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商》2013,(8Z):11-11
互联网金融改变传统金融业生态格局 “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活动、金融服务都应该受到尊重与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应注意防范风险,两个底线不能突破。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出席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时特别提醒互联网金融从业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在我国屡禁不止。非法集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政府通过多方努力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果。打击非法集资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研究非法集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分析我国非法集资的现状、非法集资出现的原因及打击非法集资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商》2013,(23)
<正>这两条红线是指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进行评价,尚缺乏足够的时间序列和数据支持,要留有一定的观察期。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包容失误。"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日前在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展望"为主题的"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指出。本次论坛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刘士余指出,互联网金融是新兴、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业态,从全球富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小额、快捷、便利的特征,因而具有显著的包容性,解决了许多传统金融体系不能很好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李杨 《中国市场》2011,(5):136-137
自非法集资行为入罪于中国刑法以来,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案例频频见诸媒体报端,数量可观的民营企业家或集资者则在法律和政策的双重高压管控中应声倒下。由于非法集资所呈现的多样性特征,加之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背景,使得对于非法集资的争议从未间断。本文拟以非法集资的罪名争议为引,简要对公法与私法特性间冲突做一分析,并指出过于追求公法的价值而忽视私法价值,将有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传销和网上各种非法金融活动的不断涌现,使得政府部门监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一方面,传销与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迅速蔓延,往往打着消费返利、电子商务创新等旗号,极具欺骗性和扩张性。另一方面,网络传销多与网上非法集资等相互交织竞合,组织者和经营者还经常采取规避法律的“店传店”模式和模糊层级的做法,使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和非典型性。再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林华 《商业文化》2006,(1):11-15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民间金融、企业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进入了活跃期,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案件不断披露。浙江、福建的民间金融风险显性化,广东、云南等沿海和边贸城市跨境“地下金融”活动升温;辽宁、山西等地巨额非法集资案件宣判,不断膨胀的“地下金融”对宏观调控政策和决策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网络数据挖掘手工收集了622起、涉及903个集资人的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对非法集资主角进行了微观个体分析.研究发现,非法集资主角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以中等学历及以上的中年男性为主,但女性参与比例仍然很高,远超过所有犯罪中女性占比的一般水平,且涉案金额显著高于男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正规金融中女性更易遭受信贷约束,这导致我国目前个人信贷领域呈现女性在正规金融中的极低参与比例,与在民间借贷中的较高比例同时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专门针对女性小额信贷的普惠金融有着特殊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女性的信贷约束,增加其收入、提高家庭地位,更重要的,将进一步减少非法集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商》2015,(2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在金融领域的流通越来越频繁,融资的手段与方式也越来越多。银行等正规渠道的贷款绝大部分流向国有企业,这就迫使其它企业不得不另辟蹊胫,非法集资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在非法集资方面的法律规制还比较单一,非法集资活动的猖獗迫切需要完善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P2P网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它有效改善了信贷市场供求的平衡.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P2P行业缺乏有效监管,诸如虚拟交易、平台跑路、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风险性事件频发,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P2P行业现阶段较为突出的风险,提出了尽快出台监管实施细则、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互联网众筹发展迅猛,但是众筹领域的立法仍相对空白,众筹与证券、集资等概念的界限存在模糊,游走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界。在实践中,更有不法分子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采取虚构借款人、资金用途等信息,吸收公众资金,再突然携款潜逃,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为了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应建议,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动态     
《商业文化》2016,(30):8-9
国务院部署整治互联网金融——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将于2017年3月前完成。据了解,《方案》将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等方面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力度整治非法集资、自融自保、期限错配、期  相似文献   

12.
网络借贷平台(P2P)最早出现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P2P平台以其独特的借贷模式和方便快捷的融资通道一经推出就大受市场欢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P2P平台为美国的中小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问题。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P2P、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于2010年之后开始传入我国。但是由于监管上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非法集资、诈骗等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将以泛亚事件为例,深入分析部分网络投资平台中的欺诈现象,为解决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原哲 《消费导刊》2012,(7):160-161
非法集资活动在一些地方时而发生,层出不穷,屡禁不绝。本文揭示了非法集资的五个常用手段,分析了其坑国害民的六种严重危害,并从如何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加强教育引导、防打结合、建立奖惩机制、各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强防范和整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21,(5):20-20
2021年2月18日世界浙商网非法集资迎重磅规制治理非法集资迎来首部专门法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称《条例》)日前正式公布。作为首部专门规范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对非法集资做出明确定义,并确定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原则,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5.
各式各样,日益增多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手段已经明显不能有效地规制社会上纷繁复杂的非法集资行为,作为保障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手段一旦介入了调整领域,部分非法集资行为也就上升为了集资犯罪。本文介绍了我国规制非法集资行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刑事立法状况,并对非法集资犯罪的处置原则和特点,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丹枫  高欣 《现代商业》2007,(30):256-257
各式各样,日益增多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手段已经明显不能有效地规制社会上纷繁复杂的非法集资行为,作为保障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手段一旦介入了调整领域,部分非法集资行为也就上升为了集资犯罪.本文介绍了我国规制非法集资行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刑事立法状况,并对非法集资犯罪的处置原则和特点,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正伟 《商业科技》2014,(21):162-163
在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促进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正规化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热点,众筹模式无疑为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互联网金融发展刚刚起步,存在很多的法律风险。比如,众筹融资,可能就涉及非法集资问题。类似的问题,怎么从法律上突破?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投资风险以及众筹项目设计侵权风险,并且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8.
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模式,冲击着传统的融资模式和金融法制。但作为新生的事物,国内立法及监管政策尚未完善健全。因此存在着涉及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文章通过对我国股权众筹平台运营模式的分析及法律、道德风险的梳理。提出加快建设众筹法规体系,界定股权众筹合格投资者、完善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加强对风险的研究和监管。  相似文献   

19.
连芳 《工商之友》2003,(4):12-12
时下,河北巨富“孙大午非法集资案”吸引众多眼球,引发人们对“草根金融”是否合理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东方 《经贸世界》2001,(4):67-67
储蓄 近年来,尽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储蓄仍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投资的第一选择。当然一些老百姓并不把储蓄当成投资,而是作为贮存财富的一种传统理财方式。储蓄一定要到国家法定的金融机构。非法金融机构往往使出“高息揽储”的手段,引诱老百姓上当受骗。这次机构存款利息虽然利息高,但风险极大,一般到期难以兑付,且存款利息也不受法律保护。此外,千万不要参与那些看似有高额回报的非法集资。因为,非法集资是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受到国家法律制裁,参与非法集资几乎要冒血本无归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