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调查案日前有了最终结果:美国商务部(DOC)裁定中国公司7.40%-44.25%的补贴幅度。虽然最终反补贴税是否可以被征收,还有待经过进一步的程序而确定,但无论如何,铜版纸案建立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铜版纸双反案作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开端,到现今美国将双反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新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形式开始由反倾销争端为主转为反倾销反补贴并行。基于"美对华双反案"有关中国四种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WTO磋商案涉及的法律问题的评析,提出双反措施存在双重救济问题,并分析双重救济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3.
安静 《市场论坛》2008,(11):65-67
文章从考察美国对华反补贴的政策出发,通过对补贴与反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并结合美国的补贴与反补贴政策,着重分析了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的内在动因,并就我国应该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美有关中国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税WTO磋商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对中国补贴指控缺乏专向性要素,特别是在事实性专向性上没有肯定性的证据。美国采用37国平均银行利率替代中国国内银行的利率来衡量中国补贴的利益的基准,这是没有WTO协定和案例的支持的。美国在反倾销和反补贴叠加采用上,也有其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及中国补贴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华反补贴已经呈现出案件数量快速增长、双反同时进行、反补贴税率高等显著特点。文章通过对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现行补贴政策中哪些是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措施,通过分析指出我国现行补贴政策中既有与WTO规则相一致的内容,也存在某些仍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的措施。针对不同情况,我国应当对现有补贴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以期减缓对华反补贴案件和多边补贴争端案件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李仲平 《商业时代》2008,(11):36-37
本文以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为例,详细介绍了美国商务部在本案中的行为依据,即“反补贴法可以适用于中国当前经济”的观点和理由,并做出简要议评。  相似文献   

7.
中美铜版纸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铜版纸案中,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打破了由乔治敦钢铁案确立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惯例。非市场经济地位由各国国内法规定,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因素的复杂问题。美国调查机关在计算中国铜版纸的倾销幅度和补贴率时,出现了矛盾之处。一般而言,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是比较理想的途径,但美国以后很可能对中国同时适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法。  相似文献   

8.
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反补贴是中关贸易磨擦的新热点.同美国主要适用国内反倾销法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不同,美国对华反补贴则是"两条腿走三步",即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两种途径来处理中国的"补贴"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骏  周莹 《新财富》2007,(5):24-24
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华实施反补贴法,此举打破了数十年来美国不向非市场经济国家享受补贴的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政策。美国商务部初步决定将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征收10.9-20.4%的关税。显然,市场对此充满了担忧,此次争端会引发中美两个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间爆发全面的贸易战,而中国政府则会否采取贸易保护或抛售美元资产的形式报复美国吗?  相似文献   

10.
2004~2013年间,有7个WTO成员对中国发起反补贴案件总计74起,中国已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第一目标国,也是遭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本文对所有对华案件,尤其是58起终裁案件的分析表明,10年来对华反补贴的基本特点是:受调查补贴项目广泛、外部基准是度量补贴利益的基本方法、补贴率在同类案件中偏高、中方政府和企业的应诉状况有待改善。而应对反补贴,中国更应从调整自身的系统性和体制性补贴入手。  相似文献   

11.
基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SCM)以及构建的关键宏观决策影响因素"BL"组合模型,运用2004-2009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对我国发起的38起反补贴案件及其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对国外对华实施反补贴政策的关键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2.
法律在线     
《中国对外贸易》2011,(6):71-72
欧盟首次对华征收反补贴税 据新华社电,欧盟近日就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做出终裁,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开征正式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产品动用反补贴措施,也是首次同时采取两项贸易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应对美国反补贴政策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标志着美国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判例正式终结,改变了美国坚持了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开创了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之先河。为此我国政府和生产商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反补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热点。笔者(2008)曾撰文提出美国对华反补贴的基本态势是"两条腿走三步"。"两条腿"是指美国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两种途径来处理中国的"补贴"问题。其"三步"分别是2006年之前的美国国内对反补贴措  相似文献   

15.
邓莉莉 《大经贸》2007,(8):30-30
在本刊2007年1月号上,一篇《首次反补贴调查下的新动向》将美对华铜版纸实施反补贴调查的起因、经过描述得淋漓尽致.如今,美对华铜版纸调查案有了新情况:美国商务部前不久公布了一项临时决定,认定原产于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铜版纸在美国国内廉价出售属于倾销行为,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为23.19%至99.65%.  相似文献   

16.
反补贴与反倾销相似,同样存在价格比较及其基准的确定问题。文章通过考察美国的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实践,试图揭示其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的原则和方法。虽然美国反补贴法不同于反倾销法,未对"非市场经济"作特殊规定,但调查当局在反补贴立法和以往对市场经济国家实践的基础上,通过2006年以来的一系列对华案件,基本形成了一套基于外部基准的价格比较方法,用于度量中国政府向涉案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和要素(包括资金、土地)的补贴利益。  相似文献   

17.
张洁 《致富时代》2010,(9):258-258
回顾2006年开始的美国对中国的反补贴诉案,论述中美反补贴争端的背景,从三个方面包括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的确定方式,可抵消补贴的范围和对部分指导性文件的性质认定等方面指出了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焦点问题,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美国反补贴诉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利可得事实"是美国商务部对华反补贴调查经常使用的一种证据规则,此种规则通过借口中国政府"未能尽全力配合调查、提供资料",从而在缺乏确凿证据、且实体规则不利于美国的情况下推定补贴成立。在2012年的两起新能源反补贴案中,美国就曾借用此规则,先后规避"公共机构认定"、"电力、土地补贴"、"出口信贷补贴"等问题当中多项实体规则。由于WTO缺乏相应规则、WTO裁决并无案外效力,我国在WTO体制下难以获得有效的救济;同时,由于美国司法审查的消极性,在美国法院诉讼同样无济于事。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世界各国对"不利可得事实"滥用的危害有清醒认识并共同改进规则;另一方面,具体到新能源问题,应推动国家间谈判与磋商,以期通过合作而非对抗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19.
美国首都华盛顿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三个国家——中国、印尼和韩国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的终裁结果,决定维持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初载决定,并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征收21.12%-99.65%的反倾销税以及7.4%-44.25%的反补贴税,远高于对印尼和韩国两国生产商征收的税率。  相似文献   

20.
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反补贴措施案(DS437)上诉机构报告。上诉机构维持了专家组关于美国在公共机构认定、土地补贴专向性认定、基于出口限制措施启动反补贴调查等方面的做法违反世贸规则的裁定,进一步认定美在对华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中使用外部基准的标准不符合世贸规则。这意味着,美国不可再用此前方法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其发起单边贸易救济的难度加大。该案于2012年5月由我方发起,2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