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租房时代     
<正>“现在的房价对我而言已经是太高了。我希望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如果非要加个期限,希望别超过今生。”也许这段目前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名言”曾令很多人抚胸感叹深得我心,又或许让很多人大翻白眼,不以为然。但是总而言之,随着当今房价的疯狂飙升,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之中,工作之余,关注着房价的变化。然而,就在买房问题让大家倍加关注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一种传统却又新颖的生活方式正在慢慢地改变着越来越多人。那些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们有着自己的口号、自己的标准和自己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生活方式的改变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租房时代。  相似文献   

2.
笑一笑     
《光彩》2001,(7)
生与死   3个人在一块谈论生与死的问题。   “在自己的追悼会上,你最想听到什么呢 ?”   第一个人说:“我希望听到别人称赞我生前是一个好医生。”   第二个人说:“我希望听到人们说我生前是一个好教师,我的教学改变了很多孩子的未来。”   第三个人说:“我最希望听见人们说:‘天哪,他在动 !’” 不戴眼镜的后果   一位母亲急匆匆地来到诊所,请求医生上门看急诊。   医生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   那位母亲回答:“自打女儿开始谈恋爱,就不戴眼镜了。这不,度蜜月归来,终于产生严重的后果了……”   医…  相似文献   

3.
《理财周刊》2006,(2):105-106
这个新文本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对“房价款和付款方式”有了很多全新的诠释。很多人也惊诧于它第一次可以让购房者分7次付款,但其实这个合同提示中另有一个震撼程度同样巨大的地方,以下分别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4.
无梦 《现代商业》2007,(6S):68-69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工作以后,所谓的事业却始终主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越“成功”,离家的距离就越远!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己的心愿是什么?为了让顾客满意,让老板开心,我们常常戴着面具。自己的麻烦与郁闷只好吃下去自我消化。因为我们已经欠家人很多,再也不愿意把不开心的事情向家人倾诉。于是,在本来可以呈现一个真我的家里,也戴上了善意的面具。  相似文献   

5.
赵章光,他曾经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他曾经首吃连锁化服务的螃蟹,被誉为“中国连锁第一人”,他曾经在万元户都很稀缺的八十年代里“批量制造”了很多百万富翁,自己也因此成为“温州首富”,缔造了一个个创富神话。现在,他又在筹划着一个新的蓝图,准备再造更具震撼性的创富神话。本期名人面对面让我们走近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商界奇人,看他如何将创富神话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他们……     
《市场周刊》2012,(3):48-48
环境保护不再仅仅是关注个人的生活环境保护,而是把“我”扩展到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和态度。 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原住民的生活权利和生计问题,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设计师们正在刨造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商楠 《商业科技》2014,(1):100-101
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科技信息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改变是:以前一直使用的企业形式,现在已经没有好的办法来满足新世纪的需求,所以,很多企业都来汇聚高端技术人才来寻找可靠的方法。最后得到,最好方法是改变企业里面的治理方式,让企业治理变得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渐渐呈现在社会中的很多方面,它早就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变成了企业治理的主要方式,企业治理者估计它肯定能够让企业治理变得更加符合规章制度。因而让自己的企业在市场斗争中立于高端的地位,可是通过实验表明,计算机信息治理技术还没能够让企业治理到达所希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租房时代     
《中国市场》2006,(12):12
"现在的房价对我而言已经是太高了.我希望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如果非要加个期限,希望别超过今生."  相似文献   

9.
《消费导刊》2012,(6):I0006-I0006
5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环比出现大幅上升,全国40个城市超八成楼市成交量出现上涨。各种数据传递的“楼市回暖”信息,让很多潜在买房人感到了一丝焦虑,甚至有的项目暗暗上调了房价。编者按5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环比出现大幅上升,全国40个城市超八成楼市成交量出现上涨。各种数据传递的“楼市回暖”信息,让很多潜在买房人感到了一丝焦虑,甚至有的项目暗暗上调了房价。那么,楼市是否又现拐点?近期成交量回升的原因是什么?未来房价走势如何?是否又会像2009年那样出现价格暴涨?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我们推出“楼市成交回升现象解读”系列报道,希望能为广大消费者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0.
《经贸世界》2006,(2):64-65
前些日子,和朋友谈到现在很多人把直销与生活分割开了,这是做直销的一个误区。他认为,如果将直销与生活分开,那和传统的打工又有什幺区别呢?直销生活化才应该是直销最大的优点和目标。 于是,我们寻找着这种直销生活化的模板.希望能让直销事业真正成为一种直销人事受生活的方式。因此,本借助圆智成功系统的一些经验,讲述如何将生活融入直销事业中。通过一次寓教于乐的旅游会议,也许就能让很多直销人明白这个道理。[编按]  相似文献   

