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世兵 《发展》2004,(5):44-45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乡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8.7亿,约占总人口数的62%;农村劳动力为4.8亿,约占总劳动力数的66%,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从现有的农村资源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其余1.5亿为富余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2004年城镇将新增劳动力900万人,加上现存的600万下岗职工和800万已登记的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300万人.按照2004年预期经济增长速度7%测算,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在1300万人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与失业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它与体制转轨和就业结构调整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我国逐年滚存的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剧增,与新成长劳动力初次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相叠加,矛盾突出并且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张永业 《发展》2003,(5):30-31
记者:目前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怎么样?朱志良:就业和再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省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劳动力总量过剩,失业人员持续增加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目前,我省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的情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预测,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约10万人,而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只有3万个;全省农村每年约有311万劳动力需要输转,而目前的输转量只有266万,还剩余45万;同时,截至去年底,全省还有1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而近…  相似文献   

4.
陇南地区经济发展从总体上讲,虽然纵向发展快,但横向相比层次较低,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突出,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岗位少.全区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而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全省的后面.经济发展水平低,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据测算,全区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4.2万人.其中:新增劳动力1.3万人(统配和非统配大中专毕业生4200人,城镇退伍军人450人,未能继续升学的城镇初、高中毕业生8350人),各类失业人员2.9万人(包括滞留在再就业中心的下岗人员7762人),再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居高不下,全区约有43.5万人需要输转,还有将近1.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寻找岗位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9,(2):15-15
虽然天津市就业工作处于全国前列,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除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外,今年天津市还有近300户困难企业将退出市场,4万多名职工需要安置。为积极应对形势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措施。今年,还将加大统筹城乡就业的力度,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新增就业38万人。  相似文献   

6.
《开放潮》2003,(9):42-42
记者从8月下旬在福州市召开的福建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福建省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山区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和沿海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十五”期间,福建省每年需安排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近4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历年都未超过20万个。  相似文献   

7.
我国就业问题一直是改革以来的大难点:一方面,就业面临着大量由人口推动的新生劳动力资源和企业富余人员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强大压力;一方面,高就业、低效率、低工资,又是人们改革初期直至现在都在议论的弊端之一。 目前人们普遍反映的难点,有一个通行的衡量标准,即政府提出的控制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社  相似文献   

8.
白玥 《辽宁经济》2005,(12):19-19
一、辽宁省就业现状、特点 1.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不论从失业人数还是从失业率来看,辽宁在全国备省、市、自治区中均居第一位。目前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高。文化素质低,技术技能单一,已无法被社会的主导产业和原有的就业体制所容纳,更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带动下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就业需求,必然造成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不相适应和不对称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总体现状供大于求 2001提是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监测并发布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的第3年。我们从这一年4个季度的数据及分析报告,对我国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市场作出以下基本判断: (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是以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私营及个体和股份制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较低层次的技术技能型职业为主的劳动力市场。 1.从求职人员看,以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为主体,二者所占比重超过  相似文献   

10.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机构建设.目前全区县以上114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2722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全部对城镇各类失业人员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开放.在全区12127个行政嘎查、村全部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基本形成了覆盖盟市、旗县、乡镇(街道)和村嘎查(社区)四级的就业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形势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修 《科学决策》2003,(10):33-37
就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社会下岗和失业人员数量不小,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尽可能降低失业率,使绝大多数劳动者有就业或创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我们需多管齐下,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各方的齐心协力,来破解就业难题. 一、准确把脉劳动就业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丰市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工作的任务较重.  相似文献   

13.
抓就业首先抓培训,但要把培训与就业如何结合起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笔着就这问题谈些看法. 首先,要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培训目的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承担各类职业培训任务,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其中培训对象包括:初次求职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职人员、转岗人员、转岗转业人员、个体劳动者;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业劳动者;需要提供专门职业培训的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和现役军人及军队转业人员;其他需要学习、掌握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可以看出培训对象纷繁而普遍,在就业的道路上,培训工作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市的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这个影响已经在就业领域日渐显现。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新成长就业人口、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问题交织,  相似文献   

15.
鲍亚明 《宁波经济》2004,(11):16-18
灵活就业相对于传统的“正规就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就业规模越来越大。是当前宁波市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建立和完善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营造促进灵活就业的良好环境,对于扩大就业,切实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力开发农村就业中介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宝 《乡镇经济》2008,24(12):98-100
结构性失业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的主要方面,开发农村就业中介服务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问题。应明确开发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开发我国的农村就业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社会生产的发展目前还满足不了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求.随着企业破产、关闭的增多,失业人员将大量增加.据权威部门估计,1994年底城镇失业人数可能达到500万,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急剧转型的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使用,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增多.随着现代昆明的建设,我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我区城镇.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丰润区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区,近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驻区大厂企16个。几年来,丰润区把抓好就业再就业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有力促进了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该区每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万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得到及时有效安置,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透过该区就业工作的实践,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莫荣 《科学决策》2007,(5):34-35
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面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就业问题之复杂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