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尹明 《沿海经贸》2003,(6):36-37
2003年 3月 21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原针对中国的浓缩苹果汁反倾销一案公布了第二次表决意见.意见中,确认了美国商务部在 2002年 11月对我国山东中鲁、烟台源通等 5家浓缩苹果汁上诉企业"零税率"的再次核算.由此,我国 10家积极参与应诉的企业中的 6家(含在美商务部一审裁决中就获得"零税率"的烟台安得利公司)已稳操胜券地获得了"零税率".这是我国加入 WTO后,农产品行业在应对反倾销方面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企业首宗通过上诉推翻反倾销终裁的案例,6家中国企业获零关税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13日,根据重审裁定和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美国商务部公告了对中国进口的未经冷冻的浓缩苹果汁反倾销税最终裁定结果,北方安德利等6家公司为零税率,福安等4家公司的倾销幅度为3.83%,所有其他未应诉中国公司的倾销幅度维持51.74%不变。 至此,经过4年多的长期抗战,这场中国企业在美国法院状告美国美国商务部的官司以中国企业大胜而告终。  相似文献   

4.
2003 年12 月末,美国南方虾业联盟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巴西和厄瓜多尔六国的进口对虾实施反倾销措施。理由是上述国家的对虾产品以低于本国和其他第三国市场的价格在美国销售,给美国相关企业造成了损害。 美国商务部指定广东湛江国联、汕头红园等四家虾类出口企业为强制调查对象。对中国和越南出口美国冷冻或罐装虾于2004年底作出终裁。湛江国联公司在接受有关反倾销诉讼申请后积极应诉,被终裁税率为0.0676%,属于零关税。遗憾的是,中国输美的其他企…  相似文献   

5.
杜波 《国际市场》2001,(6):38-39
1994年,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有关中国大蒜倾销的调查问卷摆在了中国42家企业的案头,中国企业迟疑了,这一迟疑导致商务部最终裁决给予所有中国大蒜376%的倾销幅度.因为按照美国反倾销法,如果中国出口商品拒绝应诉,不按调查问卷的要求提供资料,则美国商务部只能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使用美国起诉方提供的信息.此案的结果对于中国大蒜业是灾难性的:中国的大蒜从1994年起被全部赶出美国市场.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拒绝应诉的行为助长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不战而降的行为.1990年,同是没有中国企业参加应诉的美国对华硅锰反倾销案,中国在短短6个月内丧失了2000万美元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国木质卧房家具遭遇美国家具协会反倾销诉讼一案倍受各方关注.尽管美国商务部尚未就此案做出最后的裁决.中国家具企业如何面对美方的反倾销诉讼已然成为一大热点。该案被视为中国产品遭到外国反倾销以来涉案金额最大、涉及中国国内从业人员较多的一桩。在美国开出的135家涉嫌倾销家具的中国企业黑名单中.东莞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 日前,中国木质卧房家具遭遇美国家具协会反倾销诉讼一案倍受各方关注,尽管美国商务部尚未就此案做出最后的裁决,中国家具企业如何面对美方的反倾销诉讼已然成为一大热点。该案被视为中国产品遭到外国反倾销以来涉案金额最大、涉及中国国内从业人员较多的一桩。在美国开出的135家涉嫌倾销家具的中国企业黑名单中,东莞企业占了54家,深圳企业占了27家,再加上佛山和中山等地的企业,广东企业数量总计为98家,成为受灾大户。有关人士指出,此次美国对中国部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4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下称"联邦上诉法院")就中国木制卧房组出口企业瑞峰家具诉美国政府案(下称"瑞峰诉美国政府"案)作出裁决,宣布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条例》中有关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工人平均工资率的条款违反美国《反倾销法》,应予撤销。这是中国企业通过美国司法程序挑战美国政府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19日,7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向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10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发起的"双反"调查,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2月28日,美国商务部收到了PPG工业公司等3家公司提出的对原产于中国的ARG挡风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2001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启动了对来自中国的ARG挡风玻璃是否存在倾销的调查程序。2001年4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初步裁决,认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ARG挡风玻璃对美国的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2001年9月19日,美国商务部做出初步裁决,认定原产于中国的ARG挡风玻璃正在或将要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在美国的市场上销售,并指示美国海在对被调查产品暂停清关。  相似文献   