11.
钱之苦     
在一般人眼里,他是个富人——钱多的人;但在自己眼里,他是个穷人——为钱所困,为钱受苦。他还不到30岁,去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旅游,在一家豪华宾馆包了一个高标准房间,这个房间曾住过西哈努克,房价一夜600元,加上其他开销,他每天在这里消费1000余元。他还准备继续住下去,直到将前些年挣来的钞票统统花完,然后再找个机会进厂挣工资度日。他,是温州个体户。“钞票多了又有啥大意思呢?我决心让它尽快离我而去。”他斜倚在沙发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着“中华”,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说。天底下还真有这等任事!“开头两年,我当然也是拼…  相似文献   

12.
我的名字叫做Google,表示1后边带有100个零的数字。这个名字我很喜欢,它让我觉得自己很强大。在这个充斥着0、1的江湖上,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运气好的话,你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比如IBM,又或者,你可以选择投靠一个声名显赫的帮派,比如“微软”。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自由的向往.我选择了自立门户,做一个独立的江湖捕手,为人们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我每天勤学苦练,希望有朝一日在江湖上  相似文献   

13.
换标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企业内部希望传达更加先进、更符合潮流、更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品牌理念。李宁换标,希望表达一种“改变”,一种基于“人”的改变;肯德基“生活如此多娇”的提出,更加深入的地立足中国,融入生活”,希望传达一种“新快餐”文化。一旦将体验元素融入品牌理念,企业就需要站在目标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记忆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品牌内涵,并充分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每一个接触点,通过产品等任何可能载体来传递,提高受众对品牌理念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4.
刘丽琴 《中国市场》2007,(25):45-47
北京的中关村聚集着国内众多著名的IT精英。用柳传志的话说,这些精英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过艰辛的创业经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还在为更为远大的梦想而继续打拼着。 “我可算不上精英人士,充其量只能说是中关村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见习生!”33岁的戴友梅颇为坦诚地说,“中关村的能人太多了,比我强的人一抓一大把……不过这十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再过几年也能做出一点点令自己满意的小成就!”  相似文献   

15.
“等我退休了,我要彻底享受生活。”很多人奔波于职场倍感疲累时都会用这样一句话安慰自己。享受退休生活的第一要素是经济自由,经济自由之后才有精神自由。可是照目前的情况看,如果不趁早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退休之后的你可能未必能真正做到享受生活。如果你希望退休生活以快乐开头,当务之急就是早早规划,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关系到他在人生舞台上成功与否。每个人都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按心理学的一个说法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 如果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学习一些新的认知技巧,每个消极悲观者都会乐观起来。 ●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喜欢自己,因为……”“我能……”“我会……”暗自告诉自己心理健康或是情绪稳定。 ●不要苛责自己。尽力去找改善境况的办法,不要说“我做不到”、“我已老了”等诸如此类的丧气话。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9,(5):I0022-I0022
风尚感言 “2008已经过去,2009也已来临。世界在改变,中国在改变,在座的每一个人也改变了中国。我想时尚就是代表了生活,也代表了社会和谐,时尚是为改变而改变。对企业家而言,多一些改变,生活会变得更好,周边的人也会过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知者无畏     
很多人问我,吉利为什么敢收购沃尔沃,答案有两个。第一个是梦想:我们吉利人一直有个梦想,不能光让世界的汽车跑遍中国,还要让中国的汽车跑遍世界。第二个是现实:中国已经具备汽车业崛起的条件,这就是我今年4月讲过的“希望在民间”。  相似文献   

19.
《商界名家》2007,(3):33-37
因房价猛涨,逼得一些收入微薄的人想出一个点子,把买不起高品房的无房者联合起来,“我建我家”——自己掏钱,自己买地,自己建房,自己居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吴明华 《浙商》2010,(21):18-18
我非常关注《浙商》杂志,几乎期期都看,从中获益良多。《浙商》8月上《温州人笨吗》封面报道让我深入认识了温州人,了解了温州人的成功经验。当然也让我有所反思。报道中提到很多温州人由于在外地为生意、为事业而忙碌,无法享受到家庭生活,我认为这不值得提倡,应该加以改变,做企业也要有退出的决心。企业如果成长遇到一定的瓶颈,企业家就应该“退出”,让更专业的人去替你做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