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到来,中国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纠纷也逐步涌现,解决这些纠纷也成为了两型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要进行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纠纷解决方式由现有的强政府—弱社会的政府主导型纠纷解决方式转变为强政府—强社会的二元纠纷解决方式,结合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力量解决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纠纷,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创建环境财税金融体系,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湖北省黄石市黄金山两型社会先行区的调研思考,论述了环境资源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维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人类共识。指出两型社会必须全面创新,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环境财税金融体系,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新一轮经济周期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索了低碳经济的现代发展模式,研究了发展低碳经济对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影响,指出了湖南建设两型社会应倡导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采取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后,就如何加强低碳型城市群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康达华 《经济师》2010,(3):17-19,22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地,其建设过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章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制度建设",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需求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行政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奇  戴清  丁艺 《经济地理》2008,28(6):1008-1011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正式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乃至中部崛起计划的实现。而长株潭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如何克服地方政府间的本位主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对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本论文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两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礼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礼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现实的要求和发展的必然。建设两型社会有多条实施路径,而环境法制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只有完善环境法立法目的,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实现环境诉讼纠纷机制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好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全线启动,引发了广大学者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的深刻思索。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一套涵盖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4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目标值,最后还对指标体系的完善、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监测的操作和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展智慧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从两型社会建设入手,论述了发展智慧产业的重要意义,并从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服务业等角度,探索了发展智慧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点以及中部城市发展的中心,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两型社会推动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建设低碳智能新城--中国光谷·伊托邦为武汉两型社会的样本田,将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融合了低碳经济与信息智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深度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济、法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在分析了新能源产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认识到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并简要概括了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两型社会”构建下的高校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是国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武汉地区有全国第三的智力资源,理应为"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因此,指出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必然性,介绍了国外相关案例,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两型社会"主张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等方式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作为对经济反映和监督的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两型社会"对信息披露的需求,"两型社会"促使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向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转变。本文探讨了"两型社会"与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关系,对"两型社会"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建设"两型社会"进程中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2005—2012年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幅分别达2.46%、4.46%;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年均降幅达0.74%。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升的同时,内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性较差。2从空间上来看,17个县域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的变化幅度均呈正向变化,环境可持续度处于负向变化,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要比其它14个县域的高,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幅度最为明显。2个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县域差异性变化明显。3预测显示2015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大体上处于中等状态,并且呈现差异性上升,既表明湖区两型社会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建设效果日趋明显,又说明湖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得以稳妥解决,并且将成为制约湖区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证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时空预测切实可行可靠,模型运行结果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是基于低碳经济的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两型社会离不开知识创新,并且两者具有很好的耦合效应,环境压力和动力系统迫使企业改变经济发展范式,而两型社会的发展模式正好适应了企业和环境的需求,企业以知识创新为根本,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周昕  向敏 《经济师》2011,(1):88-90
法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法律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却资源相对丰富等原因,面,临几乎把经济发展、脱贫至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资源开发上的两难困境.文章针对民族地区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创建两型社会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法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是所有制度中最为重要、稳定且权威的制度。法制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制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应有之义。针对湖南当前所面临的立法供应不足、行政执法乏力、司法保护软弱以及法制文化落后等主要法制问题,文章明确了法制创新的基本路径,即: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思想武装,发挥地方党委、人大和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和完善政府行政执法职能,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以期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法制创新对"两型社会"的切实保障和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区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现有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的内涵,以两型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为要求,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长株潭城市群2006—2008年的经验数据,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了长株潭三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差异,整体评估了城市群区域系统与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