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明确如何正确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遵循什么样的处罚原则意义重大。本文将对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侵犯财产型犯罪,日趋严重,罚金刑在此应种情况下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首先讨论了未成年人是否适用罚金刑这个问题,然后指出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罚金刑存在的问题,并逐一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月莹 《活力》2009,(10):37-3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因此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怎样结合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为其营造健康的良好外部环境.是我们全社会应予重视、应予行动起来,时不我待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犯罪原因和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吴畏  李东明 《活力》2010,(10):106-106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标准及认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我国《刑法》第17条第1款、第2款、第3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此可以推断,刑法上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界限为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相似文献   

5.
贺东海 《活力》2010,(3):37-37
有人提出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是环境污染、吸毒贩毒、未成年人犯罪.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999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遏制这种不良现象,有人提出完全适用刑法来进行制裁,但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如果完全采用刑法,显然存在一些不科学的现象,本文在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未成年人鉴定的方法,从处罚金、没收财产和缓刑等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和犯罪人数量上占据着较大比例。由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犯罪形成的原因、刑事责任的认定及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区别,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和制裁、改造未成年犯罪人就成为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研究共同面对的特殊刑事法律问题。因此,分析揭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原因,探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及诉讼方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代化以及进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各国刑事法律关注的焦点。本文浅论了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中无期徒刑,罚金刑,剥夺政治权利适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主体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一道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未成年人主体犯罪刑罚适用价值取向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纳了国外教育刑论的优秀理论成果,以非刑罚化与非监禁化为理论基础,并以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与政策导向为背景,从教育刑与边缘化两个角度对未成年人主体犯罪刑罚适用的价值取向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根据司法统计,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数量仍呈上升趋势,违法犯罪人的低龄化趋势明显。我国的刑事法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体现的是特殊保护原则,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实施以后,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然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不是一时一地一个部门所能解决,它需要长期的社会综合治理。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继勇 《民营科技》2010,(9):110-110
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并就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提出几点对策,使社会都重视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3.
阚卉妍 《活力》2009,(6):72-72,74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直接危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国家的未来与发展.被称为继毒品和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审查批捕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与完善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并提供司法保护。由于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没有专门立法,对未成年犯罪的刑罚往往参照成年人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庆勇 《活力》2010,(18):38-38,40
《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以抢劫罪论处)。立法者的意见是.携带凶器抢夺较一般单纯的抢夺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如此规定可达到从重打击之效。但“凶器”范围如何界定,“携带”的认定标准如何,还有依照第263条处罚可能导致的轻罪重罚问题等等,实在是值得研究,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广场     
《乡镇论坛》2013,(32):4-5
中央四部门出台意见: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易受犯罪侵害,特别是遭受性侵害现象突出。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提高政法机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是多重原因综合结果.虽然我国从保护未成年人出发,为实现刑法的谦抑性,国家与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不断持续关注.但是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来看.针对现有的预防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措施在适用过程存在的诸多缺憾.本文旨在防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治理理念、防治的法律规制建设、社团参与等方面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李洪池 《活力》2010,(12):51-52
一、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的指导思想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定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一方针和原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所确立的刑罚指导思想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都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密切相关,是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交织作用的结果。只有在加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教育的同时,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才能真正的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20.
刘素君  田雅倩 《企业导报》2014,(13):194+74-194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时代特征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对失足的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的现状表明,在具体实施上,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在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宽松正常的环境和继续发展的空间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本文拟对该制度的理解与适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