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秘书工作》2012,(1):63-63
近日,全国高校秘书学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杨剑宇教授主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秘书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核心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议强调,秘书学专业被列入本科新建专业,为秘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办好秘书学本科专业,要开足开好核心课程,厘清秘书学本科与汉语言文学本科文秘方向的界限、秘书学本科与秘书专科的界限、秘书学本科与文秘教育本科的界限,找准定位、认准内涵、把准要求,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要努力体现特色,依据地区需要、院校基础,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秘书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如何才能更加贴近企业社会需要、培养高质量秘书人才的问题,围绕秘书学的教学现状,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展开课程教学改革,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邓梦燕 《秘书》2011,(3):8-11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内地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秘书学概论课程,至今已近30年。如今却有人公开提出取消这门课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主张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笔者认为,对于秘书学概论课程的功过是非,不能靠拍脑袋妄下定论,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定位秘书学概论课程。  相似文献   

4.
向阳 《秘书》2007,(4):9-11
“涉外秘书”一词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后,使用甚广。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设有“涉外秘书”专业,开设“涉外秘书学”课程,出版了专门的“涉外秘书学”、“涉外秘书实务”等  相似文献   

5.
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宇 《秘书》2012,(8):14-16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一个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设置显现出来的。所以,对于秘书学专业来说,研究和解决课程设置问题,是当前很急迫的任务。根据国内外秘书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和教训,我提出探讨解决此问题的"三三论"(即"三步走论"、"三课群论"、"三层次论"),以抛砖引玉。三步走论我国高等院校四年制本科一般要求修满160学分。除去公共课(政治思想、电脑、外语、体育等课程)约40学分,余下的约120学分包含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中,秘书学专业的课程应占70%~80%,这才是正常的秘书学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标准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以学生的能力为主,以职业行动为主线的课程标准。财务管理是工商及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较固定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以前基本上沿袭了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当下关键问题在于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安排与课程设置的改进能否适应市场需求。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对以学科化教学为主,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大纲进行改革;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线,实际任务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进行课程标准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高职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做了探讨和分析,并结合《会展设计》这门课程做了实践性教学案例。其中包括如何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项目载体如何选择;在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的框架中,如何统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制定课程标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有怎样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刘伟 《秘书》2013,(10):18-19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交叉性和综合性日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秘书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彼此联系上,也反映在秘书学内部相关知识的交融上。与工业流水线上的技能有着固定的操作程序和生产背景不同,秘书职业的实践性、技能性、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职业技能训练受很多人性化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营造真实的或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来强化实训教学。笔者认为,课程综合化这一理念,对于指导秘书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革峰 《价值工程》2012,31(6):214-215
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以实施教学两大步骤,其中以课程内容改革为主体的课程标准制定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通过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和程序等问题的探讨,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简讯     
陈均娣 《秘书》2012,(6):27
2012年4月20日至22日,"全国高等院校秘书学专业建设暨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厦门举行。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组织,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江苏大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秘书学的发展趋势,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且,在中国秘书职位稀缺人才,所以秘书学学科发展是当下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秘书学的发展趋势,提高秘书学学科地位,改变秘书学窘境,是值得人们注意的。定位秘书学科,完善理论体系,是学科决策者和秘书学研究者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2.
蓝士英  司马周 《秘书》2011,(1):12-15
秘书学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良性刺激下,其成长态势良好,学科日趋独立、成熟。秘书学教师当以此为契机,在课程教学中对自身角色进行清醒审视与合理定位。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思考几近阙如,相关论文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拟作一些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笔者先后应邀参加了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和全国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教学研讨与教材建设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我分别作了题为《促进秘书学学科建设》和《打造秘书学精品  相似文献   

14.
冉晓莉 《秘书》2013,(8):13-16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秘书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秘书学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新型秘书受到普遍欢迎。在此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或应用英语专业相继开设了秘书英语课程。虽然秘书英语教学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管理辅助系统理论,由秘书学专家钱世荣首创,是迄今最为系统的秘书学基础理论。由于秘书学目前正处于由新兴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其基础理论研究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成熟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谭一平  冯修文 《秘书》2013,(11):11-12
秘书学专业进入教育部本科目录,许多学校的秘书学专业实现了“专升本”,秘书学专业教育似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实际上,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可以说他们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既有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的追赶,又有其他专业学生的竞争。因此,如何提高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谢世洋 《秘书》2006,(12):7-8
我们已经从秘书工作、秘书教学等方面论述了秘书学科定位的必要性[1]。那么,秘书学应定位为什么学科,定为几级学科呢?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及各地高校的做法主要有下列几种:第一种是“文学秘书学”说。这是大多数高校的做法,即把“秘书学”归于“文学”中的“汉语言文学”,属三级学科。第二种是“管理秘书学”说。即学习美国和我国台湾等地的做法,把“秘书学”归于“管理学”中的“行政管理学”,属三级学科。第三种是“辅助管理学”说。认为“秘书”是职业名,不宜作为学科名,宜由秘书工作的性质——“辅助管理”来取而代之。属“管理”学科中与…  相似文献   

18.
谢世洋 《秘书》2011,(12):13-16
秘书学本科定位以后,秘书事业将进入蓬勃向上、长足发展的新时期,秘书学界将面临新的形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形势和机遇主要表现在:(一)秘书学的学科地位将得到提升,秘书职业将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由于秘书学未进本科,秘书学教学很难找到合适的师资。招聘?不要说研究生,连本科生都没有。  相似文献   

19.
《秘书》2013,(9):48-48
情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情商也是秘书在现代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对于秘书学专业来说,"秘书情商"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比"秘书实务"更重要。一平工作室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秘书情商》(暂定名,讨论稿)教材的编写工作,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出版,明年下半年与全国秘书学老师见面。编写《秘书情商》教材是一种创新,无例可循,为避免因个人经验不足令新教材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思路应“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创新课程开发建设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其他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