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伙人之间的充分信任是合伙合约赖以存在的基础,但合伙合约订立后,有限信任是维系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前提,合伙事务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代理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是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尽可能地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 1.新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哈特等人直接提出了企业合约不完备的论点,将契约规定外的权力即剩余权力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而且把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所有权。“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就推导出了控制权”,而完全契约理论却忽视了“控制权”、“权利”等范畴,这些恰恰是企业问题当中的关键所在。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企业是一个存在个人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增加了企业的代理成本。所以有必要设计激励报酬合约,使经营者获得一部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承担一部分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减少代理成本。一、激励报酬合约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企业所有者在设计激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  相似文献   

5.
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机制,企业的最优激励机制实质上就是能使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最大对应的机制,最优的安排一定是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股票期权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股份公司的会计舞弊是指股份公司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编造假账,是会计主体为实现其主观目的而恣意违背会计准则、践踏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一、委托———代理机制下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成因的多视角分析(一)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使管理者会计舞弊成为可能。在公司的契约分析中,分司作为契约具有不完备性特征,即不可能在契约中把参与契约成员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由于委托———代理契约存在“漏洞”,便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它是指公司收…  相似文献   

7.
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从股东到高管、从高管到一般经理,再从一般经理到基层员工,存在着多层次的代理关系.广义的代理成本包括激励成本、约束成本和剩余损失,其中激励和约束成本与剩余损失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随着公司治理机制复杂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成本不断上升,而剩余损失在下降,这表明存在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是指一般通用会计规则中未做出规定的会计事项或具有较大选择权的会计事项的处理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在实际工作中,滥用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股权多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公司的基本特征。企业财产所有者,即股东对企业剩余不再具有直接的完全支配权力,而是通过委托代理制度来完成。如何保证企业剩余的最大化,以及保证对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是企业财产所有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目标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剩余索取权进行了分析,认为赋予经营者剩余索取权是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和设计经营者报酬计划的关键,而股票期权是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最佳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般研究认为,法人产权制度是导致企业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然而,按照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其真正原因更在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代理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对因不完备契约而产生的剩余控制权的竞争。本文分析认为,企业金融契约安排是一种融资治理机制,是对与企业所有权相关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表现为界定所有权的一个动态“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有可能存在代理问题,解决代理问题的核心是使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也就是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融合。因此,要选择可行的激励方式,激励代理人实现委托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一种不完备合约的内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的存在,而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形成,最优的合约安排是参与之间不断弈的均衡解,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利益相关共享式多边合约安排,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权会由集中对称安排不断趋向分散对称安排。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索的所有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因此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要求人力资本所有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成为企业剩余索取和控制。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所有应分享企业的不同剩余。从而成为企业的风险承担。在国有企业中。企业家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受到了产权的限制.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也应该参与市场的调节和竞争,这样他们才有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代理问题,不同利益主体间由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内部资本市场本身并不是企业内部治理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其只是一种交易机制,受各种利益主体的操控,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内部治理变得更加复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内部资本市场通常依附于特定的组织结构,如事业部制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角度对EGS中订单拣选职能转移进行研究,探讨其存在价值,继而分析顾客和在线杂货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存在的信任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7.
俞毅 《电子财会》2004,(3):46-48
留存收益与剩余收益这对概念存在已久,讨论很多,但仍有混用的情况发生。本拟从两的产生根源、内容的差别以及对其的不同运用和评价作简要分析。一、留存收益与剩余收益产生背景的区别留存收益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指企业从历  相似文献   

18.
马葵 《会计之友》2007,(6Z):8-9
笔者以会计本质二重性为前提。认为应该从会计域秩序与会计规则的互动关系中理解会计;在分析会计规则不完全合约性的基础上,提出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这一概念,并重点论述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配置与会计规则变迁的关系及会计规则制定与执行的分类治理机制.指出会计规则质的变迁有赖于会计域秩序的变化,而会计规则的规定分为规则性规定和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9.
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中,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动力问题实质上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现代公司制企业,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动力问题,即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各利益相关方采取适当行动,在最大化自己利益时,最大化公司价值。建立激励机制,需要在组织内设立监督者,由他们负责监督、激励。但监督者也必须有某种激励来开展监督活动。办法是使他们有剩余利益索取权。拥有剩余利益索取权的监督者越是努力工作,团队的效率就会越高,监督者获得的剩余利益就越大,进而监督者越有积极性,这又反过来促进团队生产的效率。而既拥有企业监督权,又拥有企业剩余利益索取权,实质上就是拥有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不确定市场情况下的厂商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市场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等系统不确定性条件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企业董事会与企业经理(厂商)之间的行为弊弈,模型分析表明,委托代理双方行为选择均受到系统不确定性和厂商素质特征的影响。一个高素质的厂商不仅能提高委托人的期望收益,也能使其自身参与剩余分享的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