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文清 《活力》2005,(9):132-132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在于建设小康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的支出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梁登伟 《活力》2009,(9):106-106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出版物发行一直是新华书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加快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不断扩大农村出版物覆盖面,服务"三农",最大限度满足农村群众对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蔡丽华 《活力》2011,(2):43-43,45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群众文化遇到了冲击和挑战,要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如转变观念,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发展通俗文化事业,发展城市广场文化等。  相似文献   

5.
周莉 《活力》2010,(7):53-53
乡镇文化站是党和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而建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乡镇建立和建设好文化站,这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群众通过文化活动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自身文化需求。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基层相关组织一定要积极响应时代主旋律,以群众实际生活为基础,对文化活动不断创新,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本文主要内容探析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希望能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艺霖 《活力》2014,(7):92-92
群众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社会民主文明的“推进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新时期如何创造性地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新课题。对此,笔者就新时期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张力  李洪伟 《活力》2014,(13):15-15
拜泉县文化广电体育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解放思想、切实抓好文化名县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文化体育需求,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统领,紧密围绕实施“文化先进县”战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全县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以站室建设为基础,健全“五级网络”。站室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并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狠抓基础,优化服务,初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9.
王艺霖 《活力》2014,(6):109-109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需求及表现。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可见,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审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审计文化理论研究,推动审计文化创新,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审计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审计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一)关于“文…  相似文献   

12.
徐凤芹 《活力》2013,(4):132-132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让人民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图书事业的发展,而在农村,这项事业发展又相对落后于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不能不对此给予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也随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对各个地区优秀文化的挖掘,确保在经济健康运行的背景下,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的实际要求。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以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的路径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时期的群众文化特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其次从拓展资金途径、合理化运用建设资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建设、落实多元化的结合与融合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为此应认清当前形势,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积极进行群众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以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柱东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与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韩仁洪 《活力》2014,(2):57-57
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加强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是公共文化主要服务机构之一,是向公共开放、非盈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永久性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以收藏、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了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促使了群众文化的产生,更好满足了人们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已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结合现今群众文化的实际情况,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满艳  石珊娜 《活力》2007,(12):52-52
一、前言 运用MMDS的手段来实施对农村进行广播电视的覆盖,为改善农村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和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占领和巩固农村广播电视阵地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也加快了“村村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鲜明的个性化管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的最大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