"的精神紧张、理智压倒情感、计算统摄一切的"城市生存原则"和冷漠—反感—矜持(审慎)的人际交往态度以及无意义感的个人存在,这些问题理应囊括在"城市病"的范畴之内,作为"城市病"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结构系统,并尝试通过具有共同体性质的"城市气质"的建构祛除"城市病"。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的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要想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不容忽视。本文试从城市贫困的现状、成因,以及缓解城市贫困的对策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来论     
《房地产导刊》2014,(Z1):31
正"城市新居民"如何才能不尴尬北京_高峰城市新居民,也就是以往的农民工长期"停留"在某一发达城市后所被赋予的新称谓,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早已楔入现代都市文明之中;他们大都属于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加快背景下形成的移民阶层。在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城市新居民较父辈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新居民仍无法摆脱流动人口的头衔,面临身份无法认同的尴尬。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却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贫困群体,这一群体的数量和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的能力和权利双缺失。能力缺失表现在就业或再就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维权能力的缺失;权利缺失表现在城市贫困人口能享受到的权利供给不足、现有权利的分享机制不公平,以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方面。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应该从能力补偿和权利还原两个方面来进行,既要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弥补其能力不足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又要构建一个能够使贫困群体分享各种权利的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常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常州市城市贫困阶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群体特征及其社会救助状况;讨论了社会救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兵 《价值工程》2014,(19):237-238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因现实的生活境遇和自我评价的偏差会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形成负性的心理刺激,但是用"心理贫困"的标签定义贫困学生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会遭遇困境,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新路径为贫困大学生排忧解难,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段昆 《东方企业文化》2012,(14):229-23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对这项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廷海 《现代企业》2005,(12):35-35,3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两极分化社会格局的变迁中.新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并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产业集群的再度兴起,为新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陈煦  白永秀 《城市问题》2023,(9):66-73+94
实施有效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是推进城市贫困治理、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利用2013—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三期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城市低保政策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城市低保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低保政策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则表明,城市低保政策通过提高城市家庭资本积累与提升城市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两条途径发挥减贫效应。未来应当在建立全国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确保低保政策地方落实以及完善专项救助制度等方面提高低保政策的有效性,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公平——基于居住者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保护注重原真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历史街区更新措施的情况下,历史街区通常被原封不动地"保留"。通过对常熟市历史街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由于政府缺乏合适的改造方案,常熟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住区,导致居民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两个方面均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在居住者需求和意愿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和异地搬迁等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因此,认为在强调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区内的民生问题,保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一、现阶段城市贫困现象透析 (一)城市贫困问题凸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5年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人民币,人均经济总量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有2100万城市居民依靠社会保障生活,有3000万农村居民生活非常贫困,另有6000万人每年只靠不到1000元甚至更少的收入生活。也就是说,中国至少有1亿人生活在贫困状态中。有人认为,这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将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极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始终将稳定视为第一大局。对农村,“三农”政策几年来都是头号议案,免税、减负、补贴措施频出。对城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每年都要安排巨额资金为生活贫困居民提供切实救助,力求构建“和谐社会”。2004年4月至9月,江西省审计厅利用近半年的时间,对该省2003年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从监督者的角度,密切关注城市穷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并成为新世纪人们关注的热点。城市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城市资源空间整合的产业组织形式,即获取了相关的网络资源及良好的城市管理环境,又为缓解新城市贫困问题所带来的城市就业压力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我国城市就业与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