11.
《大经贸》2001,(2):10-11
面对外国如此多的反倾销,我国企业大多数显得漠然,不敢应诉,惧怕应诉,即使应诉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处被动挨宰地位.然而应诉与不应诉的结果,即在反倾销诉讼中的损失是截然不同的,比如1994年5月9日,美国对我出口一次性打火机的57家公司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只有3家企业挺身应诉.裁决下来,有2家应诉企业的关税由初裁的百分之几十降到零,一家降到百分之二十几.而没有应诉的52家公司被裁以197.85%的高税而失去市场.很显然,重视应诉的结果比不应诉更积极、更主动,体现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反倾销领域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了解读,并以美国商务部于1995年1月到2010年6月期间终裁的85起对华反倾销案件为研究样本,统计了这些案件的普遍税率和单独税率,共计1175个裁决结果,采用关联分析方法针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对反倾销裁决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对美国商务部肯定性裁决结果无显著影响,但对反倾销税率高低的裁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别无选择的贸易摩擦 新年伊始,一股不祥的阴云掠过中国商界。1月9日(美国时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了一个不利于中国家具企业的初步裁定,认为中国家具厂家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卧室家具销售存在倾销行为并已损害和威胁了美国国内家具制造业者的利益。要求美国商务部启动调查程序.以决定是否支持向中国家具征收最高至440%的高关税申请。如果此举成立.那将意味着来自中国10亿美元的卧室木制家具将面临着高额关税。这也将是美国方面对我国产品裁决的涉及货值最大的一起反倾销案。  相似文献   

14.
背景: 1996年,美国4家汽车配件生产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刹车盘和刹 车鼓提出反倾销,包括中国汽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 在内的20多家中国公司和企业授权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积极应 诉。 1997年4月,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裁决。其中 商务部对刹车盘与刹车鼓的裁决使中方绝大多数出口商获得了较为 满意的反倾销税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则作出了刹车鼓不存在对美 国工业造成损害和损害威胁的裁决。 原告在上述决定公布后即向设在纽约的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出 上诉。从1997年11月到1998年1…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是中国彩电行业的多事之秋:5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受理了美国五河电子公司等三方提交的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彩电的反倾销起诉案。11月4日,TCL与汤姆逊合资成立新公司,在合资新公司的股权上,TCL集团将持有合营公司的67%股权,余下的股权则由汤姆逊持有。合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商。11月,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彩电倾销案作出初步裁决,裁定中国4家彩电制造商(长虹、TCL、康佳、厦华)在美国市场的倾销幅度为27.9%至45.87%不等。有专家认为。中国彩电的对美出口等于是关上了大门。  相似文献   

16.
《大经贸》2001,(2)
面对外国如此多的反倾销,我国企业大多数显得漠然,不敢应诉,惧怕应诉,即使应诉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处被动挨宰地位.然而应诉与不应诉的结果,即在反倾销诉讼中的损失是截然不同的,比如1994年5月9日,美国对我出口一次性打火机的57家公司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只有3家企业挺身应诉.裁决下来,有2家应诉企业的关税由初裁的百分之几十降到零,一家降到百分之二十几.而没有应诉的52家公司被裁以197.85%的高税而失去市场.很显然,重视应诉的结果比不应诉更积极、更主动,体现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商》2005,(2):160-161
2004年12月10日,美同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上限达198%。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卧室家具销售总额已达12亿美元之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该项反倾销决定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可低估。而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已经多次失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涉及中国公司针对美国商务部裁决产自中国的罐装蘑菇构成倾销的司法审查的案件,文章对该案的基本案情、推理理由、法院判决进行了归纳,并就我国企业如何利用美国反倾销的司法审查的程序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杨雪 《国际市场》2012,(Z1):37-39
美对我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表明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开始对我国光伏产业这一优势新兴产业进行战略性遏制。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继2011年美国Solar World等七家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涉及美国商务部指控来自中国散装阿司匹林倾销案中,美国商务部向海关做出的清算指令是否合法问题。本文分析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此案的司法审查。依据法院的判决报告,分析了司法审查的标准、司法管辖权问题、商务部指令的合法性以及救济方式的合理性等问题。本案表明了法院判决对美国行政机关(如商务部)的效力问题,对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我国出口企业对美国反倾销裁决提出司法审查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先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