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汉雄 《现代财经》2007,27(6):12-15
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权的行使主体的确定问题,应从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划分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使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权存在不合理性,应建立由中央政府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新农保的筹资机制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该文利用2008年全国人口、财政等方面的数据,分别对个人、集体、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筹资能力做出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有能力缴费,集体可补可不补,中央财政"不差钱",而筹资最困难的便是地方财政,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因此,需要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失衡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城镇国有企业中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体制。新制度实施以来,由于制度转型、养老保险缴费征收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中社会统筹收入不能满足当期养老保险金统筹支付需求。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来弥补收支差额,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为达到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开管理的设计初衷,我国政府于2001年7月在辽宁省开始进行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国家与企业按照现收现付模式筹资。1991年6月国务院明确提出“逐步建立起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1995年3月又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1997年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确定: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薛惠元 《经济管理》2012,(4):159-171
财政补贴机制是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最大区别,财政保障能力能否可持续是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模拟预测2010~2030年中国农村人口、财政收入、新农保人口覆盖率、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以及最低缴费标准等数据,对中央、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分别占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做出仿真测算。结果发现,总体来看,在未来20年中,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可以负担得起新农保的财政补助。通过长期动态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尽快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和"人群全覆盖";完善基础养老金调待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东部农业人口较多省份的财政支持;适时提高地方政府缴费补贴标准;落实好"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财政补助政策;个人缴费适时改为比例费率制等。  相似文献   

6.
关博 《宏观经济研究》2015,(2):10-15,49
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度是我国完善以"统账结合"为基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政策。基于黑龙江省的调研表明,现有做实政策并不能实现个人账户资金的充分积累,也不能改善"统账结合"模式的保障效能,做实产生的财务融资压力已超过了地方财政和企业的负担能力,做实个人账户政策已不可持续。建议正视我国的具体国情,停止扩大做实政策实施范围;积极借鉴名义账户制的实践经验,改革"统账结合"的组织方式;做好已积累资金的投资运营工作,提高统筹账户的抗风险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缴费确定机制,减轻地方和企业的财务压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建立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但缴费率较高引发逃避费行为、个人账户"空转"、城乡居民实际缴费档次低、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不匹配、过于依赖财政等问题阻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可从降低缴费率、提高个人账户投资回报率、完善城乡居民缴费激励机制、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推动全国统筹以及发展养老保障的其他支柱等方面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养老金指企业职工退休以后获取的收入,又称退休金。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组成。目前,主要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主要解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来源问题:个人账户部分实行长期积累,这部分按照人们尽缴费义务的多少,获取的养老金收入不同。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筹资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是一种公共商品 ,职工或企业缴纳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税或费与其受益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反 ,个人账户是以收定支 ,个人的受益直接决定于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的多少 ,是典型的私人商品。社会统筹养老资金的筹措应采取税制 ,而个人账户应继续采取收费制。财政为统筹养老保险筹资有较大的税种选择空间 ,采用什么样的税种 ,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能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 ,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需要 ;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劳动力流动、企业竞争力及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三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成本 ;四是具有现实可行性。基于这四条原则 ,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主要应是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养老保险税率的确定 ,应考虑收入替代率 ;收入水平 ;赡养率以及收入增长率、老年人口和在职职工的增长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1·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原则。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能够改变职工养老保险由国家和单位承担的观念,实现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合理负担,从而增强职工自我保障意识,使参保人员关注自己的未来,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之间养老保险衔接,也有利于人员流动。社会统筹部分视单位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等不同情况,由财政、单位负担或分担。个人缴费从本人工资总额的2%起步,逐步过渡到8%,同时,建立个人账户,并作为计发养老金的一部分,实现多缴多得,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2·政策统一性原则。在制定整个机关、事业单位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历程,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旧体制与新体制的矛盾,使养老保险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缺陷,阻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特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从基金筹集方式看,职工个人缴费按本人工资11%的数额计入个人账户,企业按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费,其中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另一部分形成统筹基金。从养老金计发办法看,基本养老金由基…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彼此独立,分别支付基础养老金(主要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与个人缴费相关),但由于当时老职工过去并没有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对他们在传统制度下获得的养老金承诺,单靠新制度中社会统筹基金又不足支付,在没有明确渠道给予补偿的情况下,就只能动用在职职工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满足当期支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其短缺部分主要由中央财政给予财政补贴,且补贴数额越来越大,基本实现省级养老保险统筹目标,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与缴费成本,克服低层次统筹的弊端,减少对中央财政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压力,最终实现由省级统筹向中央统筹的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隐性债务规模巨大、扩面工作越来越难、养老金连年上调、基金地区失衡日趋严重、费率降低等风险。为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应继续扩大覆盖面,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夯实缴费基数,不再做实个人账户,通过参数调整、政策优化和多渠道筹资化解隐性债务,开征社会保险税。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实施中还存在着:自愿原则对农民参保积极性和参保水平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新农保制度中的财政支持问题;依靠集体补助的目标较难实现;保障水平较低,参保农民的福利水平很难提高;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间的衔接等问题。针对问题,应从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统筹城乡社保;完善新型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自建立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本文从制度设计角度入手,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存在个人账户存在需求方控制医疗费用的设想难以实现、筹资不公平、统账比例确定方法不科学、基金在银行计息方法下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发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效用,本文提出加强对医疗市场供给方的管理和约束、合理确定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适当扩大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向家庭账户过渡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下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工作将重点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并合理控制基金使用。卫生行政部门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保证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地方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40元,农民个人缴费应增加到不低于20元。各省(区、市)要确保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保费征缴行为变化的视角,构建计量和精算模型,通过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财政效应发现:第一,如果实施中央调剂制度, 2021—2050年累计财政责任为1 104.56万亿元;第二,如果实现全国统筹,征缴率会下降15.6%,累计财政责任较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提高23.67%;第三,假定国家出台激励机制来规范地方政府保费征缴行为,征缴率提高3.39%,累计财政责任较实施全国统筹政策时下降5.14%;第四,若进一步引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累计财政责任较出台激励机制时下降17.18%~23.82%。可见,在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国家应出台奖惩激励机制,并尽快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建立完全积累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最佳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8月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我曾提交过一篇论文,但是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仍感觉言犹未尽。正如朱镕基总理所说,目前的空账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好的体制和机制。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理解是必须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完全的而不是部分的基金积累制。这里所说的是基本养老保险,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还应当包括政府对特困老年人群的社会救济,企业和职工个人参加的商业保险,居民自己的养老储蓄,这些都应当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主体,覆盖面要宽,保障水平却不能太高。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所有单位和职工个人都应根据统一的规定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2)所有资金都要记入个人账户,职工退休费全部来自其个人账户;(3)为照顾低收入群体,缴费中可以划出一定比例,譬如说30-50%进行平均化后再记入个人账户,实现一……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是“双轨运行”的局面,即存在着两套退休养老金制度:一种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运行的“国拔”退休轨制;另一种是社会企业单位运行的“缴费型”统筹轨制;即在现行制度下,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金由国家全额拨款,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是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由企业、职工共同负担。文章就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