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本篇承接《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六》(载《中国农史》2018年第3期),探讨农业实践与大生命观形成,"阴阳"、"气"观念形成的关系。五、与农业有关词语的生命意识举隅中国古代在广度和深度都处于世界前列的农业实践,铸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生命观。《周易·系  相似文献   

2.
正本篇承接《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四》(《中国农史》2017年第6期),探讨农业实践与大生命观形成,"阴阳""、气"观念形成的关系。三、农业实践与传统大生命观三大层次的形成认识来源于实践。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大生命观视自然界的发展为生命创生、延续和演进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以生命为中心的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人是天地化育万物的参与者和协调者,以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为自己的使命。传统大生命观是在农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日本学者提出的农业生活价值和"生命农学"。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多功能是农业固有的生产机能、生态机能、生活机能所衍生的,它们与农业生命逻辑密切相关。农业的生产机能是农业的经济、财政、社会、政治、军事诸功能的主要源头,其作用和意义超出经济的范畴。中国古代形成的农业多功能综合概念"农本论",建立在对农业生命逻辑认知基础上。农业生态功能古已有之。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和"负"的双重作用。但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本质的同一性,当前在环境的社会再生产中担负着修复和养护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农业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行生产,农业提供维持和延续人类生命的物质资料。农业的逻辑是生命的逻辑,同时也是生态的逻辑。它覆盖了农业的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农业的诸多特点体现了农业的生命逻辑和生态逻辑。  相似文献   

6.
一、更新观念。经济的大发展,要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突破。农业产业化既是农业生产力模式的革新,也是农业发展观念的除旧布新。为此,必须破除狭隘的传统农业观,树立全新的农业发展观。要破除封闭的小农经济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实践概论》是科技部设立的"中国农业实践与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国农业实践与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担任课题主持人并亲自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该课题研究历时近两年,倾注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高度热忱和辛勤劳动,形成了《中国农业实践概论》这部著作。本书的体例和文风,既不同于工具类的农业百科全书,又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或专题报告,是一部理论读  相似文献   

8.
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绿色"和"发展"双重目的性。文章从系统观层面提炼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认为观念、产业、人才、科技和品牌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从认知理念、产业质量、人才素质、技术要素和品牌建设等角度分析了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倡导全社会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增加农业绿色发展资金投入、引导形成农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和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管理监督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活是人在农业领域的创造性、社会性的生命活动。与农业生产的相互渗透、人与自然的互动,是农业生活的两个突出特点。劳动者发挥自主能动性和互助协作精神,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的内在要求。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即已形成在农业生活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则,给后人留下足资借鉴的农业伦理遗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阐释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交互逻辑,重塑大食物观统领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全新理念、“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具体实践、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延续、适应全球复杂格局的现实需求;(2)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关联密切,凸显人地协调的系统逻辑、统筹兼顾的整体逻辑、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逻辑和供需匹配的实践逻辑;(3)当前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实践存在偏差,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与实践需求不匹配,生态保护红线与农业生产矛盾,生态产品价值缺失导致多方弱参与,“大食物观”边界模糊加大了制度粘度与跨界操作难度;(4)未来应从精细化管控耕地用途、重构大农业生产空间、统筹山水田林湖草海沙开发与保护和创新食品全产业链空间利用模式等方面重塑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研究结论:大食物观根植于地、兴旺于业、服务于人,重塑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适应大食物观的新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周易》与中国古代农耕思想以及现代农业的影响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周易》朴素的辩证原理如“三才”思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原理与中国古代农耕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表明:《周易》对中国古代在耕思想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持色的优良农耕传统。我国现代农业栽培耕作体制是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周易》精辟的辩证原理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沈其斌 《致富之友》2010,(3):102-106
阴阳之道,作为思想传统的源点"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黄帝内经》)。我们都知道"阴阳"、"八卦",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理解世界的方式,是"天地之道"。我们原来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中国人在两千多年以前面对世界时形成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新阶段。本文在分析辨识我国食物消费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阐释在新发展阶段树立大食物观的现实意义与政策涵义,并初步评估我国食物安全保障现状与今后的挑战,为新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提出实践逻辑与政策取向。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政策涵义在于要促进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深化和拓展,其实践逻辑是必须树立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和大市场观,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核心基础,应对今后我国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的挑战,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必须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抓紧建立完善我国食物安全综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元代农学家王祯首创的《授时图》继承了《夏小正》《礼记·月令》中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整体系统思想,它以图画的形式,体现了古代传统农业的"天、地、人、稼"合一的"四才观"。《授时图》突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核心地位,以之定月份定季节,使节气与相应的农事安排有机结合,体现了王祯对官方所颁行历法的变通,由此做到"授时历每岁一新,《授时图》常行不易",在农业生产、生活上具有实用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念,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这是从实际出发,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一、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对目前利用不够充分或尚未利用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胡火金 《中国农史》2001,20(4):60-67
“气”观念是中国古代思维的重要取向之一,它对中国整体系统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渗透至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农业上,“气”对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农业生态系统观及农业生态系统运作机理等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以至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天地人物关系、时程变化、耕种栽培过程及要领的关注和把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生态化趋向。农业生态化趋向是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以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农业总体发展脉络,这对于中国传统农业如何走向现代走向持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与农村、农民相关的,这是一种小农业观,即传统的农业观。农业现代化单纯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有外部因素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外部现代因素不断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现在的农业现代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取决于外部现代因素的进入值。现代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与现代工业一样的社会化进程。所以,我们要建立大农业观。现代农业不再是农业自身的事情,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嵌入、约束打破与农业产业链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链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由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导致的机会主义。为此,农业产业链治理中引入了契约机制等正式制度和声誉机制、信任机制等非正式制度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当前,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农业产业链映射进一个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网络世界,数据形态的生产要素将影响和改变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大数据时代里,农业产业链治理的信息约束与认知约束被打破,其背后的内在逻辑表现为"区块链+农业产业链"的技术逻辑与制度逻辑的结合,从而诱致当前农业产业链制度变迁。本文尝试讨论大数据时代农业业态的产业链治理机制,为实现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农业信息》杂志(双月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刊登国内外农业遥感/农业信息科学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研究内容的学术类期刊。栏目包括理论研究、综合评述、农业信息采集装备与技术、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农业信息挖掘与应用、农业信息系统集成与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与政策等。《中国农业信息》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国际标准开本(大16开),彩色四封,读者范围广,影响面大,全国各地邮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农业信息》杂志(双月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刊登国内外农业遥感/农业信息科学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研究内容的学术类期刊。栏目包括理论研究、综合评述、农业信息采集装备与技术、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农业信息挖掘与应用、农业信息系统集成与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与政策等。《中国农业信息》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国际标准开本(大16开),彩色四封,读者范围广,影响面大,全国各地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