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企业关系网络-创新能力-品牌绩效的理论框架,以长三角地区254家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关系网络特征对品牌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强度有助于利用式产品创新进而正向影响品牌绩效,而网络规模有助于探索式产品创新并正向影响品牌绩效,网络质量则能够同时促进双元产品创新能力,从而对品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正向调节了探索式产品创新对品牌绩效的作用,而在利用式产品创新与品牌绩效的关系中,其调节效应不显著。因此,在品牌培育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利用外部关系网络共创品牌;依据相应的产品创新类型,构建匹配的关系网络并实施权变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7,(5):79-85
本文采用定量文献综述的元分析方法 ,基于72篇实证研究文献的223个效应值,考察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都与企业绩效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探索式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的影响更明显,利用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更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匹配方式,不论是双元平衡还是双元联合,都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双元联合的影响比双元平衡强。因此,企业既要通过利用式创新增加当前收益,又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并且处理好二者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3.
齐美尔关系广泛存在于各类群体和组织中,联盟创新网络中的齐美尔关系已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理论,从联盟创新网络视角探索齐美尔关系与知识基础、知识多元化、知识流动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齐美尔关系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知识基础、知识多元化负向调节齐美尔关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齐美尔关系促进了知识流动,知识流入与知识流出对齐美尔关系影响企业创新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知识流入比知识流出的中介效应程度更高。因此,企业应积极融入创新网络,充分发挥齐美尔关系效能;深耕熟知技术领域,有效规避负向调节效应;加强知识流入流出,积极发挥知识流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结构资本对市场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双元创新在二者之间起到何种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结构资本与探索式创新、企业市场价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双元创新之一的探索式创新在结构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利用式创新并未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结构资本、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有所不同。相较于意图对现状进行改进的、渐进的利用式创新,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股东对意图寻求新的可能性的、激进的探索式创新更加青睐。因此,从提振股价、提升企业市场价值的角度,研究认为高科技企业应当注重优化其结构资本并积极进行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日益重要。跨界融合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企业的跨界知识搜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深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以208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从双元创新视角,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跨界知识搜寻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问题。研究表明:跨界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突破式和渐进式两种创新模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对跨界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双重中介效应,其中,突破式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吸收能力对跨界知识搜寻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两种创新模式的中介效应亦受到吸收能力的调节。以上结论对厘清跨界知识搜寻,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具有以下启示: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加大跨界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创新绩效;需要选择适宜自身资源和知识搜寻能力的创新模式,以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吸收能力对以上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技术机会识别的能力水平影响企业对技术信息的搜寻与感知,是企业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与卓越创新绩效的关键。将创新能力划分为创新决策、R&D投入、生产能力、商业化能力等四维度,进而探讨技术机会识别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机会识别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决策、R&D投入、生产能力在技术机会识别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商业化能力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呼唤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本文选取我国22家在2011—2013年由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评选出的绿色创新企业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研究了我国环保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环保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技术-情境-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能力是环保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企业文化、市场导向、政府政策与行为是对"技术-创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情境因素,其中,企业文化是内部情境因素,市场导向、政府政策与行为是外部情境因素,三者共同调节"技术-创新"关系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企业网络能力作为一种典型的动态能力运用到开放式创新研究领域中,探索其在内向型创新与创新绩效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并考虑到环境约束的影响,采用网络外溢作为该中介环节的调节变量。通过对中国211家企业样本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1)内向型创新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企业网络能力在其中承担完全中介作用;(2)网络外溢程度越高,内向型创新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影响则越大,但其在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目标定位理论出发,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该模型的内在运作机理在于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创新主体之间、创新的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创新系统的路径演化与路径超越之间均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基本结论是:创新主体间的网络化关系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竞争力的源泉;动态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取得创新范式主导地位的催化剂;共同演化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实现对既定技术演化路径超越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背景下,积极融入创新网络是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企业在创新网络内的"结构洞"是影响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实证检验了"结构洞"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内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结构洞"对企业技术能力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遂昆  李菁 《会计之友》2021,(14):54-59
以2014—2018年深市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相对于开发式创新投资,产品市场竞争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在市场竞争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政府补助的增加会强化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并增强市场竞争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减少投资短视行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金融错配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探索式创新负相关,与企业开发式创新正相关;金融错配能够促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探索式创新的负相关关系,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开发式创新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股权质押背景下企业创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深化了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影响的认识,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丹 《财会通讯》2021,(22):44-47
文章在将创新划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基础上,选取我国2011—2018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深入分析了战略差异、经营风险对制造业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营风险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战略差异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战略差异对经营风险和探索式创新、经营风险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动态能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黑箱"。本文从理论层面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之间以及动态能力子能力与创新模式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从"破与立"的视角,指出破除企业的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意味着新价值主张提出亦或新价值创造活动的开展,是企业构建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对金锣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制造企业如何借助双元学习与组织敏捷性实现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及其动态演化的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凭借双元学习与组织敏捷性的交互匹配升级有助于实现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并使其呈现"市场需求型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自身资源新利用型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循环互补型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演进过程.在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过程中与利用式学习相比,探索式学习在每一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组织敏捷性各维度作用力度的不同则与其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16.
商业模式创新是后发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探明后发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颠覆的"黑箱"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视角,探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内隐机制,揭示了颠覆过程如何启动、颠覆动力如何持续等内在机理。收集整理华为、小米、OPPO、vivo四家智能手机后发企业的案例资料,采用多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结合的方法,构建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机理模型。结果显示:基于用户价值体系迁移方向的价值主张设计、价值网络重构、盈利模式创新、关键资源能力强化等构成了颠覆启动机制,而隔离能力和企业柔性则构成了颠覆长效机制。最后,本文为后发企业提出了强化用户价值体系迁移感知能力、建立多元化的柔性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创新绩效的效应与作用机理进行讨论很有必要。基于技术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创新绩效,并将动态能力细分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适应能力,探讨其中介效应,总结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创新绩效”这一作用路径。主要结论如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可靠;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适应能力,且三者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显著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市场化程度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提供了微观证据,为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动态能力、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明确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金融化对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以及渐进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且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将经济不确定性纳入研究框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扩大金融化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因企业所有权和所属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对于低创新强度的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扩大金融化对其渐进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创新强度的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则会扩大金融化对其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长期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而短期金融化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掠夺效应"和市场势力理论,从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的双重视角分析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作用机制。选取2013~2015年我国中小板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会产生激励作用,与开发式创新投资相比,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激励作用更显著。企业竞争地位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产生抑制效应,其中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企业竞争地位强化了行业竞争程度对创新投资的激励作用。这些结论细化了对企业创新投资行为的研究,对深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持续性是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投入视角,基于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围绕多元化经营角度实证检验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但不同维度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国际多元化有助于企业整合国外市场资源优势,促进实现持续创新,而产品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正“U”型关系,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拓展性研究发现,当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时,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该发现为从多元化经营视角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持续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